回覆列表
  • 1 # IsMillion

    摘抄鑑真東渡失敗原因:第一次受到誣告,被拘留,第一次東渡流產;第二次東渡在長江口遭遇風浪沉船,第二次東渡也只好作罷;第三次越州僧人為挽留鑑真,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政府派兵抓拿榮睿,於是第三次東渡也沒有下文;第四次東渡受到揚州當地政府的阻撓,因而也不了了之;第五次東渡,鑑真已是60歲高齡,出門不順,突遭海上風暴,在海上漂流了多日才得救,而自己心愛的大弟子又坐化了,因悲勞過度,鑑真不幸雙目失明,第五次東渡以失敗告終。第一次742年冬,鑑真及弟子21人,連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揚州附近的東河既濟寺造船,準備東渡。時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從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揚州倉曹李湊也加以援助。不料鑑真一位弟子道航與一名師弟如海開玩笑說:“人皆高德行業肅清。如如海等少學可停卻矣”,如海信以為真,大怒,便誣告鑑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準備攻打揚州。當年海盜猖獗,淮南採訪使班景倩聞訊大驚,派人拘禁了所有僧眾,雖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國,第一次東渡就此夭折。第二次744年1月,作了周密籌備後,鑑真等17僧(包括潛藏下來的榮睿、普照),連同僱傭的“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工手”85人,共100餘人再次出發。結果尚未出海,便在長江口的狼溝浦遇風浪沉船。船修好後剛一出海,又遭大風,飄至舟山群島一小島,五日後眾人方被救,轉送明州(今浙江寧波)阿育王寺安頓。開春之後,越州(今浙江紹興)、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請鑑真前去講法,第二次東渡遂結束。第三次結束了巡迴講法之後,鑑真回到了阿育王寺,準備再次東渡。此事為越州僧人得知,為挽留鑑真,他們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目的是“引誘”鑑真去日本。於是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榮睿途中裝病,偽稱“病死”,方能逃離。第三次東渡就此作罷。第四次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鑑真於是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率30餘人從阿育王寺出發。剛走到溫州,便被截住,原來鑑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靈佑擔心師父安危,苦求揚州官府阻攔,淮南採訪使遂派人將鑑真一行截回揚州。第四次東渡不了了之。第五次748年,榮睿、普照再次來到大明寺懇請鑑真東渡。鑑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陰曆6月28日從崇福寺出發,再次東行。為等順風,出長江後鑑真一行在舟山群島一帶停留了數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東海上,該船遭到強大北風吹襲,連續漂流14天才看到陸地,16天后方能上岸,發現已經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亞),入大雲寺安頓。鑑真在海南停留一年,為當地帶去了許多中原文化和醫藥知識,時至今日,三亞仍有“曬經坡”、“大小洞天”等鑑真遺蹟。之後,鑑真北返,經過萬安州(今海南萬寧)、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達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在始安開元寺鑑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廣州講法,途徑端州(今廣東肇慶)時,榮睿病死該地龍興寺。在廣州,鑑真動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後,鑑真繼續動身,經韶州時,普照辭去,臨別之時,鑑真發誓“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此時,鑑真由於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勞頓,又為庸醫所誤,導致雙目失明。過了大庾嶺,鑑真大弟子祥彥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鑑真十分悲痛。接下來鑑真又經過了廬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潤州江寧縣(今江蘇南京),回到了揚州。第五次東渡結束。鑑真最後一次東渡也並非一帆風順。正當船隊揚帆起航時,一隻野雞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頭。鑑真認為江灘蘆葦叢生,船隊驚飛野雞不足為怪,而日本遣唐使卻認為不是吉兆,於是船隊調頭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歷盡艱險到達日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肯的三要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