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選擇困難患者i

    月球自身質量也不小,在月球上建行星發動機比在地球上困難很多,而且一旦控制不好就會地月相撞,建成了實際意義也不大。

  • 2 # 無數閃電

    不請自來

    《流浪地球》中為什麼不把月球也給推走?很多人看完電影都有同樣的疑問。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體積小,改造成為飛船好像更划算些,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會看到不同的一些事情。

    改造效率低,沒有現成的生態系統

    在《流浪地球》中,人類已經掌握了重核聚變技術,想要改造月球應該不成問題,但是,改造月球效率低,沒有現成的生態系統,離開了這些,人類在上面很難生存

    影響地球,不方便流浪

    來自月球的引力會影響地球,引起一些災難,畢竟地球離開了太陽,還是十分危險的。

  • 3 # 胃食管反流季醫生

    月球屬於太陽系,太陽要滅亡時會被吞噬,月球本身又太重,額外需要行星發動機推動。況且月球與地球距離遙遠,建立行星發動機困難重重。地球的領航器不需要多大的體積,能指引地球前進的方向就行了

  • 4 # 老粥科普

    有許多人覺得月球可有可無,認為月球是可以在逃難之前可以隨便扔掉的東西。

    其實月球對於地球來說並不只是晚上照個亮,月球的存在很可能關乎地球生物的生死存亡,甚至關於地球的存亡。

    月球不只是個小夜燈。

    一般認為,月球來自地球。大約在45億年前,太陽系裡還很亂,地球剛剛成形沒多久,就被一顆火星大小的叫做Theia的行星給撞了一下腰。大量的地球岩石和碎片被撞到半空,在距離地球大約4萬公里的地方形成一個環。

    (Theia撞擊地球)

    又經過了許多年後,地球周圍的這個碎片環慢慢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月球。月球最初離地球很近,只有大約4萬公里,隨後以每年大約4釐米的速度一點點地離開地球,到現在距離我們大約有38萬公里之遙了。

    (月球形成)

    月球來自地球,它對地球的貢獻也一刻都沒停過,這就是由地月間引力帶來的潮汐力。

    潮汐力很重要。

    我們很熟悉江河大海的潮起潮落,也都知道這是因為月亮的吸引力造成的。月球除了對大海有吸引,造成海水有規律的流動外,它還透過對地球大氣的潮汐作用促進了大氣環流。

    (潮汐力的作用)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月球除了對海水與大氣的潮汐作用外,它對地球的地殼以及地核的潮汐力,也促使我們的地幔和金屬外地核因相互摩擦產生熱,得以始終保持流動的狀態。

    (地殼受到的潮汐力)

    這一點很重要,它使得我們的地球有機會產生強大的磁場,避免了像火星那樣被太陽輻射蹂躪,也使地球上億萬生物在強烈的宇宙射線中得以生存繁衍。

    (潮汐力是地核保持流動的因素之一)

    失去月球的代價巨大。

    《流浪地球》的故事設計中,月球比較礙事,因為它的自轉軌道處在地球加速前進的方向上,地球在加速過程中有可能會被月球撞上。所以在故事的設計中,人類先一步在月球上安裝上行星發動機,將它推離地球軌道,拋棄掉了。

    但如前文所說,月球的潮汐力有可能是地球核心保持流動的重要因素,對於離開了太陽引力的地球來說,月球的潮汐力也將是地球重啟磁場的唯一希望。

    (磁場是地球的保護傘)

    地球要流浪的目的地是比鄰星,這是一顆脾氣暴躁的紅矮星。為了獲得足夠多的光和熱,地球必須要足夠地靠近它,而比鄰星頻發的耀斑和磁暴又將使得地球上一切生命都無法生存。所以地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強大的磁場。

    從維持磁場的角度,月球不可或缺。

    如何做到既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又不拋棄月球呢?

    其實將絕大部分的行星發動機都安裝在地球的南極洲(假設推力足夠),在赤道上安裝一些轉向發動機。這樣只要沿著地球自轉軸的方向推,這樣就可以帶著月球一起走了(也許月球上還是得安裝發動機)。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地球不需要“剎車停轉”,只需要推出原先的黃道面再調整方向,就可以斜著飛出太陽系。

    (未來月球繞地飛行軌跡)

    當然啦,如果小說真的這樣寫,電影中的許多情節都將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對於一部幻想電影來說,它並不需要處處都考慮到十分科學,事實上如果要真地做到處處都符合科學,許多科幻電影壓根就拍不出來,即便是拍出來了也會十分無趣,沒幾個人喜歡看了。

    如果讓我在要月球還是要一部驚險刺激好看的科幻大片中二選其一,我也會選後者。科幻電影嘛,好看是第一位的。

    月球,隨它去吧,要不要無所謂,了不起以後再抓一個來就是。

    你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狂人日記中最難理解的是哪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