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香A丁香
-
2 # 燦如夏花92227887
名校挑生源可以理解,因為所有學校都希望有優質生源,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知名度。但要去把家長從事什麼職業,什麼學歷作為錄取學生的標準,顯然是十分荒謬的。
孩子是否優秀,與家庭教育是有關的,但不取決於家長的身份地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寒門子弟人窮志不短,勵精圖治,奮發向上,成為品學兼優者並不奇怪;經濟條件好,家長學歷、地位高的家庭,孩子有優裕的學習條件,為成才提供便利,但驕生慣養,怕吃苦,各方面發展一般的孩子也不乏其人。
平等己是當今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學校錄取學生堅持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如果摻上了家長的身份和學歷成分,何談平等,更無法做到公平。過去曾風靡社會的所謂“貴族學校”都紛紛夭折,就充分說明這一點。以家長的身份和學歷來選擇生源,在中國沒有成長的土壤,也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3 # 精神家園001
過不過份是學校根據身身情況來定,如果招不下生,具不要說父母學歷,恐怕什麼也顧不上。而因為生源豐富,也就可能會提出常人認為苛刻的條件。覺得過份可以不去上,但恐怕不能阻擋!
名校考察父母的學歷,並非侵犯隱私或對低學歷有什麼歧視,更多是希望學生家長能更好配合學校的教學進度及要求。
現在家有讀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的家長,最大的感慨是,這哪裡是孩子的作業啊,完全是在考驗家長嘛。
從幼兒園的手工到小學生的手抄報,從故事大王比賽到班幹部競選演講,都不是孩子能獨立完成的,背後離不開父母的支援。
如今孩子們讀書上學,課業要求遠不是幾門課幾本配套練習冊,動手實踐,觀察發明,甚至琴棋書畫。對家長的要求越來越高。沒有強大的後盾,孩子孤軍奮戰,與其它團隊作戰的同學PK,贏面實在不大。分數和名次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長期低分墊底對孩子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的打擊。
不能不說的是,近十年小學輔導老師的經驗,我看到的是,父母讀書好的,在孩子的啟蒙教育和閱讀、學習習慣培養上做得也更好,更容易認同和配合比較超前的教育理念。
關於家庭教育,有個比喻: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要想影印件改變,原件必須先要改變。說明了父母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之大。而名校的篩選,出發點是清楚,學校或許能改變孩子,但很難改變他們的父母。
說了這麼多,似乎很支援名校的做法,其實身為家長,我更想說,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個人、家庭和孩子都難以適應名校的高要求,讀普通的學校更明智,有什麼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