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荒山無泉
-
2 # 慎重如始
當今國家提倡拉動內需,促進銷費嗎?我認為這些年輕人都積極參與並用行動告訴我們響應了!每月的工資,不到點己出現透支,從而也就變成了月光!我們都應該理解現在的年輕人的月光的理由!如男孩子,想要在社會、在單位、在朋友圈、同學之間立足,就需要金錢付出代價!在加上到了談戀愛的年齡過程,感情基礎也需要金錢與維糸,愛情更需要金錢去經營!久而久之,從月光族演變成了月欠族了!有的給朋友、同事借;有的開始申請信用卡,行駛透支的去消費,我能理解年輕人對生活完美的追求!也能理解年輕人在生活壓力中的無奈!更能理解年輕人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我們要奉勸這些年輕人,不能做月光族了,更不能做月欠族了!放下你所謂的面子,結合實際、力所能及的理性消費!你們有年輕的資本與夢想和追求卓越的品質不錯!也不能因追劇的方式消費大於收入,要因收入去增長合理的消費,我們不知道陰晴天,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收入有多少錢!控制慾性消費,我們決不能做月欠族了!
-
3 # 工琢玉陋室
現在的90後,大部分正由“月光族”向“月欠族”轉變。
其整個轉變節奏為:
70年代的人,“月餘族”居多。其工資平均水平較低,但消費水平更低,每月下來或多或少,要有計劃的留一部分存款,以備不時之需。
80年代的人,“月光族”居多。掙多少花多少,吃光用光,很少考慮遇到急事怎麼辦。只顧眼前,不管以後。
90年代的人,“月欠族”居多,靠借貸提前消費,提前享受,未來如何,到時候再說。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觀念轉變,促成了這一現象
70年代的人,或多或少的受到50、60年代人思想觀念的影響。50、60年代的人,經歷過三年大饑荒,吃樹皮吃草根,冬天的時候,有的人家幾個人合蓋一條被子。苦難經歷,使他們變得謹慎,存款、存餘糧,凡是可以存下來的東西,他們都想方設法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80年代出生的人,受各種消費思潮的影響較大,基本沒有了極端困難的概念。
90年代的人,那是根本不知道什麼極度困難,高消費、及時享樂思想佔據是主導地位。
經歷的不同與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月欠族越來越多。
-2-
借貸平臺的出現,使得借貸消費極其便利,造就了一大批月欠族
螞蟻花唄、借唄以及各大貸款平臺和各種透支卡的出現,讓年輕人有了超前消費與過度消費基礎。因為可以透過網上或各種渠道毫無節制的貸款,錢成為一串數字。同時各種超前消費主張和便利的消費渠道,為享樂消費帶來了方便,使得提前消費可以順利實施,所以現在很多的90後都成為“負翁”。不僅是已經工作的人,還有學校讀書的人,都存在負債的情況。
-3-
現在的年輕人,對生活要求提高,剛參加工作,就要求有車有房。但如果不是家庭能夠負擔的,就需要自己去按揭貸款獲得。
現在房價十分高,一套房子最少也要50萬以上,一輛車一般的都在10萬以上,一次性拿不出那麼多錢的年輕人,若要提前享受,則必須選擇貸款買車買房。還房貸車貸是需要很久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90後的年輕人,如果收入出現點問題,那麼月月需要還貸款借款,就會陷入無休止的月欠族行列。
其實不管是“月光族”還是“月欠族”都不可怕,只要你有信心,能夠不怕艱苦,選擇好適合自己的路,艱苦奮鬥幾年,就會走出困境,迎來幸福的曙光。
回覆列表
我也曾經當過月光族。不過,僅當過一次。就覺得感覺不好了。因為畢竟一分錢沒剩下。而我的家庭教育卻是:豐時長思欠收時。那時候,還聽媽媽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古代有一家人家,兒媳婦娶進門以後,婆婆即將做飯的事派給她了。並且規定每頓飯下鍋的米不超過兩瓢。媳婦做飯時,習慣性地抓上一小把放到空袋子裡。多少年過去了,遇上荒年。顆粒無收。眼看大倉庫的糧食快見底了。婆婆讓乾的變成稀的,稀的變成薄的。終於有一天沒糧了。當婆婆無計可施時。媳婦講,還有糧食能撐上幾個月。就將小倉庫門開啟。婆婆一看,滿滿的三口袋糧食。從此,婆婆將這個家交給媳婦當了。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了豐年當成荒年過的習慣。加上現在購物可以不出門。在網上逛逛京東,淘寶,拚多多就可以輕鬆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甚至沒想買的也買回來了。購物成了一種習慣。一天不上網逛逛就手癢。更加要命的是,商家的廣告鋪天蓋地。只要一開啟手機就見到什麼雙十一,雙十二。這個節,那個節。清倉價,跳樓價……
買買買。沒錢了。馬雲又給了一個好招:花唄。可以提前消費。
這個節奏下來,不想當剁手族都回不來了。再將買回來沒用的東西當成二手貨賣出去,也無濟於事了。
唉,又沒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