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維準
-
2 # 一號風手
伊朗方面已經說了,扣押英國“史丹納帝國號”油輪,就是為了報復英國在直布羅陀海峽扣押伊朗的“格雷斯1號”油輪。
伊朗方面既然公開宣稱這是一次報復行動,說明這次行動的目的性很強。表面上看伊朗這是在報復英國,但是深入分析後覺的伊朗這是在傳遞訊號。
伊朗想透過扣押英國油輪這種強硬的方式來想告訴所有人,伊朗不再忍讓,伊朗已經沒有忍耐度了,不要再挑戰伊朗的耐性。
這既表達出了伊朗的底線,也表達出觸犯伊朗底線的後果。
伊朗這麼做是警告有關國家不要跟隨美國損害他的利益。
這些國家除了現在扣押伊朗油輪的英國之外,還有那些想加入美國“哨兵行動”的國家。
最近美國想用“哨兵行動”拉攏一些國家,以護航為由對伊朗進行海上封鎖。
而伊朗直接對扣押他油輪的英國進行報復,就是為了警告那些國家,如果他們跟隨美國損害他的利益都會付出相應的代價,英國就是一個例子。
伊朗這麼做是在告訴歐盟,他已經沒有耐心等待。
歐盟國家中英國、法國、德國都是伊核協議參與方之一,按照當初的協議內容,歐盟有義務維護伊朗的經濟利益,但是至今歐盟都沒能很好的履行這個義務。
現在歐盟只是一味地要求伊朗不要退出核協議,而自己卻拿不出一點確實維護核協議的實際行動來,讓伊朗經濟受損嚴重。
伊朗這麼做,也有逼歐盟儘快落實INSTEX結算系統,繞開美元和伊朗進行貿易結算的目的。
伊朗這麼做是告訴美國,讓美國放棄伊朗妥協的願望。
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想透過經濟、金融、軍事三個方面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逼迫伊朗簽署新的核協議。
現在伊朗用直接扣押英國油輪報復的行為,以此向美國表明,伊朗不會吃那個虧,讓美國別痴心妄想。
伊朗這麼做也是為了告訴他國內人民,他們不向一切損害伊朗利益的勢力屈服,讓國民做好戰爭的心理準備。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伊朗的底線,伊朗都給予強硬的回擊。
如果說上次擊落美國無人機只是一次擦邊球的舉動,那麼這次直接以扣押英國油輪作為報復,無疑是告訴伊朗民眾,衝突的是存在的,戰爭的可能性再升高。
這樣可以讓伊朗民眾有一個心理上的適應過程,同時也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美國的那邊最近實質性的動作越來越多,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戰爭的苗頭,但是摩擦式的碰撞未來是存在的。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伊朗的忍耐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反而讓對方越來讓美國以及美國的那些同夥越來越囂張。
先是以色列不斷的襲擊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設施,最後連伊朗聖城旅在敘利亞的指揮官都被暗殺,可謂是損失嚴重。
現在英國竟然還扣押伊朗的油輪,而且還不斷的延長扣押時間,是泥都有三分火呢。
伊朗這個時候再不反擊的話,別人更當他沒卵了,說不定明天就有一堆阿貓阿狗加入美國主導的護航行動中,那時候對他更不利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沒有別的選擇,只好進行強硬反擊。
海外網7月21日電當地時間20日,伊朗革命衛隊公佈英國“史丹納帝國”號(Stena Impero)油輪被扣押的影片,稱在攔截扣押英國油輪的過程中,英國一艘護衛艦試圖干擾,但以失敗告終。
伊朗革命衛隊堅稱,扣押油輪的原因是,油輪沒有響應伊朗一艘漁船的求救訊號。
回覆列表
報復行為在關係緊張時期很意外嗎?一點都不意外。
這就是伊朗對英國在直布羅陀地區扣押伊朗原油遊輪的一種報復行為,並且根據相關資訊,伊朗發言人直言,面對英國所言其扣押符合國際法,那麼,伊朗這種報復規則受國際法的承認,是為了對付英國政府採取的“錯誤措施”。
英國自己也將伊朗的這種行為看做是報復性為,例如,英國外交大臣表示,他對伊朗的反擊措施“極端失望”,並要求跟英國相關的船隻儘量暫時避免經過霍爾木茲海峽。
從整體戰略上來看,這也是伊朗方面應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制裁的一種方略之一。
國際政治有兩個比較有意思的法則,其一,強者為王,其二,面子重要。任何國家都傾向於展現強勢所在,不得最後時刻,都避免示弱,丟失面子。
在美國施壓與制裁之下,伊朗必須展現自身作為地區強國的基本能力。
首先,在美國撕毀伊朗核協議之後,伊朗展現自己在鈾濃縮方面的能力,向美國顯示自身有重走核國家的實力與潛力。當然,在彰顯自己潛力的同時,伊朗還釋放出多個降低緊張局勢的訊號,也是為了顯示自身願意談但是不怕打的基本姿態。
第二,伊朗積極利用地緣優勢展現自身在中東地區、特別是霍爾木茲海峽地區的控制力,面對該海峽地區連續發生各種時間,伊朗都試圖展現自身的姿態,當然其中夾雜若干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相互指責。
第三,打擊偏袒美國的盟友,英國首當其衝,這也是英國作為小弟不得不承擔的。並且,這對伊朗而言也是成本相對較小的一種反擊。伊朗必須向國際社會顯示,自己是不好欺負的,同時,它也需要向其國內民眾表達自己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