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0美食
-
2 # 美食小榮哥
1931年,交叉的湯匙和叉子標誌被設計出來表示餐廳的等級。
2005年,米其林出版了美國指南。
2007年,加入了日本篇。
2008年後,進入中國香港和澳門。
截至2012年,米其林紅色指南收錄的星級餐廳共有2241家,其中三星餐廳106家。
-
3 # 曾幾何時魚兒
怎麼說呢,它的評判也要根據國家的口味多方面來評判。首先它是國外的,有的時候不一定就適合國內的情況的,不過從多方面來講它是做的很好,很適合上流社會人群,平民百姓還是少去。因為很貴。
-
4 # 洋蘭春
全球第一的米其林餐廳真的好,這是米其林按照其評價體系得出的必然結論。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的特色飲食,對於飲食的評價標準也各不相同,本來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
米其林指南既不是正統的官方認證,也無法取代權威的行業認證,更不是靠譜的大眾點評,只能作為品鑑美食的參考。
1900年,美食雜誌米其林指南誕生。米其林兄弟為了擴大輪胎的市場份額,決定為駕駛員提供旅行手冊,在汽車修車廠和輪胎經銷店免費發放。第一本指南印刷了35000本,安德烈•米其林先生在指南的前言中寫道:“這本指南誕生於世紀之交,並將與世紀共存。”
2008年,米其林進入亞洲的日本、南韓。2016年開始進入中國,已經進入廣州、上海、北京三個城市。據官網資料顯示,目前在全球已進駐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米其林以法餐作為評價標準,一步步從法國的米其林變為世界的米其林,成為面向世界旅遊者品鑑美食的指南,成為美食評測領域的權威,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在米其林的星級標準中,一顆星餐廳值得停車,兩顆星值得繞遠路,三顆星則是“一生一定要安排去一次”的餐廳。
米其林僱傭一批從酒店管理學院畢業的職業評審員,每人每年匿名用餐約250次,入住酒店約160晚,進行約600次探訪並撰寫超過1000份報告,以確保每年榜單的更新。評審員與普通顧客一樣,預訂、點菜、用餐和支付所有賬單。他們想了解其他資訊,只會在評審後進行。
面對世界各地飲食文化的多元性,面對文化、飲食和審美的差異化,米其林以法國美食文化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始終無法得到各國真正認可。米其林自進入日本、南韓和中國以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嚴重的“水土不服”讓這些“洋評審”的評價難以服眾,以至於米其林北京指南的獲星餐廳代表在頒獎現場都未曾露臉,足見這種評價體系公信力的缺失。
11月18日,米其林釋出的《2020北京米其林指南》剛一出爐,便遭到了網友和食客的調侃與吐槽。
針對《米其林北京指南》的榜單,資深的美食達人陳其祿向媒體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從某種意義上說,米其林確實不懂中餐。“上海米其林,不代表上海本地的味道,同樣的,在廣州和北京也是如此。”準確來說,米其林代表的是法餐的標準。
在餐飲美食評定的江湖,標準就是話語權,誰制定了標準,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米其林的對手已經閃亮登場。在美國紐約,《米其林紅色指南》不敵《紐約時報》美食版的地位;在香港,《米其林紅色指南》難以撼動當地美食評論家的點評;在國內米其遜色於大眾點,大眾點評的知名度要高於米其林。
今年元月,美團點評釋出了《2019年黑珍珠餐廳指南》榜單,榜單由匿名專家評審而出,包括知名美食家、烹飪專家、美食研究者和美食文化傳播者,並且由普華永道進行第三方公證。對於創辦該指南的目的,美團點評CEO王興表示,不僅要透過網際網路科技助力餐飲業硬實力,讓人們吃得更好、活得更好,也有責任傳承和發揚中國飲食文化軟實力。
一個多元的評價體系,才能真實反映一家餐廳的真實水平。我們要批判性吸收外來文化,促使中國餐飲界、美食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米其林的兩個做法就很值得學習借鑑:一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職業化、體驗式的評價體系;二是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堅持做下去,並努力做好。
文化自信包括飲食文化的自信。華人期待有文化自信、深諳中國美食文化的榜單亮相;更期待本土湧現出權威的、可靠的、有公信力的品牌和成熟的評審機制的面世。
華人建立自己的美食評價體系時代已經到來,正向我們走來。
回覆列表
而且米其林林餐廳裡的環境特別好,服務員的服務態度也是普通餐廳沒法比的。親,那裡面吃飯的人就像上帝一樣,所以有的人不是為了去吃飯的,而是為了去享受那種感覺。
從小長到大,我就去了一次米其林餐廳吃飯。那是慶祝我考上大學的時候,爸媽高興就帶我去了一次。但是還要提前好多天預定,不然根本就沒有位置,但是真的好貴呀,一般家庭的人根本消費不起,不過那裡的東西確實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