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洋大刀1

    沒有皮外傷的扭傷如崴腳適合立刻冷敷,如果扭傷時間超過72小時,不適合冷敷,應該適當熱敷。最好配合三七傷藥片內服活血化瘀,可以加快好轉。

  • 2 # 掙脫枷鎖的囚徒
    打球崴到腳後要如何進行冰敷和熱敷?

    “崴腳”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接近佔到所有運動傷的半數(45%)。

    崴腳後的處置絕非僅僅是選擇“冰敷”“熱敷”這麼簡單,而是有一個系列化規範,包括傷情判斷,治療、康復以及恢復運動等。

    像“打球崴腳”這類非專業運動員的運動損傷,即使是再簡單化的處置至少也應該包括:

    傷情判斷

    我們看籃球、足球運動電視直播,經常看到運動員場上崴腳的情況,隊醫進場後首先需要對傷情進行大致判斷,然後決定是不是需要到場外繼續判斷傷情或治療。

    傷情判斷的第一步就是看崴腳的程度,有沒有形成明顯的畸形。如果是,很有可能有人帶和肌腱的完全性斷裂,屬於三級“崴腳”,甚至還可能有踝關節脫位和骨折。

    如果沒有明顯變形,就要輕柔動動踝關節,透過可活動幅度和疼痛反應,以及區域性有沒有壓疼判斷韌帶有沒有明顯撕裂。如果有,很可能屬於二級崴腳。

    如果沒有這些情況,就讓運動員起身,讓患肢著地看能不能承重或走路,如果承重和走路沒有明顯疼痛,意味著韌帶僅有輕度拉傷,簡單噴霧冷凍一下患處就可以繼續進行比賽。

    非專業運動員說的崴腳也可以參照這個基本程式對傷情進行簡單的自我檢視。

    如果有三級崴腳的跡象,或者嚴重疼痛、腫脹,不敢踏地等情形,直接去醫院接受專業診斷和處置。

    如果自檢確認沒有嚴重損傷,才存在進行包括冰敷在內的自我處置。

    崴腳的“大米”處置方案

    所謂“大米”方案是國外有人總結出來的幾個處置方法的英文首字母縮寫“RICE”:

    休息(R,rest),冰敷(I, ice),壓迫(C,compression),和抬高患者(E,elevation)。

    休息不需要多說什麼。

    冰敷是題主提出的本問題的核心,稍後重點介紹。

    壓迫,就是使用彈力繃帶等進行加壓包紮,壓迫血管,以期減輕出血,防止腫脹。

    抬高患肢,使用利用體位差加速患處血液迴流,減輕患處腫脹。

    還有人對“RICE”方案提出改進,強化成“PRICE”方案,即在“RICE”方案基礎上加上保護事項(P,protection),即使用裝具、固定支架甚至石膏等對患者進行固定支援,目的是減少患處活動,避免進一步損傷,並有利於消炎消腫。

    藥物方面,可以服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比如布洛芬等,可以有效抑制炎症,減輕疼痛和腫脹。但是,有研究認為,服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有可能會延緩癒合過程。畢竟,炎症反應是損傷癒合本身所必須的過程。

    冰敷還是熱敷?

    華人對熱有天然的崇尚,對冰冷有天然的厭惡和拒絕。

    即使經過很多人的科普,崴腳後很多人也熱衷於熱敷。

    而多數科普也說,崴腳後早期宜冰敷,72或48小時內可以進行熱敷。

    但是,基於研究證據的專業觀點,比如美國“國家體育教練員協會關於在運動員踝關節扭傷的預防和保守處置立場宣告”中就強調,崴腳後的急性期和亞急性期都不應該進行熱敷,僅可以冰敷。

    急性期的定義是自損傷開始到“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的炎症反應跡象達到峰值,然後開始減輕為止。

    亞急性階段是急性期後,損傷造成的急性炎症反應轉變為增生階段,主要特徵在於新的膠原蛋白和毛細血管的形成——簡單來說,可以以腫脹完全消失為期限。

    可見,急性期和亞急性期並不完全取決於時間,而在於損傷部位的炎症反應情況。

    一般來說,僅有韌帶拉伸和部分撕裂的1、2級崴腳,急性期可能在2、3天,但亞急性期的時間變數更大,腫脹完全消失通常怎麼也得1周時間吧。

    至於冰敷的具體方法,可以使用冰袋、冰浴等方式。

    至於時間,一般在損傷後第一時間就開始使用冰敷,最初冰敷20分鐘,間歇20分鐘;到第二天、第三天,每2到3小時冰敷20分鐘,每天至少3次。

    直到康復訓練期,仍可以間斷性冷敷,以緩解疼痛和可能存在的腫脹。

    為了避免凍傷,冰不能與面板直接接觸,而應該隔一層薄毛巾。

    冰袋一般使用毛巾、繃帶或其他東西固定在傷處。

    什麼時候需要上熱敷呢?

    似乎沒有證據顯示,需要上熱敷,無論什麼時候。

    當然,如果疼痛和腫脹消失,上上熱敷“舒服舒服”也無傷大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情書》最搞笑的是哪季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