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成
-
2 # my09070527
不管學什麼都要把基礎知識掌握好,地基不打好,樓層容易垮掉。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診斷必須掌握,舌診非常重要,我們要學的書籍太多,不止中醫內、婦、兒、外,還有西醫內、婦、兒、外。理論知識儲備夠了,實際操作和臨床經驗要跟上,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定要孜孜不倦的謙虛的像別人學習別人的經驗,這樣能獲得你在書籍上學不到的東西。
-
3 # 近意堂主
這個問題,包含兩個問答:一是如何學好中醫;二是如何成為好中醫。
先說第一個問答,如何學好中醫?
學中醫,一般有兩種途徑。
一是自學,一是師教。
先說自學。基於自學者強烈的興趣,從古中醫經典著作中萃取中醫精華,從當代名老中醫的經驗總結中領悟古方與今病的有機聯絡,進而學會了用經方和時方的要訣。驗之臨床,輒能取效,成為中醫界脫穎而出的一匹黑馬。
以古為例,東漢的張仲景,傳說是長沙太守,業餘學醫,而成醫聖;晉代的葛洪、唐代的孫思邈都是道士,宋代的許叔微是翰林學士,明代的張景嶽是將軍,都業餘學醫,留下傳世醫學名著。
以今舉例,近代京城名醫蕭龍友,當過知縣、知府,自學成名中醫的;京城名中醫施今墨,學法律出身,自學中醫成名;又如國醫大師嶽美中先生,也是自學中醫成才的典範。
以自學成才的嶽美中先生為例,對如何透過自學,學好中醫,嶽先生給出5點建議:
1.恆心。嶽老說:“勤能補拙恆斯效。”他自定課時,按時完成。
2.專一。即有始有終完成目標。
3.入細。讀書要深入骨髓,掌握規律。
4.戒玩嬉。心無旁騖。
5.戒嗜好。隨遇而安,自甘淡泊。
除了上述透過自學成才,成為大師的古今名中醫,另一途徑就是師承。
師承也有兩種,一種是師帶徒,一種是大中專院校中醫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
師帶徒的好處是真傳實授,乾貨多多,徒弟少走彎路,出手就能解決問題。不足之處,知識面相對窄了一些。
院校派中醫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面廣,系統性強,不足之處是:不精、不深,缺乏實踐經驗,許多經驗積累需靠自己摸索、總結。
明白學中醫的途徑後,無論是自學,還是師授,最終還是那句老話:師傅引進門,修行靠自身。
初學中醫者,若能遵循嶽美中老先生給出的5點建議,肯定能學好中醫,也有望成為一個好中醫。
下面,我承上啟下,回答第二個問題,如何成為好中醫。
我個人認為,一個好中醫,應具備以下素質:
1.具有菩薩心腸,對病人有深切的同情心。發自內心地願意盡己所能,救死扶傷。尤其對經濟困難的病人,在能治病的前提下,能用便宜藥就不用貴重藥,能用簡單的方法治好病,就不用複雜的方法去治療。
2.具有將軍膽識,通觀全域性(整體觀念),運籌帷幄(辨證施治)。在辨病和辯證精準的前提下,該用猛藥斬關奪隘時,放手一搏,或可救命於頃刻間,立起沉痾,轉危為安;該用和緩的藥,慢慢調理,就不要急於求成,而是要胸有定見,循序漸進,緩緩收功。
3.有悟性。一個好醫生,通常都有一定的悟性。讀醫書,不僅需要苦讀,更需要活讀。讀通一點,以點帶面,融會貫通,方為“從無字句處讀書”。另外,臨床實踐中,遇到疑難病症時,更需要有擴散性思維,機動靈活,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積小勝為大勝,最終攻堅克難,取得療效。
4.苦練技藝,久久為功。一個好中醫,不是一天兩天就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學中醫者,能沉下心來,需要平時經常不斷地大量的理論學習和知識更新,更需要經常不斷的大量臨床實踐總結。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才能把醫技不斷提高,努力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5.不失人情(懂得一些大眾心理學)。遇到膽小的病人,要透過耐心細緻的講解,使病人放下心理負擔,對醫生產生信任,從而積極配合治療;遇到不聽醫囑,“膽大妄為”的病人,比如哮喘病患者,喜歡抽菸、吃辣,喝冷飲,就正告該患者要戒菸、少吃辛辣、不要喝冷飲。需要做手術的,就建議患者儘快手術,不要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有些小毛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就能改善的,就建議患者不要亂吃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從事中醫臨床30多年的老醫生,給出的建議。有志於學好中醫的人,有志於成為好醫生的人,可以參考。
因我水平有限,難免掛一漏萬,請讀者批評指正。
附圖:我近日手機隨拍選。
回覆列表
學好中醫是很難的事,據我所知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高尚的人格修養,不以發財致富為目的。
二、有較高的古文修養,能看懂中醫經典著作。
三、有較長的臨庫經驗,並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四、有虛的精神,求教各方名醫驗方。
五、有較高的綜合修養,如生化,道學,植物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