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53409071986

    26日9時許,中國首艘中國產航母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按照國際慣例,剪綵後進行“擲瓶禮”。隨著一瓶香檳酒摔碎艦艏,兩舷噴射絢麗綵帶,周邊船舶一起鳴響汽笛,全場響起熱烈掌聲。航空母艦在拖曳牽引下緩緩移出船塢,停靠碼頭。 國外在舉行新海輪下水典禮時,都要由一位重要人士將一瓶香檳擲在船首擊碎,稱為“擲瓶禮”。若香檳酒瓶一次性成功擊碎,那麼新船往後的航程也會一帆風順。 “擲瓶禮”的由來可追溯至公元前。在古希臘,船舶下水時人們頭上戴著橄欖枝做的花環,喝著酒表示對諸神的敬意,並用水傾注於剛完工的船上作為賜福的象徵;巴比倫人則會宰殺一頭閹牛作為祭品;土耳其人選擇獻上祭羊。這些帶有宗教意味的儀式意在祈求海神保駕護航。 科技落後的古代,航海是一項艱苦又危險的職業,船員遇難事件頻發。當有人遇難,船上尚且存活的人便會將想說的話寫在紙上,裝入酒瓶,封好口後拋入大海任其漂流,希望瓶子能被其他船隻或岸上的人所看見。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或航船逾期未歸時,船員們的家屬便集結在岸邊,祈禱、期盼親人能平安歸來。然而殘酷的事實卻每每打碎人們的願望,絕望中人們僅能偶爾見到那令人心碎的漂流瓶。 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擲瓶禮”,祝願海上不再有那樣的漂流瓶;並使酒的醇香佈滿船頭,驅邪消災。所以香檳在船頭摔得越碎越好,如此就預示這艘新船將永遠平安。如今,海難雖已基本杜絕,但擲瓶的習俗卻依然存在,只是演變為具有傳統色彩的喜慶儀式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明過後,綠茶是不是就沒有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