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楊劉77

    1.注意“力”的使用。電動車靠轉動右手握把的地方發力,新手剛騎時首先要注意這裡什麼時候該使力,什麼時候該放力。

    2.尋找平衡感。平衡感這個東西,如果熟練騎行腳踏車的話應該很容易找,不熟練也沒關係,找一個巷子多練練就行了。直到你能掌握平衡滑行10米不倒。

    3. 控制速度。在試騎行的時候我們要感覺電動車的速度,並學習去控制它。

    4.練習拐彎。熟悉直行後,我們要試著練習拐彎。一般若是龍頭歪了的話很容易拐出去,所以不熟練的時候不妨放一隻腳下來,慢慢拐過去。

    5.上路。沒有車的大路和有車的公路還是不一樣的,這個需要慢慢去適應。能騎就上路,哪怕騎得慢些。要知道每一次試著上路都是一種鍛鍊。

  • 2 # 日常嘻哈

    1、新手學習電動車容易造成傾斜,感覺不穩,也不安全。事實上這些都是沒把握好平衡的表現。學會電動車的首要前提條件是要把握好車子的平衡。對於會騎腳踏車的人來說,電動車容易上手,把握平衡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這時只需要慢慢轉動油門,掌握好油門增減的幅度,多加練習便可掌握。如果不會騎腳踏車,那麼學起來自然需要更長的時間,首先要練習把握車子的平衡。

    2、新手練習平衡時,要保持車子直立,慢慢啟動油門,但要保證車子行駛足夠的動力,如果油門過低,車子就很容易歪來歪去,平衡就很難保持了。剛開始要把握好車子的行進速度看似很難,但只要勤加練習就會很好的掌握。

    3、把控油門的力度。初學者容易握把手用力過大造成電動一下就飛出去,容易出現危險。初學者應慢慢謹慎擰右手油門,儘量控制在低速狀態。

    4、練習拐彎。在練習拐彎的時候,要掌握好油門的轉換,可以適當調慢速度。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就捏緊急剎車的把手。剛開始的時候,手腳感覺不那麼協調,記住了右手的動作,可能又忘了左手的動作,這都是新手的表現,但只要多加練習,都會克服的。

  • 3 # 農村粗人老林

    現在很多工薪家庭都不具備達到開私家車出行的消費水平,但是快速的工作生活節奏和速度,必須要有效率較高的代步工具,因而電動車執行而生。電動車符合人們的消費水平,又快速便捷,是很好的代步選擇。

    工具/原料

    電動車

    方法/步驟

    1、購買一輛新的電動車,找一塊長約40米寬約20米的平坦空地(小些也可),學會推動電動車,推動時的時速應在6—8km,學會左手剎車的方法,注意不能側倒,時間約為1天(慢的最多2天)。特很費體力,休息一會兒可以又學習。

    2、把電動車停好,支起支撐架,先將電門撥至慢檔(低速檔),左手輕握剎車,右手輕輕扭動電門加速(試著加速方法),左手試剎後輪,觀看制動效果,熟悉方可,掌握加速技巧,不是能加速就行,關鍵是由小到大均勻加速,控制時速在5km左右。時間約為半天。較費體力,休息一會兒可以又學習。

    3、試架,雙腳叉地,試著加速電門,左手注意捏剎車柄防摔倒,主要為側翻,時速應控制在5km以下,找平衡感。可能偶爾在平地或下坡(稍傾斜的地方)有平衡感,關鍵身子坐正、坐直、雙手叉住手柄方向(儘量不左右擺動找平衡感),大約2天,最多3-4天。特點很費體力,休息一會兒可以又學習,可能雙腿都要痛。

    4、加電技巧很熟練以後,時速儘量控制在12-15千米之間,速度已經很快了,基本有平衡感,雙腳可以離開地面稍提起來夾在兩側(未放在踏板上),關鍵雙手叉住車柄,身子坐直,兩眼平視前方,這時有特殊的平衡感了,可以繞壩子好多圈了,同時學會左轉彎或右轉彎的方法,角度不能太小,易側倒,約2天。很費體力,休息一會兒可以又學習。

    5、重點學習左或右轉彎方法(因前面已經學習了一種轉彎方法),同時學會鳴喇 叭,左右轉彎燈、大燈、小燈開關,學至熟練為止,一小時可以基本學會左或左轉彎,但不熟練,時速最好在10-12千米之間,再逐漸升到12-15km時速。每個階段均要注意剎車緊握,這是生命剎把。時間約2天,最慢也不過3天。較費體力,沒有以前勞累了。

    6、雙腳能放在踏板上,左右轉彎較自如,平衡感在15千米內能控制自如,無大 礙,同時兼學習按喇叭、左右轉彎燈。這個階段在15-20千米的時速內轉彎有一定的難度。在時速為10-15千米內平衡掌握自如,但在10km以下難度較大。時間約為2天。

    7、在2米的小公路上低速行駛、轉彎靈活自如後,同時練習躲人、避讓,按喇叭、左右轉彎燈、前剎柄、後剎柄的練習,這樣熟練以後,可以上路開車,在寬闊的公路上行駛肯定平穩,沒有任何問題,在窄路上行駛要多多練習。

  • 4 # 橘子的小剪刀

    其實只要保持好平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不看車輪。建議幾次就會了,一開始可以先學腳踏車,會腳踏車的人一般都會電瓶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磊加持+歸化球員,引進來走出去助力,裡皮的如意算盤能打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