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汗水為血而流
-
2 # 隨雨飄渺
歐洲國家勢單力薄,國土狹小,靠單個國家根本就無法有戰略縱深,面對龐大數量的俄羅斯軍事衝擊波,很多國家根本就無法組建防禦性縱深戰略,歐盟國家根本就沒有能力組建軍隊反擊,只有捱打的份。
只有美國能在經濟上,軍事上,人力上,物力上可以打持久戰,能抵禦俄羅斯的軍事進攻。
離開了美國參與的北約軍事集團,實力減少70%以上,又是一盤散沙,還有多少能力去抵禦俄羅斯龐大統一的軍事力量。
沒有美國軍事作後盾,歐洲國家聯合不起來,所以講北約是美國主導地位,其它國家全不具備這個條件。
-
3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悟空小秘書誠邀答題。二戰結束後,原來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曾經是並肩作戰的戰友的美國與蘇聯分道揚鑣,而且因為在意識形態上存在差異而發生尖銳對立。冷戰開始後,美國為了能夠有效打壓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於1949年組織建立起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英文名NATO),北約是一個性質為政治軍事聯盟的組織。北約成立後曾經經歷過數次“擴編”:1952年希臘和土耳其加入,1955年西德加入,1982年西班牙加入,1999年波蘭和捷克等前華約國家加入,2004年北約吸納了前東歐陣營的多國加入,2016年黑山共和國也加入了北約。
美國當初成立北約除了有遏制蘇聯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美國企圖利用當時自己超強的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來全面掌控歐洲,以達到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的目的。因為雖然在二戰中歐洲損失慘重,但歐洲仍然是世界上經濟、科技和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控制了歐洲,就使美國能夠利用歐洲的力量來遏制蘇聯和打擊美國的戰略敵手。另外,透過北約將歐洲盟國與美國捆綁在一起,還有利於美國對付世界不少地方的民族解放力量,阻撓多國民族解放運動和民主運動的發展。
由於美國視北約為自己維護世界霸權、打擊戰略對手的重要工具,因此從北約成立之日起,美國就將北約的軍事指揮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同時透過北約軍事一體化架構,美國成功地將自己的武裝力量部署到了歐洲許多國家,加強了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實際控制。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美國為了打壓自己的戰略敵手,將北約組織的軍事防禦範圍擴大到了歐洲以外,例如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衝突中,美國以外的北約武裝力量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去年4月美國對敘利亞大馬士革等一些地方實施空襲時,英國和法國都參與了行動。
種種現象表明:北約的核心權利實際上是由美國掌控的,因此北約事實上是美國的北約,而不是歐洲的北約。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在美國眼裡連聯合國都好像是美國的,何況是北約?但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大聲喊出“北約已經腦死亡”,顯然對美國領導下的北約不認同,個人覺得不管說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倒不如說是“俄羅斯的”,因為不管俄羅斯走到哪裡,美國就會以各種藉口即使硬是生拉活扯的把北約成員拖到哪裡,別忘了現在的大趨勢是全球命運共同體,而北約卻是建立在針對以上世紀蘇聯基礎上的,美國已經慢慢的正在被現實所淘汰,現在世界全球化已經是全世界的共識,美國化也已經是過去式,加上現實中美國的態勢,北約無疑是美國“最後屏障”,北約一破美國也不攻自破,說白了北約就是建立在維護美國利益基礎上的,為此,美國可以犧牲除美國以外的一切,當然包括歐洲,歐洲人應該非常清楚,美華人號召北約合夥的中東戰略,表面上是針對俄羅斯,其實也同時把歐洲給堵住了,事已至令,美華人的良苦用心已經非常露骨了,同時,美國由於自身不濟,吸收新成員和給北約成員國高額“賬單”,這些更加重了本來就生存乏力的北約負擔,總之個人認為北約離解體已經不遠了,特別是如果美國中東戰略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