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45731391156

    ~首先我要強調一個觀點,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最開始的執筆人是父母,所以孩子在幼年期幾乎所有行為和習慣的養成都來源於父母。直到走入社會之前少年兒童的大部分問題也都與父母有關。具體看這個孩子,孩子在一歲以前是不安全依戀的高峰期,而你說他自從生下來父母就經常吵架,這種環境會使孩子非常焦慮,但太小的時候他還沒有能力用行動表達自己的不安和不滿,所以大膽猜測這孩子一歲以前可能比較容易“無端哭泣”,而父母並不理解。到了一歲以後,行動能力逐漸增強,他開始有了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早期的不安全感讓這個孩子非常敏感,所以他格外關注父母的動向,父母的任意不高興或者小摩擦都會讓他緊張,然後為了阻止摩擦升級,就採取了撞地板的方式。這個行為很可能是從父母的爭吵打架中或者從電視等渠道偶然習得的,然後發現每次自己這麼做,父母都會停止爭吵,去關心他,去抱他,愛他,並且“看起來”很和諧,所以就一次次強化並形成了一種習慣。你一直在問個父母有沒有關係,我要告訴你,有,並且父母就是孩子行為和表現的直接責任人。如果父母給傳遞的資訊是夫妻之間沒有信任和愛,孩子會在父母的夾縫中無所適從,性格變得敏感多疑脆弱懦於表達,這些影響會延伸到成年。所以如果你哥哥嫂嫂真的重視這個孩子,今後就不要再在孩子面前爭吵鬧矛盾,也不要關在房裡吵讓孩子聽到。兩個人都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愛自己的孩子是不需要理由的,應該讓關心和愛護成為一種常態,而不是有問題的時候才出現的補救措施或者獎勵。最好每週安排時間全家集體活動出遊踏青什麼的,這是讓孩子體會家庭溫暖的最好方式。當然,也不能過度放縱孩子除了關心以外的一些無理要求。這樣一來,孩子撞頭的次數應該會逐漸減少。建議全家去看看心理醫生,這樣的情況需要做家庭治療,因為核心問題在夫妻問題上,而這對孩子影響又特別大。何況還不清楚你哥哥和嫂子的父母在這段婚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或許也需要關注。然後醫生會根據看到的孩子的具體情況評估是否需要做一些相應的行為治療,這是需要看到孩子具體情況來決定的,在問也沒有用。另外,這個孩子的心理問題已經開始形成,具體發育不知是否會收到影響,尤其我雖然給了一些建議,但你哥哥嫂子憑一個回覆要全部做到也是有難度的。所以,無論如何,在孩子3歲的時候由父母帶著去看一次兒童心理醫生吧,注意,我一直說的是醫生,不是諮詢師,排除一下其他心理和神經發育問題。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糖過敏和蛋白質過敏,該怎樣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