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足常樂223214230
-
2 # 愛看愛思考
在過去,每年清明節祭祖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由兒孫後代親手為先輩的墳墓陪一陪土。現代化的陵園或者是墓園,都是水泥建築的,所以這項活動,也就變相的被取消了。
-
3 # 孤獨劍BW
這幾年每年清明前兩天先帶領兒孫們給逝去的親人上墳填土,寄託哀思!
清明節前一天,市外找個寬敞的空間地,帶上六個菜,帶點水果,酒,香菸等,面向西南方,給我那些長眠在南疆的犧牲的我的戰友、我的兄弟姐妹,先燒紙發錢,然後坐下來陪他(她)們喝酒抽菸聊天,一個多小時過過去後,俺也喝的差不多了,打個車才回家!每年一回,總有些捨不得!
清明節當天,烈士陵園掃墓。致敬那些為祖國解放事業和建設犧牲的先烈們!
-
4 # 一葉秋風60
在我們這裡只有親人過世滿三年才開始添墳,第一年第二年是不添墳的。所以在親人過世時,墳填的墳比較大,以防雨季後浮土下沉看不到墳。如果親人夫妻都己過世,合墳並葬、清明是可以添墳的。還有清明給親人上完墳添完墳要在墳頭壓上黃錢紙,以示後繼有人!
-
5 # 稻草人221980524
尋根
昨天中午,下班回來快到家門口的時候,遠遠的看到有一群人在家門口圍著我父親,我嚇了一跳,父親快九十歲的高齡了,最近狀況有點小恙,不會出什麼事吧!我急忙下車,一看,不對呀,一個老太太帶著一群人圍著父親,好像在說著什麼,謝天謝地,父親沒事就好!看他們神情也是畢恭畢敬的,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是來問路的,父親正在問她們情況,給他們指明之後,他們千恩萬謝的走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很奇怪,便問了父親,父親就詳細的講了經過。
原來啊,這不清明節快到了嘛,老太太帶了一家人回老家尋根問祖來了,老太太看上去快八十歲的樣子,小時候老家就是在這附近的村子,動亂年代,跟隨母親逃難,一路討飯逃到了上海,後來就在那邊安家落戶,幾十年過去了,一直有個心節,有生之年,一定要回老家一趟,找到自己父親的墳,讓子孫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只是,由於年代久遠,好多位置都發生了變遷,小時候的印象還是有點,大概方向知道,自己父親的名字知道,但是,村子找不到了,父親的墳也找不到了,在附近幾個村子問了之後,大多老年人也已經過世,很少有人知道,經別人指點,這附近也就父親歲數比較大,知道多點,於是就帶了一家老小來問路了。
聽父親說,戰亂年代,老太太父親是個賣豆腐的,這附近有個土匪佔山為王,又投靠了日本人,當時能買的起豆腐的,也就那些土匪了,就把豆腐挑到土匪窩去賣,誰成想被土匪當成了八路軍的探子,直接拉出去槍斃了,一家人替父親收屍之後,草草掩埋,母親便帶著年幼的老太太,一路逃難來到了上海。
小時候的記憶,一直留在了老太太的腦海裡,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太太思念故鄉的情節愈發強烈,趁著還活著,一定要回來尋找自己曾經的家,也好讓兒孫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我父親因為了解,就給她們講了具體位置,一家人千恩萬謝的走了。
聽了父親的講述之後,很感慨,該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情,能讓年近八十歲的老人家,不顧舟車勞頓,千里迢迢,帶上全家來尋祖尋根。
-
6 # 礦區女俠
清明添土一般都是添墳頭的左或右。左右就是棺木擺放位置說,棺頭即為墳後,死者腳的方向即為正面,也是立碑處。
正面和墳後不能取土添墳。頭部不能動土,正面更不能動,要是動了就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添土就添(三)鐵鍁。不論用什麼工具,就是三下,要撒淋在墳上,千萬不要扣在墳上,這樣也是對死者不敬。
添墳的時間:
3個清明節,一般守孝都要3年,按規矩必須要等孝子守滿3年才可以動墳!
對下一輩人的影響:
無。添墳是一種對已經逝去的親人的緬懷方式,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傳統習俗,要注意與迷信封建所區分;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華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你要是想添墳,還是要問問當地習俗,或者問問陰陽先生,以上就只是講述習俗!
回覆列表
今年可以呀,添一把土是對逝去親人的哀思,不忘親人的生育,養育,教導之恩,也是一種孝得表示,老祖宗留下來的風俗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