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886年亞特蘭大藥劑師約翰·潘伯頓發明了可口可樂配方以來,這款氣水飲料在全球的開疆闢土可謂無往不利,直到1975年百事可樂從達拉斯開始發起了“口味挑戰”。
在隨後的幾年中,百事慫恿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參加未標明品牌的可樂飲料口味測試,並不斷傳播人們更喜歡口味偏甜的百事可樂的結論。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中,百事宣揚青春、激情、冒險的品牌精神,聲稱其產品口味足以擔當起挑戰經典與傳統的重任,並引發了美國年輕一代的共鳴。口味挑戰導致可口可樂的國內佔有率穩中微降,而百事卻在緩慢而頑強的增漲。於是,可口可樂的第一位外華人首席執行——古巴人羅伯託·郭思達在1981年上任伊始便宣稱:可口可樂已沒有任何值得沾沾自喜的東西了,公司必須全面進入變革時代,其突破口便是數十年來神聖不可侵犯、但如今已不適應時代的飲料配方。
為此,1982年可口可樂開始實施代號為“堪薩斯計劃”的劃時代營銷行動。2000名調查員在十大城市調查顧客是否願意接受一種全新的可樂。其問題包括:如果可口可樂增加一種新成份,使它喝起來更柔和,你願意嗎?如果可口可樂將與百事可樂口味相仿,你會感到不安嗎?你想試一試新飲料嗎?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0%——12%的顧客對新口味可口可樂表示不安,而且其中一半的人認為以後會適應新可口可樂。在這一結論的鼓舞下,可口可樂技術部門 在1984年終於拿出了全新口感的樣品,新飲料採用了含糖量更高的穀物糖漿,更甜、汽泡更少,柔和且略帶膠粘感。在接下來的第一次口味測試中,品嚐者對新 可樂的滿意度超過了百事可樂,調查人員認為,新配方可樂至少可以將市場佔有率提升一個百分點,即增加2億美元的銷售額。
但更換百年配方畢竟是天大的事,為了萬無一失,可口可樂又掏出400萬美元進行了一次由13個城市的19.1萬名消費者參加的口味大測試,在眾多未標明品牌的飲料中,品嚐者仍對新配方“感冒”,新可樂以61%比39%的壓倒性大多數戰勝舊可樂。
事實證明市調是件很坑爹的事情,正是這次耗資巨大的口味測試,使得可口可樂下決心推陳出新,應對百事挑戰。
1985年4月23日,行銷了99年的可口可樂在紐約市林肯中心舉行了盛大的新聞釋出會,主題為“公司百年曆史中最有意義的飲料營銷新動向”。郭思達當眾宣佈,“最好的飲料——可口可樂,將要變得更好”:新可樂取代傳統可樂上市。
共有700餘位媒介記者出席了新聞釋出會,通訊衛星還將現場影象傳送到洛杉磯、亞特蘭大和休斯頓等地。在24小時之內,81%的美華人知道了可口可樂改變配方的訊息,這個比例甚至高於16年前阿波羅登月時的24小時內公眾獲悉率;據說更有70%以上的美華人在“新可樂”問世的幾天內品嚐了它,超過任何一種新產品面世時的嘗試群體。
但對於可口可樂公司而言,一場營銷噩夢恰恰是從4月23日上午的那個新聞釋出會開始的。僅以電話熱線的統計為例:在“新可樂”上市4小時之內, 接到抗議更改可樂口味的電話650個;4月末,抗議電話的數量是每天上千個;到5月中旬,批評電話多達每天5000個;6月,這個數字上升為8000多個,相伴電話而來的,是數萬封抗議信,大多數的美華人表達了同樣的意見:可口可樂背叛了他們。
但是似乎任何勸說也無法阻止人們因可口可樂的改變而引發的震驚與憤怒,《新聞週刊》的大標題宣稱“可口可樂亂彈琴”,人們表示,作為美國的象徵、美華人的老朋友,可口可樂如今突然被拋棄了。在西雅圖,57歲的馬斯林建立了美國老可口可樂飲用者協會,身著印有抗議文字的T恤公然將新可樂倒在大街上;在休斯頓棒球場,人們面對大螢幕上新可樂的廣告噓聲四起;在更多的地方,人們開始囤積已停產的老可口可樂,導致這一“緊俏飲料”的價格一漲再漲;而歌詞作者皮卡德因其《老可口可樂最好喝》的唱片暢銷,迅速暴富。作為老對手的百事可樂,更是幸災樂禍的宣佈4月23日為公司假日,並稱既然新可樂的口味更像百事了,那麼可口可樂的消費者不如直接改喝百事算了。
事實上,在經歷了1985年的春夏之後,可口可樂的管理層仍然未全盤放棄新可樂,甚至五年後,這個配方的產品還被更名為“可樂Ⅱ”繼續銷售,直到缺少購買而最終消亡。如今可口可樂為了迎合年輕使用者,又研發了這麼多新的口味,也許他真的產生了迎合年輕人口感的可樂,卻忽略了萬萬不該忽略的品牌情感成份,我們通常說的小時候的味道,這種熟悉的味道是不看標籤閉著眼睛都可以輕易識別出來的,至少我對新口味的是無感的。當然,那現在為什麼不會有那麼多人去抗議了呢?現在可能不像80年代物資那麼匱乏,一款汽水只有非A即B的選擇,現在喝個飲料可以有上幾十百種選擇性,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了,就像百事說的:如果可口改成了和百事一樣的口味,那直接喝百事就好了。
自從1886年亞特蘭大藥劑師約翰·潘伯頓發明了可口可樂配方以來,這款氣水飲料在全球的開疆闢土可謂無往不利,直到1975年百事可樂從達拉斯開始發起了“口味挑戰”。
在隨後的幾年中,百事慫恿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參加未標明品牌的可樂飲料口味測試,並不斷傳播人們更喜歡口味偏甜的百事可樂的結論。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中,百事宣揚青春、激情、冒險的品牌精神,聲稱其產品口味足以擔當起挑戰經典與傳統的重任,並引發了美國年輕一代的共鳴。口味挑戰導致可口可樂的國內佔有率穩中微降,而百事卻在緩慢而頑強的增漲。於是,可口可樂的第一位外華人首席執行——古巴人羅伯託·郭思達在1981年上任伊始便宣稱:可口可樂已沒有任何值得沾沾自喜的東西了,公司必須全面進入變革時代,其突破口便是數十年來神聖不可侵犯、但如今已不適應時代的飲料配方。
為此,1982年可口可樂開始實施代號為“堪薩斯計劃”的劃時代營銷行動。2000名調查員在十大城市調查顧客是否願意接受一種全新的可樂。其問題包括:如果可口可樂增加一種新成份,使它喝起來更柔和,你願意嗎?如果可口可樂將與百事可樂口味相仿,你會感到不安嗎?你想試一試新飲料嗎?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0%——12%的顧客對新口味可口可樂表示不安,而且其中一半的人認為以後會適應新可口可樂。在這一結論的鼓舞下,可口可樂技術部門 在1984年終於拿出了全新口感的樣品,新飲料採用了含糖量更高的穀物糖漿,更甜、汽泡更少,柔和且略帶膠粘感。在接下來的第一次口味測試中,品嚐者對新 可樂的滿意度超過了百事可樂,調查人員認為,新配方可樂至少可以將市場佔有率提升一個百分點,即增加2億美元的銷售額。
但更換百年配方畢竟是天大的事,為了萬無一失,可口可樂又掏出400萬美元進行了一次由13個城市的19.1萬名消費者參加的口味大測試,在眾多未標明品牌的飲料中,品嚐者仍對新配方“感冒”,新可樂以61%比39%的壓倒性大多數戰勝舊可樂。
事實證明市調是件很坑爹的事情,正是這次耗資巨大的口味測試,使得可口可樂下決心推陳出新,應對百事挑戰。
1985年4月23日,行銷了99年的可口可樂在紐約市林肯中心舉行了盛大的新聞釋出會,主題為“公司百年曆史中最有意義的飲料營銷新動向”。郭思達當眾宣佈,“最好的飲料——可口可樂,將要變得更好”:新可樂取代傳統可樂上市。
共有700餘位媒介記者出席了新聞釋出會,通訊衛星還將現場影象傳送到洛杉磯、亞特蘭大和休斯頓等地。在24小時之內,81%的美華人知道了可口可樂改變配方的訊息,這個比例甚至高於16年前阿波羅登月時的24小時內公眾獲悉率;據說更有70%以上的美華人在“新可樂”問世的幾天內品嚐了它,超過任何一種新產品面世時的嘗試群體。
但對於可口可樂公司而言,一場營銷噩夢恰恰是從4月23日上午的那個新聞釋出會開始的。僅以電話熱線的統計為例:在“新可樂”上市4小時之內, 接到抗議更改可樂口味的電話650個;4月末,抗議電話的數量是每天上千個;到5月中旬,批評電話多達每天5000個;6月,這個數字上升為8000多個,相伴電話而來的,是數萬封抗議信,大多數的美華人表達了同樣的意見:可口可樂背叛了他們。
但是似乎任何勸說也無法阻止人們因可口可樂的改變而引發的震驚與憤怒,《新聞週刊》的大標題宣稱“可口可樂亂彈琴”,人們表示,作為美國的象徵、美華人的老朋友,可口可樂如今突然被拋棄了。在西雅圖,57歲的馬斯林建立了美國老可口可樂飲用者協會,身著印有抗議文字的T恤公然將新可樂倒在大街上;在休斯頓棒球場,人們面對大螢幕上新可樂的廣告噓聲四起;在更多的地方,人們開始囤積已停產的老可口可樂,導致這一“緊俏飲料”的價格一漲再漲;而歌詞作者皮卡德因其《老可口可樂最好喝》的唱片暢銷,迅速暴富。作為老對手的百事可樂,更是幸災樂禍的宣佈4月23日為公司假日,並稱既然新可樂的口味更像百事了,那麼可口可樂的消費者不如直接改喝百事算了。
事實上,在經歷了1985年的春夏之後,可口可樂的管理層仍然未全盤放棄新可樂,甚至五年後,這個配方的產品還被更名為“可樂Ⅱ”繼續銷售,直到缺少購買而最終消亡。如今可口可樂為了迎合年輕使用者,又研發了這麼多新的口味,也許他真的產生了迎合年輕人口感的可樂,卻忽略了萬萬不該忽略的品牌情感成份,我們通常說的小時候的味道,這種熟悉的味道是不看標籤閉著眼睛都可以輕易識別出來的,至少我對新口味的是無感的。當然,那現在為什麼不會有那麼多人去抗議了呢?現在可能不像80年代物資那麼匱乏,一款汽水只有非A即B的選擇,現在喝個飲料可以有上幾十百種選擇性,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了,就像百事說的:如果可口改成了和百事一樣的口味,那直接喝百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