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飄刀
-
2 # 周乙探史
龍族是以龍(蛇)為圖騰(人面蛇身)的族群,指山東大汶口文化族群,又稱“大人、夷人”。鳥族是以鳥為圖騰(人面鳥身)的族群,指杭州良渚文化族群,又稱“羽人”。龍族和鳥族在山東濰坊雷澤相遇並聯姻(華胥氏履大人跡而生伏羲),融合形成華夏族(炎黃族)。
-
3 # 物述家說
一、什麼是華夏族
華夏族是漢族的原型,是中原地區原住民的自稱。先秦時期,中原的人們自稱為華夏,將東、西、南、北的人成為“四夷”,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這個稱呼在《尚書》、《禮記》、《春秋》等典籍上都有提及。那麼,華夏族本身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華夏這兩個字,從字面上來可以這樣這樣解釋:
華最早出自於遠古時期的華胥氏,也可以指文明程度高的人,夏則代表著中原地區,當時中原地區的文化程度較高。相傳華、夏兩字在上古為同音,華夏也是同義反復,指的就是文明程度高的中原地區,華夏族就是中原地區文明程度較高的人。
而從歷史上,並不存在華族和夏族合併成華夏族這種事情。
上古時期,華胥氏踩著雷神的腳印而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媧,此後又發展出炎黃部族和夏朝,夏朝及其族民被稱為諸夏,夏朝滅亡後自稱為夏人,再加上代表華胥氏的華也就成了華夏。
二、龍鳳本身的傳承與寓意
1.歷史傳承
龍本身是一種並不存在與現實中的生物。遠古時期,各個部落在炎黃二帝的帶領下逐漸走向融合,各個圖騰也開始逐漸合併,也就形成了龍這種生物,它的形象是由蛇的身體、魚的鱗片、鹿的角、鳥的翅膀組合而成的。最早的龍出現在位於黃河中游地區的仰韶文明,當時的龍的形象還並不統一,秦漢時期才逐漸走向統一。
北宋的郭若虛提出有“三停九似”的說法,即: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在歷朝歷代,龍的形象都具特色,例如西漢時期的龍體型細長,形似蛇;東漢時期的龍粗壯,更像虎;唐宋時期有豐滿之態,並出現了分叉的鹿角;宋朝時又加入了鬣和圈鰭,加入了獅子的形象特徵;明朝時期的龍威武生猛,龍爪形似佛教中的輪形,相傳與明朝皇帝信奉佛教有關;清朝時期的龍澤更為程式化,華麗而精巧。
鳳鳥這種生物,是古人對多種鳥禽和某些遊走動物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最早源於《山海經》中的描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和龍一樣,它也是人們根據現實中的生物創造出的生物。
商朝就已近出現玉石雕刻的鳳凰,《詩經·商頌·玄鳥》中就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語句,郭沫若以此為依據,認為商朝人的吉祥物是鳳凰,因此才會出現這種現象。先秦兩漢時期,鳳凰又被視為神獸,其形象被人們用在日常用器上,隋唐時期華美豐滿,宋元時期的更為寫實細膩、濃淡得宜,明清時期形象逐漸穩定。
2.龍鳳的寓意
龍鳳都是人們依照自己的想象創造出的生物,用於溝通人和神明,也是華夏文明走向融合的代表。由於龍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宋仁宗就開始禁止民間隨意使用龍紋,此後宋徽宗更是將龍紋徹底歸為皇傢俬有,但他和他之後的宋代皇帝並沒有具體規定龍爪的個數。數百年後,明太祖朱元璋規定龍是皇家專屬的形象,民間不再出現龍的形象。
由於龍有降雨祈豐收之能,鳳則是風采姿綽,寓意幸福,於是封建帝王將它們作為皇帝和皇后的象徵。在明清時期的皇帝大婚中,經常出現龍鳳的形象。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光緒皇帝大婚時皇后葉赫那拉氏身著的大紅色綢繡金萬字地八團彩雲蝠龍鳳雙喜紋女棉龍袍。此袍在大紅色江綢地上,於兩肩、前後胸和前後下襬處彩繡八團金龍鳳同合紋,列十二章紋樣。並運用多種針法,繡海水江崖、仙鶴、五彩祥雲以及金萬字、紅蝙蝠、五穀豐登等吉祥紋樣,寓意夫妻和諧、幸福長壽。
由於明清時期帝后大婚中曾多次使用到龍鳳的形象,清朝滅亡後,民間也開始將這些形象用在婚服中,例如胡杏兒、羅晉、黃曉明、劉詩詩等人的婚服上都出現過龍鳳的圖案。
從遠古時期中華文明融合的象徵,到現代人婚禮中常見的元素,龍鳳形象發展了數千年,除了祝福帝后婚姻美滿幸福的美好寓意,也代表著中國傳統家國文化的一脈相承。當我們從這些古老的婚禮習俗中感受到對家庭和諧美滿的祝福,以滿足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的國家與民族也會更加興旺發達。
回覆列表
應該是中原和南方文化的結合
龍鳳呈祥,形成應該是漢代。
龍當時是中原文化的主要圖騰。而南方的楚國則是以鳳凰為圖騰。
當秦始皇統一之後,龍圖騰成為了全國的主要圖騰。
但後來的項羽,甚至沛縣的劉邦按地域劃分都能算原本楚國的人,於是漢代也引入了原楚國的圖騰鳳。
龍鳳呈祥,應該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融合的結果。
其形成比華族與夏族要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