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曉
-
2 # 元元Cy
# 同時也寫給有情緒化的親人同學朋友#
你一遇到事情就想說出來,特別情緒化及好像總是很焦慮問題,你首先要保持冷靜,總要控制好管理好自己情緒,同時必須學習瞭解相關知識(或諮詢心理醫生),最好對照自查或諮詢或檢查。祝願您在每天中每一件事都保持喜悅、滿足、自豪、信心,心中充滿人生的意義和樂趣!
【相關資料】近年來,據官方統計,抑鬱症的致殘率(18%)已經超過了癌症(17.5%)和心臟病(14.3%),抑鬱症的自殺率在所有自殺企圖中佔一半以上,可見,抑鬱症比率高,抑鬱症己潛伏在現代人身邊的“隱形殺手。
【專家建議】危害性發現“樹洞”,解鎖自閉,守護生命,溫暖心靈,需要專業的能力與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合力。
【抑鬱症狀】該病核心症狀有三條:一遇到事情就說出來,情緒低落或情緒化;興趣下降或愉快感的缺失;身體覺得疲乏無力,感到精力不夠用;長期情緒化有可能導致抑鬱症。
【情緒管理】
為什麼一遇到事情就想說出來?為什麼特別會情緒化?
因為你可能本身所在的原家庭對情緒的認識是空白的,而父母和祖輩本身就沒有覺察情緒、管理情緒的意識,你有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加上你可能是被父母保護或是自我保護的特別好,社會經驗嚴重又不足,以至於缺少了反思自我,或未自我認識而改正及提升自我,也沒有掌握情緒控制的技巧。
情緒化不可怕,背後的不願成熟、不願成長才最可怕。你自己應學會情緒管理,把握控制好自己情緒,不要一遇到事情就想說出來。情緒管理不是讓自己從此一帆風順,再也遇不到任何問題與麻煩,再也不會有任何不開心,不高興,而是讓自己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透過對自己想法的反思,重新評價,重新修正,幫助自己以一種更為合理的,與實際情況更為相符的方式來看待問題,積極擺脫壞情緒對自己的影響與干擾,從而擺脫情緒化。
【看法建議】首先應該做到做事說話,三思而後行,千別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後悔。其次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因為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次多讀書,多出去散步或適時旅行,拓展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胸懷,著力提高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如果你一旦發現自己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就想說,缺乏自信,對前途悲觀,睡眠不好,食慾不振,一定要及時找身邊可信賴的人傾訴,或者去諮詢專業心理醫生。
【醫生意見】據專家稱,如有自查有上述症狀,應該是神經衰弱,對於神經衰弱患者要注意日常適量運動和科學飲食,如飲食清淡;多吃一些健腦、改善神經功能的食品;不暴飲暴食;晚餐不吃的過晚過飽等等。情況較重時可服用九味神安膠囊、谷維素、維生素B1等有效藥物。睡眠定要重充足!(圖/網路 8月18日修改)
-
3 # 時空穿越的流浪者
為什麼一遇到事情就想說出來
遇到事情就想說出來,心裡憋不住話,從心理上講,自己認為這件事很重要——
1、不說出來:是害怕別人懷疑自己掖著藏著,對他們有所保留,不夠坦誠,因此,自己的內心會有壓力,覺得對不起別人,顯得自己很自私!
2、而說出來了呢:表明自己沒有害人之心,心裡很敞亮,也就沒有心理壓力了,會感到身心放鬆。
所以,遇到事情,不從嘴裡抖摟出來,心裡會很難受!
為什麼會特別情緒化從心裡藏不住事來看,你內心裡不是去探索這件事的本身,而是從頭到尾都在想著:自己別傷害到別人,以及防備著,別讓別人來傷害自己,全是在做“保護自己心理”的事。
可以肯定的說,你完全是一個用“心理”與外界相處交流的人,而心理是情緒的發源地,可想而知,生氣了、高興了、痛苦了……等等這些情緒,如同六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為什麼總是很焦慮用“心理結構”與外界接觸的人,因全身透明,註定,在局裡的角色是被動的,處處被人拿捏在手裡,而自己又無力去制約別人,如同翻了一個跟頭,走過了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結果發現,自己還是沒能逃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恐懼、緊張、擔心、痛苦等等焦慮情緒一股腦兒的襲來,心理能不感到焦慮嗎?
回覆列表
這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現,任何事情都急於求成,希望立竿見影。事情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忐忑不安,非常擔心不是預想的結果。稍稍晚點或者結果稍欠人意,馬上就火山爆發。
自控能力差,自卑,主觀意識特強,敏感多變,凡事只做一種最好都打算,是這種人特有的個性特徵。
這與生長的環境有關,與家庭的教育有關,遺傳了家庭的壞習慣,同時家庭沒有自信教育,加深了自卑的心理。
需要做深度的心理康復,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很大的耐心,更需要長期的信任和鼓勵。
改,則前途一片光明;不改,則將步入無底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