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問人生

    這個問題要看具體情況,衡量成功率,如果成功率很低,就不要去做了,如成功率比較高,也要衡量投入產出,最重要的是給自己留有後退的本錢,在綜合衡量後,在盡最大努力去實現它!

  • 2 # 夜聽丶FM

    其實你這樣應該是對自己不夠狠,不夠嚴格。你可以把目標細緻化一點,比如你現在一頓飯只能吃一碗飯。那你要讓自己多吃一碗,肯定吃不下的,那就把一碗飯分成多少口,你一碗飯吃不下,那多吃幾口總行吧。再不行,就算真的吃不下,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吧。先從小事鍛鍊自己。加油!希望你可以早點擺脫這種心理

  • 3 # 大腦充電站

    這是一種典型的個人心理問題啊,在心理學上的概念叫“自我設限”。

    “自我設限”,顧名思義,就是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走出那個圈。

    心理學上的解釋,是指我們針對可能到來的失敗威脅,而事先設計障礙的一種防衛行為。

    絕大多數人對失敗有著強烈的恐懼,尤其害怕在重要的場合或者事情上失敗。

    而潛意識為了抵禦這種恐懼呢,我們常常就可能為那些還沒到來的事情提前找“逃避的藉口”。比如說我準備要去相親了,但我很恐懼相親失敗,我可能就事先對媒人婆說:我那天有很多事情要忙,隨便見一下面就好了。甚至可能直接就說那天沒空,不去了。

    這就是典型的自我設限,害怕相親失敗,害怕丟臉,那自我防衛心理就驅使我找藉口不去努力了。

    不過有些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做不到一些事情,並不叫自我設限。那些在無數次的嘗試與努力過後,正確地放棄了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或者,正確地調低了預期的目標水平。這叫有自知之明。

    比如說啊,我之前心裡想著,我要成為公司裡唱歌最動聽的那個man,但經過半年的刻意練習之後,我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五音不全的事實。這就不是自我設限,而是有自知之明。

    好了,回到正題。

    我們先總結一下常見導致人們自我設限的兩個心理現象,再說怎麼解決這種心理問題。

    首先第一種比較常見的自我設限心理現象——完美形象主義者。

    注意,完美形象主義者的意思跟完美主義不同。

    完美形象主義者的意思啊,說得俗一點就是“死好面子”的人。

    比如說公開的銷售業績,如果有一個月他一個不小心得了第一,那麼下個月中,他就可能會故意顯得懶惰一些,這樣就算業績滑到第二,那也能找藉口說: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沒盡全力罷了。

    這種人總希望保持自己在他人眼中有一種完美的形象,但不同的是,常規理解的完美主義者一般會苛求自己透過做成一些完美的工作來證明自己,而他們則是寧願透過行為與態度上的“不作為”來粉飾自己形象。是一種典型的自我設限心理。

    第二種常見的自我設限心理因素就是——最前面說的害怕可能到來的失敗威脅。

    這些人啊,往往事情還沒開始就焦慮失敗的可能,然後就會故意在前進的道路上創造某種看起來有說服力的障礙,使得這個障礙可以完整地解釋他的失敗。這是一個防禦性的、顧全面子的藉口,是一種對自尊的保護。

    這也就是解釋最前面的問題,為什麼有人會害怕做一些事情失敗而不去拼盡全力。

    雖然自我設限行為可以短暫地維護自我價值感,但它始終只是一種自我欺騙的策略。長期自我設限,就是在自己騙自己,還騙得很開心。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種心理問題呢。

    心理學上有一句名言:看見即療愈。

    當我們看到了自己“自我設限”的心理問題,接下來就好辦了。

    對於上面說的第一種“死好面子”的自我設限情況呢,

    面對任何事情,當那些偷懶、拖延、退縮等想法即將出現時,馬上給自己拉響警報。

    察覺到這個事實,就是邁過障礙的第一步。

    而上面說的第二種人呢,要嘗試去糾正自己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根據心理學家埃利斯的觀點,我們人日常產生負面情緒,主要由於三種認知偏。

    1、絕對化自我要求。對待事情,心裡的聲音往往“我一定要、必須要、肯定要”,提前把目標絕對化要求了,看似發憤圖強鼓舞士氣,但也容易讓個人陷入到“萬一我失敗了怎麼辦”這種焦慮失敗威脅的情緒當中,就容易導致自我設限的心理。

    2、以偏概全。比如說人們把自己有“有時候”的失敗,總結為“總是失敗”,那就誘發對未來失敗結果強烈的恐懼感;

    3、極端化信念。還沒開始做一件事吶,心裡就開始聯想事情失敗之後各種極端糟糕的結果。比如聯想考試失敗之後,自己就會一無所有啊、一無是處啊、遭人唾棄啊等等,其實根本沒那麼嚴重。

    在你察覺自己存在自我設限的心理時,就分析一下,是否對應有以上三種認知偏差。一旦是因為某一種,那就去修正這個信念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連續尾盤跳水,美股未來的走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