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手右手244764019

    總說康乾盛世,所以,大家都對康熙和乾隆印象比較深刻。其實,確切的應該是康雍乾盛世,沒有雍正的勤奮,根本沒有盛世一說。雍正是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有作為的皇帝。可以沒有好的繼承人,雍正的兒子弘曆,也就是乾隆典型的富二代,敗家子。清朝從乾隆開始慢慢走向衰弱。浪費了康熙,雍正苦苦經營的幾十年。

  • 2 # 史海甄客百曉生

    謝謝邀請。關於清朝的歷史,康乾盛世眾所周知,其實按照史學界的正規說法,應為康雍乾盛世(1662—1795)。單純字面上來看,之所以會將雍字省略,一方面是因為簡稱(僅留頭和尾),另一方面也是受雍正在位年限的影響(13年,相對康熙的61年和乾隆的60年來說顯得很微小)。但實際上,雍正的13年恰恰是不可忽略的13年,而他之所以總是為大眾所忽視,則是另有其因,主要受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雍正帝畫像(果親王允禮著)

    一、纘承統緒不正之說

    不管是現今電視還是以往野史,對於雍正這個皇帝都是帶有很大爭議性的。最顯眼也是最直接的便是關於他在繼位一事上,說法很多可謂眾說紛紜。有的說雍正是弒父奪位,有的說雍正篡改詔書自立為帝,當然這些都是野史和影視劇中所演繹出來的橋段,至於官史中所載,雍正的皇位來得確實十分正統。

    根據《聖祖仁皇帝實錄》和《世宗憲皇帝實錄》中所載,在康熙帝“聖躬不豫”期間,便命尚為雍親王的胤禛代自己行南郊祀禮,其意不言而喻。而且根據官史說法,在康熙彌留之際,最先召胤禛入內,其後才召允祉允祐允禩等皇子以及隆科多入內,公開宣諭“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等語,正式確立胤禛繼承人的合法地位。

    康熙帝畫像

    二、九子奪嫡,兄弟鬩牆

    關於雍正常被忽視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在對待兄弟一事上比較嚴苛。眾所周知,康熙一生在位61年,最令他痛心的可能就是九子奪嫡一事了,皇次子胤礽的太子之位兩立兩廢,一度讓康熙放棄立儲的念頭,直到臨終之際才最終確立接班人,可見九子奪嫡給他帶來的影響有多麼深。

    而作為九子奪嫡中的一員甚至是領軍人物,胤禛勢必會自陷於爭議之中。但值得慶幸的是,相對於太子、八阿哥等人,胤禛採取的是避其鋒芒暗存實力的策略,明面支援太子實際上卻儲存實力,此等明智之舉為其後來繼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允禩畫像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雍正的名聲不至如此,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1723年他繼位之後對以前的宿敵但同樣也是兄弟的允禩等人的打壓,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世人面前留下冷血無情的印象。

    三、不申孝思的背後真相

    雍正在位期間,突破傳統,對於父親康熙定下的“木蘭秋獮”之制從未涉獵,不僅如此,13年中,除卻前往遵化孝陵、景陵祭奠八次之外,諸如熱河避暑、下江南、封禪泰山等活動一概不參加,更有甚者,雍正從未以皇帝身份前往關外盛京三陵祭拜,要知道這可是清朝的祖陵,雍正此舉不僅留下“不申孝思”的名聲,還讓人懷疑其心虛不敢面對列祖列宗。

    泰陵(雍正陵)石牌坊

    其實,以上的所有舉動,實則受形勢所迫。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雍正在太和殿繼位之時,已然45歲,他是整個清朝繼位時最年長的皇帝,沒有之一。而且他面臨的是一派盛世祥和下的種種危機:國庫入不敷出,內憂外患不斷。正是由於年齡和對形勢的敏銳判斷,讓雍正一上位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根本沒有精力去操心除朝政以外的其他事情,這正是秉承了對症下藥應之所急的真諦。

    四、用法嚴苛,殺伐決斷

    在世人面前,雍正帝對待大臣嚴苛冷酷,為使資訊掌握全面化,不惜緹騎四出廣佈密探,嚴密巡查不放過一個角落,該事蹟在《嘯亭雜錄》、《清鑑綱目》等史料中均有明確記載。

    雖然上述事蹟未必全部屬實或者程度等同,評價也未必恰如其分,但這確實反映出雍正在位期間確實嚴苛冷峻。

    小結:

    以上便是雍正之所以會被忽略的原因,但歸根結底,康乾盛世的133年中,雍正13年所作的舉措和影響是不可忽略的,甚至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的勤勉治國堪稱清朝歷代君王之表率,據不完全記載,雍正對待政務從不敷衍了事,從1723年到1735年,上到內閣六部下到各省奏報,雍正共處置192000件有奇,平均下來每天大小題本得批閱40本以上,而且他會細緻到每一個字。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勤勉認真,外加嚴以治國,清朝的國庫在他統治之下才會從入不敷出到盆缽滿缽,所以在飽受爭議的同時,對於他的優點也是必須值得我們認可的,並且相對於名聲,作為評判一個皇帝的標準,對國家的影響力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下有多少成年人及學生的人生是被手機給耽誤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