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核桃媽咪
-
2 # 深藍醫生
患癌後的心理的確是一個大問題,這種體會不是普通人能感受到的。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如果我患癌,確診不治,我會放棄一切治療,把錢用在旅遊上,到處走一走、看一看,人生最後也瀟灑一回。
很贊同這種人生態度,也支援這種做法,但這只是一個普通人的說法,是一個站在第三者角度的豁達,如果事情真發生自己頭上的時候,面臨軀體和心理雙重痛苦的時候,真的還能由此境界嗎?
1、患癌後首先也學會坦然面對
已經不可改變的現實,在最短的時間內從心底接受,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句話說起來容易,真正從心理上接受並坦然面對,其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這裡除了自己的心理調節以外,家庭和社會的關愛也是必不可少的。
2、增加學習,平和心態
增加對癌症知識的學習很重要,從醫學科學的角度認識所患疾病,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盲從,更加容易接受和配合醫生的治療。
3、和親朋好友以及病友增加溝通
溝通是治療一切心理疾病的萬能良藥,一個就怕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心理空間裡,長此以往,也是很多心理疾病產生的根源。
4、關注症狀,減輕不必要的痛苦
患者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軀體的無痛症狀,一個每天都受病痛的折磨的人,很難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所以,不管疾病處於什麼狀態,積極治療所出現的症狀都非常重要。比如:疼痛的治療,目前,毒麻藥品在癌症晚期患者的應用上不設最大劑量限制,目的是就是把癌痛程度降到最低。
-
3 # 遼瀋名醫
我想講一個我身邊的癌症故事。
患者是我的伯父,一輩子做農民,但也讀了一輩子書。因為時代的原因,他沒能透過升學這條路走出人生的另一片天地,但是書香浸染,對人對事總有獨到見解,深刻而達觀。
不幸的是,肝癌擊中了他。
大家都認可的一個理兒是,同樣的病落到不同人身上,患者的心態、情緒或悲觀消極或積極面對,生存率是不一樣的。
伯父算是積極面對的那一類人。在給遠方的晚輩發影片時,他大口大口吃東西,事後子女才知道,那是他故意在擺樣子。
病情也有過一段穩定期,他決定走出農村家門四處轉轉。
第一站是省城,兒子在那裡,親戚也不少,團聚聊天,樂在其中。第二站計劃好了,是北京,那裡也有親屬接待。伯父初中時去過一次北京,那裡,曾寄託著他幼時夢想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此生際遇錯過再不得,他想舊地重遊下。
不巧的是,在瀋陽病情反覆,腹瀉、嘔血、渾身乏力,按照個人意願送回老家養一段兒看看,歸程他坐在車的後座,虛弱無力的很,眼神也滲透著疲憊。
北京這一站,成了再也圓不成的夢想。
老家親屬們說,伯父最後癌痛難忍,才顯露出脆弱的一面,“救救我……”
生命是一段唏噓的旅程。在駛向終點站的最後一段,他用微笑和對生活的熱愛,展示了癌症面前依舊可以活得儘可能的安然。
雖然疼痛面前他卸下了堅強,但大家更難忘的,是他微笑度過的那段患癌時光。
-
4 # 寒夜望海131998643
我認為中國社會對癌症的發生,過份喧嚷,任何疾病發生,是最佳化人類種群結構。因此其發病原因應歸納於人類遺傳學範疇內。生老病死,大自然規律,得了癌要正確評估,做到不眈誤治療,也不盲目治療,該放棄時就放棄,不如把精力和經濟放在興趣活動上。
-
5 # 一聲不吭5867
我以一個癌症患者的身份告訴大家,必須心態好,不然剛知道得癌症就有可能歇菜!然後就是注意飲食清淡營養,每天適當運動,不能操心,不能疲勞,不能生氣,不能著急!做到這些基本就可以活很長時間了!
-
6 # 哆咖醫生
看是什麼癌症了,對於有些癌症,是可以帶癌生存的;對於一些沒有救治意義的癌症,那麼,好好地規劃餘生,也是一種沒有辦法的情況的選擇;
不管怎樣,儘量積極些吧,相信奇蹟可能會發生;儘量的完成自己的心願;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可長可短,儘量不留遺憾;
回覆列表
現在環境汙染嚴重,生活壓力大,癌症越來越年輕化,得的人也越來越多。之前沒有接觸過癌症的人,突然身邊出現了得癌症的病人,可能很難接受,這很正常。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態,用平常心去對待這個癌症病人,另外我們要更加去關心這個人,可能他的病讓你覺得世事無常,有些悲傷的情緒,但不要把這種情緒影響到別人,其實現在的科學技術這麼發達,癌症並不意味著被判死刑了,治癒例子很多,所以我們要有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記住快樂因子是有磁場的,你快樂了,快樂的事情就會找你了。最重要的,我覺得我們透過身邊人的這個事,要樹立起健康意識,一定要以預防為主,按時體檢,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想起來保健,一定要把從以疾病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改變為以預防為主的健康模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