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487853203風雨

    武松在獅子樓鬥打西門慶,為了給死去哥哥武大報仇,首先招集左鄰右舍到家中,名義是請客吃酒,實則是要取到人證,實證,他先殺淫婦,在去殺西門慶,送上淫婦頭顱,以著震懾,也是施耐庵為了突出武松這一角色俠肝義膽,豪氣沖天的好漢形象,刻劃武松的行為品格,不懼強暴,敵戰西門慶,將惡人斬殺,為死去的兄長報仇血恨。用誇張手法,塑造一個懲惡揚善打虎英雄形象。告誡人們善惡到頭總有報這一真理,自古邪不勝正,書中把武松描述憨厚淋漓。作者抓到道德底線,給書中增添了濃墨精彩一筆。

  • 2 # 知事淵博

    武松是一介武夫,他嫉惡如仇的性子,曾經惹過不少禍事,當他得知西門慶和自己嫂子潘金蓮有染,害死自己親哥時,憤怒之下,他首先斬殺了茶婆,還讓眾鄉親做證人,在哥哥靈位前斬殺嫂子潘金蓮。也有一些影迷問了,武松為何先殺潘金蓮,然後,再拿潘金蓮人頭去送給西門慶。我覺得應該這樣分析:直接害死武大郎的是潘金蓮和茶婆,武松心裡非常清楚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茶婆叫潘金蓮去幫忙做壽衣為名,撮合潘金蓮和西門慶在混一起。茶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西門慶幫自己乾兒子謀個好差事。之後怕事情敗露,威逼利誘潘金蓮毒死武大郎,可以說茶婆罪大惡極,所以,武松得知真想後,當著潘金蓮的面,斬殺茶婆,這是一種心裡威懾。武松此舉就是想告訴潘金蓮,他有仇必報,害人者,他一個不會放過。潘金蓮從頭到尾也是一個可憐人,見武松斬殺茶婆後,當場暈死過去,武松依然不放過她,把她的頭顱割下來,然後再去找西門慶決鬥,武松找到西門慶後,首先是把潘金蓮的頭顱扔在西門慶面前,武松這樣做的目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告訴西門慶,他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誰害死他哥哥,他要誰償命,茶婆和潘金蓮都被他殺了,他也不會放過西門慶。我認為武松不愧是江湖豪俠,他分得清事情輕重緩急,殺人的順序也是很有邏輯的。作者對劇情的人物構造,比較符合那個時代的江湖恩怨情仇邏輯。

  • 3 # 蔡員外1979

    不單是在電視劇中,原著中施耐庵先生本來就是這麼寫的:

    〔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膊,扯開胸脯衣裳。

    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查”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四家鄰舍,吃了一驚,都掩了臉,見他行兇了,又不敢動,只得隨順他。武松叫土兵去樓上取下一床被來,把婦人頭包了,揩了刀,插在鞘裡,洗了手,唱個喏說道:“有勞高鄰,甚是休怪。且請眾位樓上少坐,待武二便來。”

    〔 武松包了婦人那顆頭,一直奔西門慶生藥鋪前來,看著主管,唱個喏,問道:

    “大官人在麼?”主管道:“卻才出去。”武松道:“借一步閒說一句話。”〕

    〔武松把那被包開啟一抖,那顆人頭,血淥淥的滾出來。武松左手提了人頭,右手拔出尖刀,挑開簾子,鑽將入來,把那婦人頭望西門慶臉上摜將來。西門慶認得是武松,吃了一驚,叫聲:“哎呀!”便跳起在凳子上去,一隻腳跨上窗檻,要尋走路,見下面是街,跳不下去,心裡正慌。〕

    作者之所以這麼寫私以為原因有三:

    首先當然是好看,作者在武松身上渲染的是一種暴力美學,殺嫂鬥慶是其中最出彩的地方,對女子剜心挖肝,提著人頭滿大街走,這要拍出“實景”來,絕對是限制級的暴力恐怖大片。

    然後,塑造人物需要。武松的性格是什麼?膽大心細,張揚而內斂,決絕而又剋制。遇大事則冷靜得可怕,發雷霆之怒卻能彬彬有禮。

    你看原文中第二段,手中提的是人頭,衝主管唱的是諾,彬彬有禮的問“大官人在麼?”客客氣氣叫人借一步說話。武松在這裡太有“禮數”了,就跟前面叫街訪鄰居一樣,哪裡像是要報仇殺人?分明是要請客吃飯嘛。

    最後,故事情節需要,武松包著人頭找西門慶其實是有兩個作用:

    一是讓對手慌亂,在精神上打擊西門慶。你想想當時西門慶的處境,吃飯吃的好好的,突然一下,一個血淋淋的人頭衝自己面門砸了過來。任誰都得慌,一慌,就給了武松機會。原著中,三下五除二,西門慶不是被打死的,其實是摔死的。真正公平比鬥,勝負還兩說著呢,所以說,人頭的加成最起碼佔了三成以上。

    二是案件定性需要。看看縣太爺為了周全武松擬的這個案情通報:

    “武松因祭獻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爭,婦人將靈床推倒,救護亡兄神主,與嫂鬥毆,一時殺死。次後西門慶因與本婦通姦,前來強護,因而

    鬥毆,互相不伏,扭打至獅子橋邊,以致鬥殺身死。”

    武松提著人頭找西門慶是去說理的,哪曾想,這廝看見姦婦人頭,氣不打一處來,前來“強護”,這才引發鬥毆,武松一時不慎打死了對方……

    所以說,潘金蓮的人頭一定要出現在獅子樓上,兩版電視劇也都尊重了原著這一情節。情節雖小,卻是事關重大,作者幾次三翻提及人頭,說明也是替武二爺下過一翻心思的,哪個敢改?不怕二爺請他借一步說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語的未然形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