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95145212270
-
2 # 使用者7194836936192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唐代詩人李白《獨坐敬亭山》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代詩人杜甫《春夜喜雨》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代詩人韋應物《滁州西澗》
1、《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時眠。
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早秋山中作
唐代:王維
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溪守故籬。
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
草間蛩響臨秋急,山裡蟬聲薄暮悲。
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雲期。
-
3 # 使用者6164410279403
“空山不見人”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
全詩: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賞析:
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空山不見人”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唐代詩人李白《獨坐敬亭山》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代詩人杜甫《春夜喜雨》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代詩人韋應物《滁州西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