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平軍史
-
2 # DDG的老船塢
因為太晚了啊……
這個重達79公噸,正面裝甲厚達9英寸(228毫米),裝備32磅(95毫米)長身管主炮的龐然大物,是為了突破德國齊格飛防線研發的重灌突破戰車。
齊格飛防線的碉堡,也是土龜的目標
A39土龜的研發工作始於1943年初,負責研發該坦克的納菲爾德公司從1943年5月到1944年2月共提出了18個不同的設計方案(AT-1到AT-18),這18個設計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重,最終1944年2月,坦克委員會批准了AT-16號設計,為了趕在1945年9月前能夠服役,英國國防部決定跳過樣車階段,直接下達了25臺車的量產訂單。
然而英華人還是低估了戰爭的程序,第一批土龜計劃在1945年9月完成並投入對齊格飛防線的進攻,然而德華人在1945年5月就投降了,這個時候土龜只生產了6輛,因為這種行動遲緩(公路時速19千米,越野時速6千米)的超重型坦克(其實應該算突擊炮)除了攻堅突破沒有啥別的作用,所以英華人乾脆把整個專案下馬。
運輸土龜需要80噸拖車和兩臺M-19重型坦克牽引車
目前倖存的土龜只有三臺,唯一一臺完整的在英國博文頓坦克博物館。
現存唯一一臺完整的土龜
加一張親手拍的土龜
-
3 # 歷史救生圈
因為“土龜”重型突擊坦克太重了,所以沒有投入戰場。
“土龜”重型突擊坦克
1943年初,為了對付大型永久工事內的敵軍,英國國務卿及軍需部發布了重型突擊坦克的聯合備忘錄,決定開發一種專門用於突擊的坦克,並預定裝備給英國陸軍第79裝甲師。
1943年5月至1944年2月,英國汽車生產商納菲爾特設計出了18個版本的重型突擊坦克。這18個版本,每一個後續版本都要比前一個版本更重、更大。1944年2月,英國戰爭辦公室決定按照AT16版本為標準,在不生產原型車的情況下,直接生產25輛。原定計劃是在1945年9月服役,但是到1945年5月9日德國投降時,只生產了6輛。
用來進行測試的“土龜”重型突擊坦克
AT16版本採用固定炮塔,外型類似於德國的突擊炮,主炮為QF 32磅炮(口徑為94毫米),這款火炮為QF 3.7英寸防空炮的改良版本。該炮發射的炮彈,為分裝式彈藥。戰後,英國曾將一輛土龜重型突擊坦克送往駐紮在萊茵河的英軍用來測試,在測試時發現,這門火炮可在900多米的距離上擊穿德軍的豹式坦克。
因為是作為突擊使用,所以重型突擊坦克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就是防護能力。為了抵禦德軍的88毫米炮,土龜重型突擊坦克正面裝甲厚達228毫米,炮盾裝甲也進行了加強。
“土龜”重型突擊坦克
土龜重型突擊坦克,雖然火力強大裝甲厚實,但是它太重了。該車裝備了一臺勞來勞斯流星V12汽油發動機,可提供600匹馬力。但是這區區600匹馬力,來驅動全重為78噸的坦克,實在有些費力。土龜重型突擊坦克,在道路上的最大速度,只能達到19公里/小時,而越野狀態下,最高速度只能達到6公里/小時。這樣的速度,是難以伴隨裝甲部隊前進,這也是英華人最後放棄該車的原因。
回覆列表
“土龜”是其綽號,編號為A39,系英國在二戰時期開發的一款超重型坦克,全重達到了驚人的77噸,但遺憾的是此型坦克,並未投入量產,所以所謂的攻堅重器,實際上只是幾輛樣車而已。
A39“土龜”坦克研發於二戰末期,研發目的據說是為了對付躲藏在齊格菲防線等大型永久防護工事中的德軍,打算裝備英國陸軍第79裝甲師。
納菲爾特一家汽車生產商承擔了坦克的設計和建造任務,實際上納菲爾特汽車廠共設計出18個版本(AT1至AT18)的重型坦克,英國戰爭辦公室決定以AT16版本為標準,直接生產25輛坦克,計劃在1945年9月服役。
至二戰結束,只生產了6輛,其中1輛送至德國駐萊茵河英軍作測試,雖然A39“土龜”火力強大,但實在是太笨重了,開不快也跑不遠,不適合戰場需求,機動性太差,導致未能量產。
當初,英華人決定開發一種以防護力為主,專門用來突擊用途的重型坦克,儘管設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卻很殘酷。
兵器發展史上,不乏理念和戰場需求脫節的武器,此類裝備可以舉很多例子,英A39“土龜”超重型坦克,就是很明顯的例項。
二戰時期,德軍著名的重型坦克虎王,也僅50餘噸而已,但卻威力巨大,參與了多次實戰,可能受此影響,英華人竟然想高77噸的坦克,結果悲催了,實在是太笨重了,蝸牛般的速度,就不要出門獻醜了。
所以,最終英華人並未將此坦克量產,是相當明智的,“土龜”超重型坦克,也就沒機會在戰場上攻城拔寨,大發神威了,但卻在青史上留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