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鑫鑫姐姐說寫字
-
2 # 蕭文飛書法
有是有的,但是並不一定是天生如此的。當然可以後天培養。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好奇,所以按照著這個思路走,我們循循善誘的話,孩子也是可以慢慢喜歡上識字的。
-
3 # 綠野仙姑
只要是發展正常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段,都會對識字產生興趣。
有些孩子可能不到一歲,有些則可能要到兩三歲才有興趣。這都沒有關係,作為家長不要攀比,更不要焦慮。
孩子純真的好奇心,想要了解、探索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內驅力的驅使下會不斷迫使他們去識字。
其實,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敏銳、及時地發現孩子的興趣,然後呵護他們的這個興趣,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他們。
提醒一句:可以教孩子識字,但要注意孩子的興趣和情緒。
不主張家長懷著特別功利的目讓孩子識字,即為了認字而認字。
分享4種親測有效的識字方法,非常實用!
(1)親子閱讀
培養孩子閱讀先從講故事開始。
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這與兒童的腦部發育有關,兒童1到6歲是感性學習階段,即右腦學習。
右腦的特點就是想象力特別豐富,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同時調動起了視、聽、感三個內感官,把故事在腦裡“演活”起來。
畫面感往往比文字更生動、形象,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大腦創造、感悟出來的。
在反覆聽過同一個故事後,很多孩子幾乎能將整個故事完整的背出來,並開始潛移默化地認識那些在童書裡高頻出現的單字。
(2)鼓勵孩子的識字興趣
每逢帶女兒出門坐公交車時,她看到車頭上顯示的123,807等等幾路車,口中對那些數字唸唸有詞。
我要做的,就是適時鼓勵:“寶寶認識好多字呀。對,我們現在要坐的就是123路公交車。”
孩子認字的勁頭就更大了!
對於說錯的地方委婉更正,孩子學習到了新漢字與數字,又體會了學習的快樂。
(3)在生活中時時滲透識字
學齡前的孩子最愛問的就是十萬個為什麼。
漢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環境中識字也是極好的方法。
在街頭散步,孩子看見廣告牌、交通指示牌、餅乾包裝上出現的文字,會隨時問:“媽媽,這是什麼?”
我們順勢而為,耐心回答就好了。
看多了,問多了,孩子自然印象深刻了。
(4)識字卡片趣味法
好多家長朋友都給孩子買了識字卡片。我不建議用生硬枯燥的讀卡片識字,寓教於樂,巧用小遊戲,效果會更好。
比如找字比賽,把識字卡都擺在地上,媽媽做裁判,說出識字卡中的一個字,爸爸和孩子就一起開始找。
誰最先找到,誰就是第一名。然後媽媽記下來每個人贏的次數,最後獎勵第一名。
比如角色扮演法,孩子化身老師,爸媽變成學生,讓“小小老師”教爸媽識字。孩子體驗了扮演不同角色的樂趣,且以教為學,對漢字掌握得更牢了。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
爸爸媽媽陪伴孩子在生活環境中,隨時學習,遊戲,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引導並重視孩子的興趣。
孩子對於識字的這個好玩又有用的“遊戲”當然愛不釋手、曲不離口了。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得快樂、玩得開心。
回覆列表
有,這樣的孩子很多。一是孩子喜歡視覺刺激,二是孩子們喜歡嘗試新事物。
很小的孩子並不懂什麼是字,在他們眼裡,這些大人所謂的字都一樣,就是一些“圖形”而已,無所謂難和易。又加之孩子們的視覺記憶很強,所以大人有意教過幾遍以後,孩子們都能記住。
現在年輕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做一些識字卡片,讓孩子反覆地讀,反覆地認,孩子都是一些純機械記憶,談不上開發智力。但是要是做一些色彩斑斕的,有圖有字的,對於孩子的感官刺激還是有好處的。
其實,孩子喜不喜歡集中識字,關鍵還在於父母和老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沒有選擇權,只有被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