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頹廢的蘭斯

    對啊,趁著現在孩子沒有什麼複雜的思想,有能力的就學唄,孩子們這個年齡是學習和吸收知識的最佳時期。等長大了,學習的壓力和自由的思想就會有牴觸。

    再說了,技多不壓身。在上學期間,會彈琴,總會比別的同學耀眼吧,走上工作崗位也是加分項。

    當然,還是看愛好吧,要是學了一個學期,連首歌都不會彈,還是換個愛好吧。

  • 2 # 玄機妙語

    看是不是走專業路子,專業的話,99%從娃娃抓起。業餘的話不一定,只不過兒童有更好的可塑性。

    兒童的身體比成人柔軟,手指更加靈活,學起來事半功倍;其次孩子對於知識的接收能力比較強(因為大部分都處於一個學習的狀態,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可不是說說而已),再次,兒童不大可能有成人生活工作,養家餬口的壓力,可以更加專注的學琴。以上就是兒童學琴的優點,簡單的來說,學琴從娃娃抓起,更容易成功。 成人學琴的話,首先就要面臨自己身體僵化,不靈活等不利情況,等同於老天爺不賞飯吃。其次成人不大可能拿出所有精力來學琴,人情世故,生活瑣事,家庭事業總要牽扯部分。

    當然,事無絕對,兒童學琴也有弊端,小孩子年紀小,練琴是一件枯燥乏味,要大量重複練習的,定不下心來,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得不到疏導,家長又逼迫練琴的話,很容易半途而廢。練琴勢必要犧牲一定的時間,孩子有自己的小朋友,自己的交際圈子,溝通不好的話容易被孤立。而成人有一定的自控力,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能更好的確定目標,對於學琴途中所遇到的困難有著較為明確的認知,從而進行練習,更加容易成功。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業餘)兒童學琴,就像一張白紙,隨便塗塗畫畫,就能畫出一副美圖;而成人學琴,就像一顆被雪壓住臘梅樹,即使被雪掩埋,都會有幽幽暗香傳來,時間久了,就連雪也會侵染的幽香,但必須耐得住寒冷。

  • 3 # 音樂和育兒

    一、如果只是作為興趣愛好,在任何年齡學習都不晚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60多歲的阿姨,她說自己不想老了天天打麻將、旅遊,她喜歡安靜,喜歡古箏,於是從50歲開始學古箏,學到60多歲考完了古箏十級。她很慚愧地說,自己也並沒能一直堅持,曾經中斷過兩年幫女兒帶孩子。雖然她的演奏和孩子們相比沒有那麼靈活、輕鬆。但她在演奏中所散發的自信、從容,讓整個人神采奕奕,充滿著魅力。

    也曾遇到過30多歲,已經是3歲寶寶的媽媽,為了小時候的夢想打算學鋼琴。但她並沒有因為工作的繁忙,養育孩子的辛苦而敷衍了事,反而很少缺課,每週認真練習,會彈的曲子也越來越多。一年後,女兒4歲了,又帶著女兒一起學鋼琴,朋友圈經常曬和女兒彈琴的照片。

    對於從小學琴的人來說,她們倆的年齡都不算小了。但是也一樣可以收穫到學音樂的美好。

    年齡並不是影響學樂器的條件,只要你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二、越早接觸音樂,對孩子越能產生更多良好的影響

    雖然任何年齡都可以學,但是從小學相比年長之後再學有什麼好處呢?

    孩子在4、5歲的時候,正是學習能力很強的年齡。在娃娃時期學習接觸音樂,學習一門樂器能給孩子帶來很多好的影響。

    據《衛報》報導:“音樂訓練對於學習外語的文法、口說、字彙上,扮演關鍵的角色”。

    由德國社會經濟小組(German Socio-Economic Panel)提出,關於音樂課的帶來的影響。"學習音樂所提高的認知與非認知方面的表現,是學習體育、戲劇和舞蹈的兩倍之多",研究更發現,選擇音樂課(德國初級教育小孩能選擇自己在校想修的其他課程,例如美術、音樂、舞蹈等)的孩子"有更好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成績、責任心、開朗和企圖心"

    因此,從娃娃時期開始學習音樂很有必要,對孩子所產生的良好效果也是成人比不上的。

    三、成人之後再學樂器,會面臨更多的阻力

    成人的時間更少。學樂器之所以痛苦、難度大,並不是樂器本身的難度造成的。而是在成人的世界裡,樂器只佔據生活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比重,成人肩負著更多的工作、家庭、生活的責任,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這些事情上。因此,成年後再學習樂器就成為了一項消遣,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的效率相比孩子肯定要大打折扣。

    成人的肢體靈活性有限。成年後學琴,雖然理解力比小朋友要高很多,老師一講就明白,但是與此同時人的骨骼也會固化,沒有小朋友那麼柔軟,掌握一個技巧要花費很多功夫,還不一定像孩子那麼自然。所以會感覺非常艱難。

    學琴還是要從娃娃抓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是由於在孩子年幼時學琴會給他們帶來更多好的性格、行為、習慣上的影響。因此,在有足夠精力的年幼時期就開始學琴是一件明智的選擇。

    (文中調查和報導引用自網路,圖片來自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手噴漆會不會掉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