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迅速滅亡,是由其自身政權的糜爛決定的,但其朝中多出降將對清朝迅速入主中原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中有一個人物是不得不提的。我們都知道秦檜誅害忠良,“暗”通金國,後人多恥于姓秦,但陳洪範卻能與之比肩,被人稱為“活秦檜”。事情還要從腐敗的南明派出“北上使團”講起。
一、腐敗的南明: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縱容部下在京胡作非為,動了吳三桂的女人。守關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合力打跑了“流寇”李自成,清軍意外地佔領了北京和畿輔地區。除了京畿地區外,原來的明帝國由此分裂為山西以西的大順政權和以南京為中心的南明政權。在國家危難之際,明朝遺留皇室宗親及舊臣組建的弘光朝廷,靠著江南豐厚的財力,依舊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貴族生活,絲毫不振作。他們既沒有意識到大清的“狼子野心”,又對大順政權無所作為。即使在清攝政王多爾袞信中正告南明為偽政權,不日將派兵南下的情況下,他們仍然異想天開,希望透過談判,為自已繼統的合法性進行辯解,希望達到“聯虜平寇”偏安江左的目的。思想麻痺到了這步田地,真是“無藥可救”。
二、使團北上:南明派出的這支和平談判使團,史稱“弘光北使團”。使團主要成員有南京兵部右侍郎左懋第、太僕寺少卿馬紹愉和太子太傅陳洪範三人。其中,陳洪範是自告奮勇奏請北使的官員。此人,膽小怕事,善於鑽營。曾在崇禎十年,掛印平虜將軍,領兵八千救援北韓,但在清軍攻佔皮島時選擇逃跑,因此被崇禎皇帝革職。後其結交宦官,重新得到任用。一次,同左良玉將軍一起大敗張獻忠,俘虜了張獻忠。陳洪範見張獻忠狀貌奇異不同於常人,考慮到當時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為給自已多留一條後路,他親自求情於總兵,張獻忠得以死裡逃生。由於張獻忠又發動叛亂,陳洪範因此受到牽連,被降職。這一次出使大清,陳洪範心裡已有了小算盤,他要向已降清的親家唐虞時和女婿唐起龍瞭解清朝方面的情況,再決定要不要降清。
北使團到北平後,被大清朝廷安置在鴻盧寺。清朝接收了使團帶來的酬謝款和吳三桂的賞賜,但清朝此時已意在南征,以不承認弘光朝廷的合法性為由,拒絕接受他們的“國書”。就連北使團想赴昌平祭告皇陵,議葬崇禎帝的請求都被駁回。清朝官員傳達攝政王多爾袞的話說:“你們的先帝我們已經葬過了,他不受你們這些江南不忠之臣的祭!你們不救自已的先帝,又擅立皇帝,官員更是擁兵虐民。我們要代崇禎帝和江南的百姓懲罰你們,不日即發兵討伐”,並派兵將他們押送出城。
三、陳洪範降清:戰爭一觸即發,陳洪範在回去的路上思慮萬千,最後決定以保全身家性命為重。於是,偷偷給大清朝廷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於途次具密啟請留同行左懋第、馬紹愉,自願率兵歸順,並招徠南之左良玉、餘永綬、高傑、金聲桓、劉肇基、黃得功、劉澤清等南明諸將”。多爾袞大喜,立即派兵將左、馬二人拘回北京,並親自對陳洪範說“你回去後,要仔細認真地謀劃,爭取勸降這些南明守將,成功之日,朝廷不會虧待你”。
陳洪範回到南京後,向南明朝廷謊稱:“大清國認為弘光皇帝有德,他們有意同我們講和,現在左懋第、馬紹愉兩位大人還在談判中,我是先回來向大家報告情況的”。接著,他開始誣陷拒不降清的黃得功、劉良佐等忠臣私通清軍,開始了策反攻勢。後來,由於左懋第、馬紹愉兩位北使官久久未歸,南明朝廷認為陳洪範可疑,但並未追究,僅罷免了他的官職讓他其回籍了事。
1645年,清軍南下,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六月初八日,駐守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被擁戴監國。朱常淓就任監國後,又起用了陳洪範,派他去同清軍講和。這一次他與清軍統帥博洛勾結,反勸朱常淓投降。朱常淓因貪生怕死,決定奉表降清。就這樣,清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杭州。陳洪範完成了他的任務後,正式降清,這個大奸臣的事蹟也完全敗露了出來,被人稱為“活秦檜”。
南明迅速滅亡,是由其自身政權的糜爛決定的,但其朝中多出降將對清朝迅速入主中原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中有一個人物是不得不提的。我們都知道秦檜誅害忠良,“暗”通金國,後人多恥于姓秦,但陳洪範卻能與之比肩,被人稱為“活秦檜”。事情還要從腐敗的南明派出“北上使團”講起。
一、腐敗的南明: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縱容部下在京胡作非為,動了吳三桂的女人。守關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合力打跑了“流寇”李自成,清軍意外地佔領了北京和畿輔地區。除了京畿地區外,原來的明帝國由此分裂為山西以西的大順政權和以南京為中心的南明政權。在國家危難之際,明朝遺留皇室宗親及舊臣組建的弘光朝廷,靠著江南豐厚的財力,依舊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貴族生活,絲毫不振作。他們既沒有意識到大清的“狼子野心”,又對大順政權無所作為。即使在清攝政王多爾袞信中正告南明為偽政權,不日將派兵南下的情況下,他們仍然異想天開,希望透過談判,為自已繼統的合法性進行辯解,希望達到“聯虜平寇”偏安江左的目的。思想麻痺到了這步田地,真是“無藥可救”。
二、使團北上:南明派出的這支和平談判使團,史稱“弘光北使團”。使團主要成員有南京兵部右侍郎左懋第、太僕寺少卿馬紹愉和太子太傅陳洪範三人。其中,陳洪範是自告奮勇奏請北使的官員。此人,膽小怕事,善於鑽營。曾在崇禎十年,掛印平虜將軍,領兵八千救援北韓,但在清軍攻佔皮島時選擇逃跑,因此被崇禎皇帝革職。後其結交宦官,重新得到任用。一次,同左良玉將軍一起大敗張獻忠,俘虜了張獻忠。陳洪範見張獻忠狀貌奇異不同於常人,考慮到當時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為給自已多留一條後路,他親自求情於總兵,張獻忠得以死裡逃生。由於張獻忠又發動叛亂,陳洪範因此受到牽連,被降職。這一次出使大清,陳洪範心裡已有了小算盤,他要向已降清的親家唐虞時和女婿唐起龍瞭解清朝方面的情況,再決定要不要降清。
北使團到北平後,被大清朝廷安置在鴻盧寺。清朝接收了使團帶來的酬謝款和吳三桂的賞賜,但清朝此時已意在南征,以不承認弘光朝廷的合法性為由,拒絕接受他們的“國書”。就連北使團想赴昌平祭告皇陵,議葬崇禎帝的請求都被駁回。清朝官員傳達攝政王多爾袞的話說:“你們的先帝我們已經葬過了,他不受你們這些江南不忠之臣的祭!你們不救自已的先帝,又擅立皇帝,官員更是擁兵虐民。我們要代崇禎帝和江南的百姓懲罰你們,不日即發兵討伐”,並派兵將他們押送出城。
三、陳洪範降清:戰爭一觸即發,陳洪範在回去的路上思慮萬千,最後決定以保全身家性命為重。於是,偷偷給大清朝廷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於途次具密啟請留同行左懋第、馬紹愉,自願率兵歸順,並招徠南之左良玉、餘永綬、高傑、金聲桓、劉肇基、黃得功、劉澤清等南明諸將”。多爾袞大喜,立即派兵將左、馬二人拘回北京,並親自對陳洪範說“你回去後,要仔細認真地謀劃,爭取勸降這些南明守將,成功之日,朝廷不會虧待你”。
陳洪範回到南京後,向南明朝廷謊稱:“大清國認為弘光皇帝有德,他們有意同我們講和,現在左懋第、馬紹愉兩位大人還在談判中,我是先回來向大家報告情況的”。接著,他開始誣陷拒不降清的黃得功、劉良佐等忠臣私通清軍,開始了策反攻勢。後來,由於左懋第、馬紹愉兩位北使官久久未歸,南明朝廷認為陳洪範可疑,但並未追究,僅罷免了他的官職讓他其回籍了事。
1645年,清軍南下,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六月初八日,駐守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被擁戴監國。朱常淓就任監國後,又起用了陳洪範,派他去同清軍講和。這一次他與清軍統帥博洛勾結,反勸朱常淓投降。朱常淓因貪生怕死,決定奉表降清。就這樣,清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杭州。陳洪範完成了他的任務後,正式降清,這個大奸臣的事蹟也完全敗露了出來,被人稱為“活秦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