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媚孃的午夜

    想當然,網友回覆中買房佔主流,理由無非是房子升值,車是消耗品,從入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貶值。值得注意的是:回覆人中大多數即沒房也沒車,這是他們的直覺,也是當前大部分華人的直覺……

    所以,無論是房還是車就能象徵身份,代表幸福嗎?來看一個小段子,房奴是怎樣的生活狀態:

    “中了這麼多錢,準備乾點兒啥?”

    “還房貸。”A回答的斬釘截鐵。

    “剩下的呢?”

    “剩下的慢慢還。”

    無數人的青春,就這樣被一套房子套住了,壓得喘不過氣來,哪裡還有什麼幸福指數?!日常開銷都得精打細算,更別提出去旅行,或再充電了,整個把自己埋進了自己親手挖的坑裡。

    青,北京某房產公司的經紀人,因為從事該行業,所以對投資房產很有一手。工作2年便在二線城市買了一套3室2廳的房子,還有一輛現代中型SUV轎車,車是全款付清,房子卻只是付了首付,以後每個月要還將近2000的房貸。

    剛開始他是因為看老家表哥在北京燕郊的房產投資翻了幾倍,所以才開始考慮的,但因在北京不夠五年,所以在二線城市買房,現在較買之前升值2倍。當初希望房子升值後就轉手出去,從而賺一筆。

    無奈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在青的房產事業不景氣,每個月幾乎很難開單,再加上剛剛結婚,因為各種原因當初投資的房不能賣了,所以夫妻二人每月還完房貸,再加上一輛耗油的車,根本存不下錢。

    儘管這樣,夫妻二人還是希望等到在京滿五年就在北京買房,理由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現在努力點,孩子以後就會好過些。不明白是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還是以孩子為由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時常掛嘴邊的“兒孫自有兒孫福”早已拋腦後。

    傾全家之財產買房,甚至要拉下臉跟親友借錢,此外還要透支自己未來二三十年的自由,不敢失業,不敢換工作,不敢在外面吃飯,外出旅行......就是因為房貸。這讓曾經令人羨慕充滿正能量的少年突變為抑鬱消極的房奴+車奴。

    一個曾經為了自由旅行充實自己就敢裸辭的追風少年現在變成了什麼都不敢的憂鬱青年,如果只是為了人前的那句“啊我們在xxx買了房”、“我們的車太耗油了”的優越感,就要用一輩子的幸福做賭注,未免太傻了!

    難怪網友會因為馬雲的一句“如果房地產一直是我們的經濟支柱,我們將輸掉一代人的幸福”而感動不已。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產業是永遠處於紅利期的,房產大亨潘石屹曾在《金星秀》說:目前全華人均住房面積已經近40平方米,整體而言,中國已經不需要房子了。我們公司今後將會減少開發樓房專案,已經開發出來的也可能不賣了,將改成出租房。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中國房子太多了,房地產的繁榮鼎盛期快要到頭了,房價大漲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

    對華人而言,安居樂業是幸福的生活,而房是其最基礎的配備: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就有了歸屬感,還可以升值。但是當你追求的幸福成為一種累贅,那還是幸福嗎?

    買房買車的出發點是為了更高質量的生活和幸福指數。但在過程中卻變得畸形,自己沒錢還非得買房,甚至還伸手跟父母要錢,使得原本單純目的變得功利和痛苦。

    房子只是一個晚上可以睡覺的地方,不需要太大和華麗。而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更沒必要多高配,再說就算有車,咱大天朝這堵塞的交通,有車也難飛起來。

    更何況共享經濟時代已經來臨,交通工具的共享、房屋的共享早已成為人們的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交通工具,像大家都熟悉的UBER、PP租車。而且國家也在不斷完善租房政策,讓在外漂泊的人能有安全感。你又何必與自己作對,與開心為敵?人生短短數十載,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與其在痛苦的基礎上投資不如在享受上投資——全球旅行、留學深造等等,在共享知識的時代,這樣的投資回報率可比投資房產要高。

    認識一位大理博主,她既沒房也沒車,身上沒有任何債務壓力,追求自由時就多了一份底氣和勇氣。2008年她毅然決然的辭掉朝九晚五的工作,長期定居在大理,雖然沒有華麗的房、精美的車,但卻成為了每個人認識她的人的生活榜樣,因為每次見她,她眼中都有光,充滿希望的光。

    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享受著曾經嚮往的生活,生活狀態自然而舒服。她說:從來沒想過能真的留在大理,現在生活很隨性,每天微博上跟網友分享些大理新鮮事,想出攤的時候就出,不想就去古城聽聽民謠,看看那些流浪的吉他手。人這一輩子沒多少時間,若不及時行樂,怎對得起來這人世間走一遭。

    古話曰:不是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如果你覺得房車能讓你的生活品質比現在更高,又有足夠的資金,那果斷去做;如果房車成為你生活質量下降的元兇,那果斷放棄,因為盲目攀比痛苦的只有自己。

  • 2 # 小驢影視匯

    有條件就買哦!沒條件也沒辦法,女孩子30歲了,也確實該為自己好好考慮了,如果男人給不了安全感,房子車子肯定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老輩人離婚少,現在人離婚多,是這樣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