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片白樺林
-
2 # 心理戰
這裡不得不說的是一個工廠效應,在以前,人們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以農作物為本,整天忙裡忙外,空閒時間都在地裡勞作,再者就是以前沒有計劃生育,生的孩子比較多,婦女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照顧孩子做做飯打掃家裡,男人就拼命的做工補貼家用,畢竟一家老小都要靠這個男人。同時他們接觸的人就會少很多,每家每戶都在忙那有功夫串門和胡思亂想。再者就是當時社會水平低,醫療裝置落後,老年人壽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壽命極短,很多家裡的小孩子,老年人都沒有機會或者能力去照顧,家庭的一切都落在年輕的夫妻身上。而當今的社會,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裝置先進,人們可以健康長壽,在加上計劃生育,孩子生的少,老年人健康,可以給小夫妻照顧孩子,加之工廠的興起,小夫妻紛紛走進工廠放下鋤頭,認識接觸了更多的人。長期的工作相處日久生情,也是導致婚變的重要原因。
過去,男女離婚的,的確是少。也確實如老輩人說的那樣。
那時的女人,正如一句流行語所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根扁擔抱著走。很少有在生活中過得不如意,就想要離婚的。有道是:烈女不嫁二夫。就是有的因病或別的什麼意外,沒有了男人,也是守寡一輩子,很少有人再嫁的。要不那個年代,有那麼多的貞潔女,立有那麼多的貞節碑坊。同時,也反映出了,那個年代的婦女的地位。說白了,那個年代,要是提出離婚,再嫁,一個是習俗不允許,二來也是有失女性的尊嚴。
男人呢?要是地位高的,可以隨便取。要是普通的窮百姓,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如今這個年代,離婚,真猶如小孩過家家一樣。昨天還過得好好的,今天就到民政局去離婚了……
究其原因,是婦女的地位提高了,獨立的生活能力強了。男人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了。離開男人,也能很好的生活了。不像過去,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女人需要依靠男人生活。
如今的女人,後來者居上。不再是社會上所認為的弱者了。
因為不需要再依靠男人,女人便有了選擇的主動權。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再是那種夫唱婦隨。而是憑看自身的感覺,來體驗生活中的快樂和不足。
在對待婚姻的態度當中,人們採取的就是合適,就過幾天。不合適,就重新再尋找自己認為合適的。完全不把婚姻這個比較嚴肅的話題當成一回事,而是以尋找自己感覺快樂的生活為主。
於是,一方在認為不能再繼續生活下去了理由,開始重新選擇生活,也就是產生了離婚。
據悉,婚姻登記處。離婚的排著長隊,登記的卻寥寥無幾。據資料統計,二零一捌年的離婚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多。的確是值得一觀了。
有些原因,也許是社會問題所造成的。但大部分,還是夫妻二人感情不和為主要的原因。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感情不和,有些事很難一一說得清楚的。但不管怎麼說,如今的離婚率,確實是居高不下。而也成了,現實中必須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