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韻小才女

    這個年紀馬上就要步入青春期,“脾氣見長是正常現象”暴躁,容易發脾氣,叛逆,跟你對著幹!……等等這都是青春期來臨的表現!

    家長一定要謹小慎微,多引導一下他!

    做家長的應該同理孩子,引導孩子!

    不能打罵,不能指責!

    只要是不違背選擇的事,儘量滿足他!

    同時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多鼓勵孩子!多增加戶外運動,比如:跟孩子一起打籃球,跑步等等!

    用“愛”來陪伴!用“心”來交流!千萬不能跟孩子慪氣,不能疏遠!

    想辦法跟孩子“交朋友”走進孩子的心裡去!

    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

    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

    多一點請求,少一點要求!

    表揚孩子也需要“藝術”,比如:看到孩子跟小夥伴們高興的玩,就要鼓勵他的團結友愛!

    看到在寫作業,就要表揚他的“努力”!

    慢慢的找到感覺,跟孩子進行心靈上的“對話”!

    當然,做事情要有原則!規章制度,比如什麼樣的錯誤,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懲罰,這得提前有約定!

    即使孩子範了錯,也要做到要“懲罰”不能是“發洩”!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再就是調整情緒,慢慢的引導孩子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比如心情不好的時候要深呼吸,一分鐘!然後再想一下能讓自己高興起來的事!哪怕是一個笑話也行!一分鐘以後再說話………等等!

    總之,要想改變孩子,先要改變自己!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尊敬你佩服你,而不是怕你!

    找到感覺以後,慢慢的堅持調整,就會越來越好了!

  • 2 # 思並快樂著

    家裡的孩子正好處於12歲的當口,11-12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確變化很大。在此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教育經驗和體會。

    首先說一下孩子的情況:男孩,從小很乖巧懂事,初中之前,對於父母的話,父母提出的學習計劃基本言聽計從的那種。當然,有時候也會淘氣,但是父母基本不需要體罰,只需要口頭批評就能保證懲戒效果。

    到12歲左右,孩子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父母權威度極大削弱,孩子對父母的話不再那麼言聽計從。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凡事逐漸有自己的主張和堅持,也開始擁有自己的小世界(比如隱私意識)。孩子對世界的探索逐漸從內到外,家庭外的世界,包括好朋友、同學、老師、明星等成為他更重要的成長參照物。逆反心理加重,脾氣見長,尤其體現在對父母的態度和行為上:不願意再和父母談心交流,“硬懟”父母的現象日益頻繁,對來自父母的批評和指責容忍度越來越差……

    發現了孩子這個成長階段的特點後,我有意識地調整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與行。我自我感覺到的自己的一個鮮明的轉變是:從打擊式教育向讚美鼓勵式教育的轉化。11-12歲,是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初步養成期,父母的否定式教育對於孩子脆弱的自尊心而言是摧毀性的力量,也容易激發逆反心理加重的孩子的激烈抗拒。所以,這個時期,父母應該從硬性“管教”向柔性“引導和鼓勵”的教育方式轉變,比如多讚美一下孩子的優點,鼓勵並引導孩子一點點放大他身上的正向力量。這個階段父母尤其要減少粗暴簡單的體罰教育模式,因為暴力懲罰可能會催生出一個暴力型孩子。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方式也需要做出改變,比如在矛盾最大的學習問題上,父母需要有意識地從“你怎麼……你應該……”的一個責任轉嫁者的思維向著“為什麼會這樣?以後應該如何避免?”跟孩子一起面對問題的反思者思維轉化。在事關孩子的一些日常生活學習問題上,父母需要降低姿態,以一種跟孩子平等身份的聆聽者來介入,而且,不要輕易否定打擊孩子一些貌似幼稚的想法和決定,比如11-12歲孩子們的交友和情感問題都是敏感區。

    當然,在讚美鼓勵式、柔性教育的背後,父母需要為孩子樹立“紅線”意識:哪些紅線孩子是堅決不能碰的,一旦觸碰,孩子需要面對的來自父母的懲戒是不容置疑的。在這裡需要額外新增一句,手機問題。發現身邊很多家長都因為手機問題跟孩子吵過架。我是堅決反對在孩子上大學之前給孩子配備手機的,因為這個階段你不可能對孩子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寄予過高期望。還有遊戲問題,我的一個原則是可以玩,但必須有一個界限,比如只能在週六或週日或假期的時候有限度玩,其他時間沒商量。

    總之,我的一個經驗:愛、耐心、正向鼓勵、聆聽、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這個階段父母所應關注的關鍵詞。

    最後想說一句:我們都曾經是不懂事的孩子,直到我們成為父母。我們當下所面對的孩子,也許就是曾經的我們自己。成長是一種過程,以曾經的我們作為鏡子,來觀照我們的孩子,也許便會釋然很多。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做父母的確是一種人生的修行。

    以上,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朵雲重量50萬公斤,為什麼飛機穿過去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