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善發歷史說
-
2 # 圖文繪歷史
朵顏三衛和建州三衛一樣,都是當年朱元璋趕走元朝勢力,留下的不願逃走的部落,歸附了大明朝,朱元璋設定了行政機構,給予了封官加爵,讓其鎮守邊關,建州三衛有建州、海西、東海女真三部,受奴兒干都司管轄,位置在今天的黑龍江、庫頁島一帶。
朵顏三衛又稱為兀良哈三衛,是最早成吉思汗弟弟鐵木哥斡赤斤的封地。
而朵顏三衛,1388年年藍玉率軍大敗蒙古大汗託古思帖木兒,在蒙古以東的殘餘部落只得嚮明朝大軍投降,朝廷把剩下的蒙古、韃靼等部落整合在一起,設定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位置在今天的蒙古東部,一直延伸到遼寧、吉林一帶,隸屬於寧王朱權管轄。
朵顏三衛勢力圖。
朵顏三衛武裝力量是草原騎兵,作戰驍勇,是寧王朱權手下一支精銳勁旅,在各地藩王勢力次於燕王朱棣,排第二。1399年靖難之役時,朱棣先綁架了朱權,將朱權的軍事收羅旗下,其中就有朵顏三衛,後來朱棣南下時,朵顏三衛一路高歌猛進,屢立奇功。
現在蒙古國境內,蒙古部落遺址。
朱棣奪得皇位後,將北方大片草原賞賜給朵顏三衛,並撤銷了北方防禦至長城一線,至使北方空虛,此後明朝北方再度混亂時常騷擾,留下了土木堡之變、隆慶議和等歷史事件,最後朵顏三衛成了女真人的爪牙,成為蒙古八旗。
-
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首先我們來看看朵顏三衛是什麼。首先衛所制度又稱衛所製為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為明太祖所創立,其構想來自於隋唐時代的府兵制。元末明初的時候,元朝敗退大漠後取消帝號,慢慢的蒙古地區分裂成三部:瓦剌,韃靼,兀良哈。由於明軍的威脅,兀良哈投降了明軍,洪武帝在此仿照哈密衛設定了三個衛,分別是有朵顏、泰寧、福餘三衛,也就是“朵顏三衛”的由來。
不得不說朵顏三衛的兵的確能征善戰,頗有當年蒙古鐵蹄的風範,歸順明朝時,由於衛、所分屬於各省的都指揮使司,朱元璋將其置於奴兒干都司的境內,歸寧王指揮,成為當時明朝北方邊境的一個重要的力量,在幾次明朝北征大漠的時候,朵顏三衛都是明軍的前鋒。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太祖置朵顏衛、泰寧衛、福餘衛等指揮使司。因居住在朵顏衛的兀良哈人最為強大,故以兀良哈概括三衛。泰寧衛的蒙古語名為“罔流”,即翁牛特部,是遼王脫脫之後。福餘衛則自稱我著(或我著),女真語密林的意思,是也惠寧王之後;科爾沁等部都發祥於此地。朵顏衛的創始者脫兒豁察兒是成吉思汗功臣折裡走之後,為喀喇沁、東土默特二部的始祖。三衛所轄區域東起烏裕爾河,西至洮爾河、綽爾河流域。靖難之役結束後,明成祖因三衛騎兵作戰有功,把大寧衛之地授予兀良哈。大寧等衛內遷以後,三衛也逐漸南下。明朝中晚期,朵顏衛地域廣闊,東起大鹼場(今遼寧喀左),北至西拉木倫河,西迄延慶州四海冶(今北京延慶東),南達寬城(今屬河北)。而福餘、泰寧兩衛的地域則東達遼河中下游,南至海城一帶,東北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興州(今屬河北灤平)。明授官以三衛首領,並規定三衛每年進貢兩次,貢物有馬匹、駱駝等。永樂初,明又在遼東開原和廣寧等地設馬市。
綜上,朵顏三衛是隸屬明朝的軍民合一的機構。
-
4 # 不死鳥的回憶
從名字上來判斷,朵顏三衛就應該是少數民族的部隊;當年朱元璋打敗元朝,有些當地的部落的軍事力量不願意隨元撤到北方,留下來了,被朱元璋收編,幫助明朝鎮守北方,聽說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朵顏三衛還立了大功。
回覆列表
明朝的朵顏三衛又被稱為兀良哈三衛,是明朝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在這一地區設定的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說到衛這個機構,就要提到明朝的衛所制,是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明朝在京師、各省府州縣、重要關隘等設立衛、所,外統于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衛所的軍隊都有固定的戍所和防區,由朝廷根據各地的防衛、戰略需要而設定。按照現在我們當代軍事制度的理解,就相當於是戰區、警備區、軍分割槽類似,衛所下面一般的戰鬥單位為衛、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小旗。
說回朵顏三衛,三衛的前身分別就是元代的朵因溫都兒兀良哈千戶所、台州等處怯憐口千戶所和灰亦兒等處怯憐口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9)脫古思帖木兒汗遇弒後,以上諸部在遼王阿扎失裡率領下遣使降明,明朝封遼王阿扎失裡為泰寧衛指揮,封朵顏元帥府首領脫魯忽察兒為朵顏衛指揮同知,封海撒男答奚為福餘衛指揮同知,並詔三衛"各領所部,以安畜牧"。但是,三衛建立不久又叛了明朝北歸北元蒙古殘餘勢力。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五月明朝再次遣使,逾年三衛遣使來貢,至此三衛重歸於明朝,明授官以三衛首領,並規定三衛每年進貢兩次,貢物有馬匹、駱駝等。相當於成為明朝的僱傭軍區,服從明朝中央的管轄,朵顏三衛成為明朝加強北方邊境防衛的一個重要的力量,期間還在明朝征討蒙古殘餘勢力的時候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