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聞於隨筆

    “馮唐易老”典故出自《史記.馮唐列傳》。馮唐是漢文帝時,以孝行著稱而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即皇宮侍衛)。由於馮唐生性耿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到了漢武帝要用他時,馮唐己年屆九十,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漢武帝問他:你這麼大歲數了,為何還是個中郎官?馮唐回答:文帝喜愛老成人,可當時我還年輕。景帝喜歡讀書人,而我是練武的。陛下喜歡年輕人,我己經老了。於是馮唐成了“生不逢時”的代名詞。王勃在

    《滕王閣序》裡說“非無聖主”,“豈乏明時”。但誰能保證一定會等到有賞識人才的好領導?就算等到了,誰又能保證能像馮唐那樣長壽呢?

        李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詩人墨客寫了許多稱頌他的詩句。如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還有高適《燕歌行》的“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司馬遷贊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然而,屢建戰功的李廣卻一直得不到封侯。司馬遷哀嘆是他的“數奇”使然。王勃說他是“時運不濟,命運多舛”所致。唐朝詩人王維詩曰:“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李廣之所以難以封侯,除了命運背時外,還有以下四條原因:

      首先,不講政治。在“七國之亂”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定吳楚聯軍時立下戰功。樑王劉武為了拉攏李廣為己所用,私授李廣將軍印,李廣竟然接受了。這無疑是政治上重大錯誤。劉武當時有覬覦皇位之心,企望李廣在他起兵逼宮時能支援他,這一點漢景帝劉啟很明白。但是李廣眼光短淺,分不清利害關係。李廣此舉觸怒了皇帝,因而得不到任何獎賞。

        其次不講道義。李廣任隴西太守之時,發生羌人叛亂。李廣先誘騙其投降又將其殺之。殺俘虜自古以來都是不道義的事情,何況殺了800人。“禍莫大於殺已降,此及將軍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星相占卜者對他如此說。

        第三不講正氣。有一次,李廣與隨從外出打獵,夜歸路過霸陵亭時,霸陵亭尉按規定拒之通行,而讓他夜宿霸陵亭。李廣任右北平太守後,有意召霸陵亭尉一起戍邊,藉機將他殺害。這無疑是濫用職權、公報私仇。

        第四不講學習。他平時不習兵法,不懂戰略部署和部隊管理。僅以勇猛勝人,如一介武夫。且自負輕敵,以致多次身陷險境。每次大戰下來,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就是區域性勝利而整體失敗。有次還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生擒。後在途中僥倖逃脫。所以在漢武帝眼裡他一直都是“功過相抵”。

        除了以上四條外,還有最關鍵一條是李廣不是漢武帝外戚。眾所周知,漢武帝對外戚將領極為寵信,給予很多賞賜。如將軍衛青是皇后衛夫子的異母弟,其三個兒子還在孩提時就被封侯了。另一位將軍霍去病是皇后的外甥,英年早逝來不及封號,後來大將軍的封號落在他異母弟霍光頭上,而霍光一生都沒有率軍征戰。

       

  • 2 # 紅楓文史娛

    馮唐易老也好,李廣難封也罷,都不能說是因為他們生錯了朝代,遇到了昏君,馮唐之所以易老,是因為他自身性格有缺陷,李光之所以難封,是因為他自身德行有虧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藏北無人區,是否真的沒人居住,有沒有可能生活著極少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