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百曉生
-
2 # 使用者李森
這句農諺只有北方才會發生,是節氣的早晚顯視出不同的自然景觀。
“寒食”是指寒食節。古代寒食節一般都清明前一兩天,這一天要禁止生火煮飯,只吃現成的食物,所以稱為寒食節。
這個節日與清明節相近,在節氣上是大地回春的季節。二月是指農曆二月,如果年前立春,農曆雖然己到二月,北方的天氣還不算太暖和,正是榆樹剛剛萌發榆錢的時候。榆樹是一個春季結籽的樹種,所謂榆錢實際是榆樹的種子。
榆錢剛長出來的時候,味道清香淡雅,可做成美味食材。榆不老是指榆錢不老。
進入清明節氣,進入了農曆三月,天氣更暖和了,各種植物開始快速生長。如果寒食節趕上了三月,榆樹種子己經漸漸成熟了,榆錢會隨風四處飄落,也失去了食用價值。如果僅以開花結果為一輪迴來講,榆樹確實老了一歲。
所以說,“二月寒食榆不老,三月寒食老了榆”。這句農諺雖然說的是榆樹,但也隱喻一定的哲理在裡面。時光寶貴,稍縱即逝,要牢牢的把握時機,才會不負時光,而有所作為。
-
3 # 心累力乏
對於“二月寒食榆不老,三月寒食老了榆"這句農諺,我所知道的與此相反,是"三月寒食榆不老,二月寒食老了榆“,這句農諺應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是瞭解一下什麼是寒食。寒食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的105天,清明節前一二天,起初的規矩是禁菸火,只吃冷食,故稱寒食節。隨著時代的變遷,寒食節的習慣也有了新的發展,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兩千多年中,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二是為啥三月寒食榆不老。在我們這有句俗話:"三月清明榆不老,二月清明老了榆”,這和”三月寒食榆不老,二月寒食老了榆”同出一轍,因為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的一二天。那麼,為啥說"三月寒食榆不老"呢?因為在二十四節氣中,按陽曆來說基本上是固定的,最多相差一兩天,而按陰曆說,日期是不固定的,如果寒食節是在農曆的三月,說明這一年立春較晚,氣溫回升的晚,雖然已到了農曆的三月份,榆樹上的榆錢才剛剛展開,當人們清明節回農村祭祖的時候,樹上仍掛滿可食用的榆錢。所以,三月寒食榆不老呀!
三是為啥二月寒食老了榆。同樣的道理,如果寒食節出現在了二月份,立春就早,像今年,春節前臘月二十二都已經立春,春節剛過氣溫就已經回升,暖暖的春風吹綠了大地,沒到寒食節,樹上的榆錢已經掛滿枝頭,當清明節人們回農村老家祭祖的時候,樹上的榆錢已枯黃,開始紛紛落地。所以說,二月寒食老了榆。
-
4 # 在人間要過好日子
我不懂這個意思!我只是曉得這個意思,窮人莫信富人講,三月清明才下種子,意思是有二月清明的,二月清明還有冷,會吧種子冷壞的,你要三月清明才下種子,那就不會冷壞了。
-
5 # 野秋
寒食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這裡所說的“寒食”,其實指的就是清明節。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它象徵著天氣回暖,草木萌發。它的時間一般都是在農曆的二月末三月初。同時,清明節又是中國傳統的人文節日,在這段時間裡,人們都要上墳燒紙,祭拜先祖。因此,無論是從人文還是自然的原因,清明節對於古代勞動人民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二月寒食榆不老,三月寒食老了榆”又是什麼意思呢?
由於地域的不同,一些民間俗語自然有著不同的說法。我們這裡地處黃河以南,也有和其類似的民間俗語:“三月清明花不老,二月清明老了花”。這裡所說的花,是指人們常說的榆錢兒。
以前,糧食產量低,人們生活水平很差,過完年很多家庭就糧缸見底,只能靠野菜樹葉充飢。
榆樹是中國古老的樹種,在飢不果腹的時代,是代替糧食充飢的很好的食材。
榆樹又是一個奇特的樹種,每年的清明節以前,串串榆錢兒就綻滿了枝頭,隨之才冒岀嫩芽,長岀新綠。在這段時間裡,古人們習慣上把這些榆錢兒和嫩芽採摘下來,做成各種食品充飢。
“三月清明花不老,二月清明老了花”這句農諺的真正意思應該是:
在以前,清明節的到來,也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如果清明節岀現在農曆的二月,也意味著這個春季較短,夏季很快到來,人們對野菜、樹葉,也不會那麼需求,榆錢有可能長老了,也不會有人去採摘。
如果清明節是在農曆的三月,象徵著這年的春季較長,對於缺少糧食的古人來說,就有可能飢不擇食,拿各種野菜樹葉來充飢。而榆錢首當其衝,根本沒有長老的可能。
總之,這句農諺是古人總結岀的氣候變化,與植物生長的關係,也反映出古人的生活狀況。
-
6 # 望和平老人
是,二月清明花開榭,
三月清明花不開。
二月寒食榆已老,
三月寒食不老輸。
是節氣早天暖,節氣晚天寒。,
回覆列表
農諺說“二月寒食榆不老,三月寒食老了榆”,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老話的?
這句老話是關於農村常見榆樹採摘榆錢時間的經驗說法,一般人們會在春季有采摘榆錢生吃或製作各種美食吃法,但因為時節變化,往往就會榆錢採摘時間會有一定差異!而這裡“寒食”是指寒食節,一般為每年清明節的前1~2日,由於與清明節離得特別近,有時候這句老話也可以說成“二月清明榆不老,三月清明老了榆”,說白了就是:採摘榆錢的老嫩會與寒食節或清明節出現在農曆二月或三月會有一定關係!
關於“二月寒食榆不老”:這裡“二月”是指農曆二月,這句老話意思是說,如果寒食節出現在農曆二月份,這會兒吃榆錢正好是鮮嫩可口的時候!例如今年寒食節時間為2019年4月4日,清明節前一天,農曆時間則為二月二十九。也就是說,今年寒食節吃榆錢是鮮嫩正合適的時候!
要知道,寒食節也稱為禁菸節,在過去,人們到了這天是不能生火做飯的,一般需要提前準備好吃的食物,基本到了這天就會變成冷食,因而也被成為冷食節或寒食節!不過,後來卻演變為踏青、掃墓、盪鞦韆或踢蹴鞠等民俗活動。而在寒食或清明節期間,一些地方也會有蒸青菜糰子的食俗,而這些美食的成分可能就是榆錢,畢竟過去春季食物匱乏,人們就會採摘榆錢或薺菜、米米蒿等野菜做成美食吃!
關於“三月寒食老了榆”:這裡“三月”是指農曆三月,意思是說,如果寒食節出現在農曆三月,這會兒再吃榆錢可能就已經變老,不好吃了!例如明年寒食節時間為2020年4月3日,清明節前二天,農曆時間為三月十一。因此,到了明年寒食節這天再吃榆錢的話,可能已經變老不鮮嫩、不好吃了!
事實上,在寒食節或清明節吃青糰子原來是江南一帶的傳統風俗,但到了北方地區,例如徐州等黃淮海以北,這裡的青糰子就會以榆錢、薺菜等野菜為主要食材,然後剁碎後與玉米麵、小麥麵粉一起製成青菜糰子蒸著吃,有時也可以煮著或油炸吃!
而現如今,隨著人們對於野菜美食的越來越關注,其實不一定非得等到寒食節或清明節前後才採摘榆錢吃的,一般來說,榆錢最佳的嚐鮮季節應該是在每年3月中旬~4月上旬,由於咱們國家幅員遼闊,各地入春時間不一樣,往往靠南的地區儘量稍早一些,而靠北方的地區可以儘量稍晚一些!以上僅為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