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影涵秋ycf
-
2 # 跑者阿飛
我跑步10年,跑得難受的經歷,有比賽,也有平時。
1.比賽每年都會跑馬拉松,如果到了35k之後依然跑得輕鬆,一般都是要PB的節奏。
撞牆跑崩的時候,都難受。
這時候每個公里牌都覺得特別遙遠,每個補給站也覺得怎麼還不來
當時各種亂想:
“馬拉松真虐”
“又跑崩了”
“前面不該跑那麼high”
“前面被我超過的這些人,都超過我了”
“配速不能再掉了”
“配速保持在xxx之內,還可以達成yyy的目標”
“還有xx公里,再堅持一下到下個補給站”......
2.平時
平時訓練中也有跑著跑著不想跑的時候,
比如天氣熱,比如配速高,呼吸急促,累....
(1)間歇跑中想著,再堅持100m,然後再100米....然後間歇跑就跑完了。
(2)耐力跑中想著,好歹先湊個10k吧,
等10k了,再想著12k吧=上馬2個積分
等12k可,就想著弄個15吧,5的倍數........
就這麼墨跡墨跡一個半程就搞定了,心滿意足地回家去了,大熱天的跑個半程容易麼,關鍵又是非賽季,獎勵自己個雞腿!
-
3 # 老而彌帥
我的經驗是,跑步中所謂的“困難期”更大層面是一種主觀性的感受,而客觀方面的原因只佔很小的比重。
首先,我是把跑步作為一個“正式”運動看待的,也就是說,每次跑步之前,我都要做半小時左右的準備活動,讓身體充分預熱,讓關節開啟。這樣做的好處是從你跑出第一步開始,你的肌肉、關節和步伐都是順暢的,而不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這樣可以大大緩解“困難期”的程度和到來時間。
我想說的是,所謂的困難期,如果有的話,基本是一種主觀的消極感受而已,它一般出現在接近半程的當口。這個時候,你的心肺開始與你身體的無氧狀態進行協調和抗爭,你的潛意識會跟你說:“太累了!現在連一半的路程都還沒有跑到,你是沒有辦法完成全程的;不如放棄吧!這樣你就能舒服了......。”
而一旦過了半程,情況就會漸漸變得好起來。你可以透過“化整為零”的方式來安排,比如過了半程以後,你可以在心裡說:再跑一公里看看。跑完一公里後,你會發現比前半程跑的輕鬆。因為距離目的地更近了,這時你的信心會增加不少,你甚至會加速向終點跑去,你也可能會對自己的“實力”感到吃驚:這個時候自己居然還能加起速來。於是越跑越有勁、越興奮。你甚至會“放飛自我”,比如說比平時多跑一公里等等。
-
4 # 咕咚健康小助手
因為跑步一般不在跑步機上,都在戶外,而且通常是馬路上,所以一般不戴耳機,防止有喇叭或者別的聲音自己聽不到而發生危險。
一般剛出門,先熟悉環境,每一天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今天路上的人可能比昨天的少,今天出門的時間可能比昨天的晚了,那今天是不是跑短一點,跑3公里就可以回去了,不然洗澡睡覺也就晚了。
此時已經跑了一段了,漸入佳境,基本上是重複的有點機械化的四肢動作。會回想今天都幹了些什麼,上班一天天的過得很快啊,白天做的事情基本上都過一遍,想想是不是有什麼做的不好,或者當時沒想到。很多時候可能面對電腦或者在辦公桌前沒有靜下仔細的想,而此刻只有自己,跑著也摒除了心中其他的雜念,使自己更專心的思考,往往會有新知,可能對今天發生的某件事有了新的想法,可能迸發出了新的靈感,可能回憶起了之前忘卻的事情。
這樣想著想著,一路上還要注意路面是否平整、是否有行人車輛,又到了疲勞期,隨著乳酸積聚,肌肉開始感到疲憊,雙腿變重了,雙腳發熱,可能還有點不聽使喚,擺臂也有點疲軟。這時候,需要讓自己振作起來,加強擺臂,控制腿部的運動,渡過瓶頸期。這個階段可能腦子裡就不響前一個階段那麼自由了,而是隻想著讓自己撐下去。當然可能還想著跑完洗個澡睡覺,或者吃點好的來激勵自己。
撐著撐著,就這麼跑完了,頓時全身輕鬆。
咦?剛才都想了什麼?好像忘了。
回覆列表
跑步的時候遇到極點,呼吸困難有點難受,但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隨意忽快忽慢的跑。一般聽一點音樂,或者音訊類的新聞啊,小說啊等等,可以幫你轉移注意力,渡過極點。聽有節奏的音樂有助於你調整步頻,如果你要提高跑步成績,提高步頻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時聽合適節奏的音樂非常有幫助。還可以聽一些跑步訓練課程,訓練呼吸,步頻,跑步姿態,跑步節奏,體力分配,心率調節等等,非常有幫助。如果路跑的話,耳機聲音不要太大,注意觀察,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