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無止境
-
2 # 源野釀酒
中國是一個古老神奇偉大的民族,創造了許多燦爛輝煌的文化。其中的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舉世矚目的。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這是千百年來廣泛流傳的另類酒文化,出自增廣賢文,道出了人間百態的一面,同時也說明了,自古以來,酒,在人們心目中的文化地位。
曾幾何時,千百年來,酒,詮釋了武松打虎,鴻門宴,狀元及第,生老病死,成功失敗,愛恨情仇,光復國土,開國大典,國際風雲,戰爭與和平等等波瀾壯闊史詩般的現實與傳說。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我們的酒文化也在與時俱進了。
現在,很多人都不像過去一些酒徒嗜酒如命了,甚至很多人在一些社交場合都迫不及待地表白“我戒酒了”。我本人平常也是很少喝酒了。但是,我家在平時煮菜的時候,如燜肉,燜骨頭,燉肉湯骨頭湯等等都是免不了要加一點點自己釀造的純糧原漿白酒的。一家三口,不算招待客人,光煮菜,一年下來也要用掉大約二三十斤純糧原漿白酒。
其實,我們可以不喝酒,過度飲酒真的有害健康。
但中國是禮儀之邦。只要你達到了那麼一個高度,儘管你滴酒不沾,但是你不能沒有酒,準確的說是你家裡面不能沒有經過你精心挑選精心窖藏的甚至是你自己精心釀造的,不含任何食品新增劑的原生態好酒。
隨著時代的進步,好酒其實並不僅僅是你拿來獨飲的,它還是拿來珍藏擺設點綴家庭或者商業空間文化氛圍的,拿來待客的,最主要還是拿來與親朋好友分享的。可以分享你的成功或者經驗教訓,也可以分享你的快樂或者心路歷程,還可以分享你更多的故事。
有朋自遠方來,喝喝茶聊聊天,如果朋友喜歡品酒,談得投機,再為親朋好友拿出你精心珍藏的原生態好酒,捧上10毫升的一小杯,表示對客人的無限尊重,讓客人分享你的快樂。這小小的一杯酒,足以彰顯了主人的熱情,時尚,文化,潮流與前瞻之人格魅力。
曾經,一個企業團體擁有很多名酒,用天價招待客人,是一種實力的象徵,也是一種對客人的尊重。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與進步,市場的複雜多樣化,一個企業團體擁有自己釀造或監製定製的招待用酒,這又是新時代對客人的無上尊重,也是新時代企業或者個人實力與魅力的象徵,同時更能彰顯企主人時尚,文化,潮流前瞻的個性。擁有自己釀造的招待用酒,質優價廉,節約成本,飲用安全放心,上桌體面大方。這是大勢所趨。
我認為未來白酒文化的潮流方向應該是自釀,原生態,零甲醇,不含任何食品新增劑。今後,家家戶戶自釀放心酒,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像現在發達國家家家戶戶自釀紅酒一樣。
未來,會所式的酒坊,或者企業內部酒坊,或者休閒旅遊觀光體驗式酒坊,或者私家酒坊等等,或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放心酒哪裡有?最好你自己釀!
回覆列表
中國飲酒習俗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勸酒。酒宴上的歌以送酒之習以及名目繁多的酒令等,都是直接和間接勸酒的手段。主勸客酒,客敬主人酒客人互相勸酒,以及罰酒、賭酒和斗酒等,直到皆酩酊大醉才結束。“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不一醉方休客人就等於不領主人的深情,反之,似乎主人不想法把客人灌醉,也不夠意思。於是乎,“厭厭夜飲,不醉無歸。黃周星在《酒社芻言》中說:“世俗之行苛令無非為勸飲計耳,而不知飲酒之人有三種:其善飲者不待勸;其絕飲者不能勸,唯有一種能飲而故不飲者宜用勸。然能飲而故不飲,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為勸之哉?故愚謂不問作主作客,唯當率真稱量而飲,人我皆不須勸。”黃周星所言極是,他講的道理也不深奧,人們一聽就明白,一想就會通。而且與黃周星見解相同的歷代皆大有人在,但是為何千百年來一直如此呢?這正是風俗所具有的獨特約束力。不論人們是否願意如此,但是約定俗成的力量卻會迫你就範。那麼,勸酒習俗所透射出的社會心理究竟是什麼呢?初步探尋可知,大約不外乎“好客”與“禮”這兩層意思。在酒宴之上,主人謙恭待客,賓客謙恭謝主人,“賓主百拜”,喝酒只不過是一種禮儀的方式而已,無怪乎能“終日飲酒,不得醉焉”了。這種強調禮的儀度化的飲酒方式,在後來歷代的國宴一類的大型酒宴上得到延續。除此外。它還對歷代社交宴會和民間的酒宴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並由此形成了主人不勸酒,客人不便多飲酒的社會心理。這種由禮儀的積澱而演變形成的社會心理,刺激著好客的主人千方百計地勸酒,於是各種勸酒方式也應運而生了。好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朋友來了有好酒”是中國人民好客的具體體現,勸酒是表達這種好客心理的一種習俗。中國各民族中多有勸酒的習俗,但是比較起來,許多兄弟民族的勸酒方法遠比不上漢族勸酒方法那樣豐富多彩。探討其根源,恐怕與“禮”的影響程度有關。也就是說,兄弟民族的勸酒心理主要是好客,而漢族的勸酒心理除了好客外,還有儀度化禮的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