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ietingyusheng

    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因其講學於象山(江西貴溪上清鎮東南的應天山),人稱其為象山先生。江西撫州金溪人

    陸九淵

    陸象山自幼悟性奇高,聰穎過人。三四歲時,在父親跟前習字讀書時,“遇事必問”,甚至提出了“天地何所窮際”的深奧問題。其父笑而不答,陸象山於是深思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八歲時,聽人誦程程頤言論,覺得與孔子、孟子之言不同,於己有害。十六歲時,讀三國六朝史,有感於“夷狄亂華”,便立志習武,以圖收復失土,雪靖康之恥。34歲登進士第後,陸象山朝夕與友人問答論學,學術聲名大振。其間收高徒楊簡,自此開始講學授徒,培養人材極多。

    陸象山之學,與當時流行的,由朱子所弘揚並加以提倡的伊洛之學,有很大不同,由學者呂祖謙出面,邀陸象山與朱子相會於江西鉛山縣城東南的鵝湖,欲使兩家學術會歸於一。史稱“鵝湖之會”。但討論的結果不僅未能達到會歸的目的,反而使兩派的學術分歧更加明顯。朱子在白鹿洞書院講學時,邀陸象山做學術演講。象山以《論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為題,直指學者之痼,致使聞者無不汗顏。朱陸在學術爭論中所表現出的相互尊重、包容的品格和一絲不苟的態度,堪為今日的中國學界效法。

    陸象山在仕途上,敢於改革積弊,理政有方,故而政績顯著,他在荊門一年半時間內,他政行令修,築荊門城,興辦教育,修郡學貢院。監獄裡竟沒有一個囚犯,從而受到當地人的讚許。他最後殉職的荊門任上。他逝世後,許多人扶著他的靈柩痛哭,以致街道堵塞不通。

    陸象山本人為學主張“不立文字”,反對學人埋沉於書冊間,所以他本人的作品很少。他的一些書信、講義、策對、詩作、序跋等,由其子陸持之編為遺文二十八卷,外集六卷。後人又益之以諡議、行狀、語錄、年譜,合為《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因曾築室於會稽陽明洞,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浙江餘姚人。

    王陽明少時也頗有與眾不同之處。據《年譜》記載,陽明原名為王雲,五歲仍不能言,後遇一僧人,說原因在於名字中的“雲”字將一切說破,建議改名。家人取《論語》“仁能守之”之意,更名為“守仁”。陽明十一歲時就能與客人作詩對答。其後在京師就讀,曾問老師說:“何為第一等事?”老師回答說:“惟讀書登第耳”。他卻不以為然,說登第恐怕未必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應該是讀書學聖賢吧。

    王陽明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古人將“立德、立言、立功”視為可彪炳史冊的“三不朽”事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說對我一見鍾情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