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ILDILNOW朵朵暖

    所以黑暗森林理論為什麼要取一個這麼怪的名字?這個名字下面會有解釋。這個理論是劉慈欣為了鋪墊後面的劇情想出來的,這是對費米悖論的又一個解釋。那麼費米悖論又是個啥?別急,我們慢慢來。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叫悖論。

    悖論,所謂悖論,是指邏輯上自相矛盾的命題。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悖論在生活其實挺多的,例如站著比走路更累。

    舉個栗子,釋迦牟尼破外道悖論。在《大智度論》中,長爪梵志提倡一種”一切法不受“的主張,意思是說他不接受世間的一切理論。釋迦牟尼佛就問他:“你接不接受你自己所建立的這個“一切法不受”的理論?”長爪梵志也是一個智者,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換句話說,當釋迦牟尼佛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長爪梵志就知道自己的理論是有問題的──如果接受,那就是“接受一種理論”這與他自己建立的“一切法不受”的主張違背;如果不接受,那他的主張就不存在。

    這就是悖論。

    那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是費米對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一個思考。它建立在兩個基本點上:

    一、尺度問題:

    1,宇宙顯著的尺度和年齡意味著高等地外文明應該存在。

    2,這個假設得不到充分的證據支援。

    所謂宇宙,宇是指時間,宙是指空間。不知你們對於宇宙的尺度有沒有清晰的概念,反正你只要意識到它很大,特別大,窮盡你的想象力也無法想象它有多大。單單只是銀河系就有2500億顆恆星,還沒有包括恆星的附帶行星。而除了銀河系外還有無數的星系,他們共同構成了星系網。宇宙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要大,要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二、對尺度觀點的答覆:

    考慮到智慧生命克服資源稀缺的能力和對外擴張的傾向性,任何高等文明都很可能會尋找新的資源和開拓他們所在的恆星系統,然後是涉足鄰近的星系。

    可能你們會問我們地球就是唯一產生生命的星球呢?那費米悖論豈不是不攻自破?對這個說法,要清楚這只是一種可能,可能就會存在可能性,《概率論》告訴我們有可能性就可以計算,這時就需要引進一個概率公式:德雷克公式。它告訴我們這個概率幾乎為0。

    德雷克公式由十一個引數組成,詳細的可以去查一下百度。這個公式算出了存在生命的星球數量遠超我們的想象。綜合以上,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始終看不到其他文明存在的痕跡?

    人類才發展了多少年?幾百萬年,幾百萬年對於宇宙的年齡來說微不足道。如果有一個文明比人類早發展幾百萬年或者幾千萬年,按理說早就發展成為了星際文明,星際穿越對於他們來說應該輕而易舉,那為什麼我們孜孜不倦仰頭探索星海這麼多年卻毫無所獲呢?

    黑暗森林理論給出了一個解釋。

    終於說到正主了。我太難了。黑暗森林理論出現在《三體2》中由羅輯提出。它建立在兩條公理上。什麼叫公理?公理就是不證自明的一個命題。就像數學中a+b=b+a一樣不需要加以證明。這兩條公理分別是: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這兩個公理很容易明白,但接下來的兩個猜想理解還是有點難度的。它們分別是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技術爆炸較容易,它指文明的技術在一段時間內成指數生長,顯而易見的就是我們人類近四百年的技術增長過程。現代人類的一切幾乎都是這四百年的發展成果,相比於人類誕生的幾百萬年可謂是爆炸性增長了。指數增長有多恐怖?假設海洋中有一顆看不見的細菌,半個小時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夠的養料和安全的環境,幾天內它的後代能把整個海洋填滿。

    而猜疑鏈就很繞了。猜疑鏈主要依靠公理一,接下來的推理請你們帶著公理一來看。

    我們來假設兩個文明存在,之前他們互相都不知道。有一天,文明一發現了文明二的存在。現在對文明一有兩種選擇--是否選擇交流。基於生存的需要,文明一不知道文明二是善的還是惡的(我們來定義善就是不主動攻擊其他文明,反之為惡)。更不知道文明二的技術發展是否在自己之上,更不知文明二的發展階段,一切都不知道。

    假設文明一是善的,他只是想打聲招呼,嘿,我有夥伴啦。但是這樣文明一就暴露了自己的存在。這就違反了公理一,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文明二的善惡,對於一個文明來說承受不起這個萬一。

    假設文明一是惡的,文明一想攻打文明二掠奪資源(因為公理二)。但問題是文明一併不知道文明二的技術在哪一個階段,如果比自己強太多,那豈不是以卵擊石。反之就很幸運了,文明一吞掉文明二,壯大自己的實力。

    這個猜測對於文明二也一樣。其實對於所有的文明都一樣。所以文明在發現其他文明的時候就會猜那個文明是善還是惡,就像我不知你是怎麼想我怎麼想你怎麼想我的,善惡難分。這種文明之間猜疑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什麼?你們說交流一下不就行了?真笨。

    確實,交流可以消解誤會和增進彼此的關係。在地球上這種猜疑可以用交流來瓦解。但在宇宙中,兩個恆星之間相距短則幾光年,長則幾十甚至幾百光年。遙不可及的距離使得兩個文明之間的交流存在極大的延遲性,一次交流就要花費幾十或者幾百年的時間,你沒有把握判斷文明在這段時間內是否會出現技術爆炸,也不知道該文明是否因發現自己的存在進而出發了技術爆炸(參考蘇聯和美國之間的技術爭鬥),強者永遠不會與弱者保持平等的關係。因為技術爆炸則意味著對資源急劇消耗,而公理二則說明資源越發展到後面就越稀缺。然後又回到了公理一,為了生存,你不敢冒險。

    至此,羅輯得出了黑暗森林理論:

    宇宙就像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樹枝探索外界,同時竭力不發出腳步聲隱藏行蹤,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任何人視他人為地獄,永恆的威脅來源、永恆的資源搶奪者,只有先下手為強的不變思維才能抵銷未來潛在風險,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這個理論鋪開了三體後面的劇情,直接導致了三體文明被光粒打擊摧毀,也導致了整個銀河系被二向箔降為二維平面。

    黑暗森林理論為費米悖論做出了一個解釋,即為什麼宇宙文明數量不少,卻依然寂靜無聲。

    好了,到現在為止我已經介紹完畢,想不明白的再多看兩次吧。看不懂的就算了吧。作為最喜歡的一部科幻作品,可能我還會寫幾篇關於它的推文。

    對黑暗森林理論的另一點猜想

    關於其中的技術爆炸,因為目前就只有地球文明作為唯一的樣本,對這個理論的真實性還是不夠具有說服力的。地球文明確實在幾百年間技術呈現出指數增長,但細想一下,我們目前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是上一兩百年的理論付於實踐的成果。換句話說,我們目前用的都是之前的理論儲備,而目前基礎理論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發展極其緩慢。當我們把知識儲備全部用完之後,技術爆炸就會停滯不前,技術增長曲線將會變成生物密度曲線一樣變成“S”形。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科學院一直想要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耗費巨資建造“天眼”,這些都是在進行理論儲備,未雨綢繆。

    所以會不會像地球一樣,其他文明也停留在這個那個的技術瓶頸無法繼續向前發展,這樣也可以解釋費米悖論。

    還有一個猜想。關於技術發展後的衝突。就像地球一樣,當核武器出現後,各國之間的爭鬥愈發的激烈。像上個世紀的古巴導彈危機事件,地球的生死存亡僅在兩個人的手中,一旦核戰爭打起來,地球文明算是毀了一大半。

    所以是否存在很多文明都消失在了這樣的爭鬥中?

    這些我們都不知道。

    以上的觀點雖是猜想,但問題不大。人類需要的就是想象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高效防治根結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