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沙
-
2 # 外星文明新時代
俄羅斯的手風琴並不是手風琴,而是‘巴揚’,具有獨特的音色,與手風琴的音色不一樣。‘巴揚’與‘balalaika’琴代表了正宗的俄羅斯的民間音樂風格,是俄羅斯的象徵,所以巴揚和balalaika為蘇軍紅旗歌舞團和俄羅斯民間歌舞團必備,比如‘卡林卡’中巴揚旋風般的變奏等,否則就失去了俄羅斯音樂的靈魂!順便說一句,本人對俄羅斯音樂風格入迷般的喜歡!
-
3 # 國平軍史
手風琴,歷史較為悠久,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簧片樂器;不僅能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樂曲,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旋律,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
由於手風琴音高固定,易學易懂,而且體積小,攜帶非常方便,因此,手風琴很適合不同年齡的演奏者自娛自樂,也可以很方便地攜帶到學校、劇場等參加演出;同時手風琴也成了軍人在戰時之餘,自娛自樂或集體娛樂的絕Carens器。
手風琴,早就成了俄羅斯民間的樂器,是俄羅斯民歌的靈魂,許多能歌善舞的俄羅斯人,都喜歡用手風琴來伴奏;原蘇聯戰爭題材的老影片中,常出現有手風琴的鏡頭。
當手風琴響起時,剛戰鬥激烈不斷有戰友犧牲,還死氣沉沉的氛圍,頃刻之間,就變得非常熱烈,突出了蘇聯軍人視死如歸、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特質,這樣的鏡頭隨著手風琴動人的樂曲,也非常感染觀眾。
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蘇聯軍隊仍然具備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在戰爭之餘,槍炮聲停歇時,總會有人不顧戰爭的殘酷,以及身體的疲乏,在陣地上、戰壕內、在露營地等不同場合,拉起了歡快的手風琴樂曲。
受手風琴動人樂曲的影響,身心疲憊的官兵,都不知不覺地露出了笑臉,簡直成了蘇聯軍隊極好的政治手段的輔助工具,有時高調的宣傳,竟然不如手風琴的作用來得強,以及立竿見影。
蘇軍政治委員,也很會做官兵的思想工作,手風琴手就是政治委員得力的助手,用手風琴譜寫了蘇軍官兵抵抗德國法西斯、到底保家衛國、戰爭必勝的強大信念。
因此,攜帶方便,音樂動聽,優美悅耳的手風琴,就成了蘇軍的另外一種有效的武器,用它來提升戰場上官兵計程車氣,手風琴參與戰爭,在軍中得以普及,在蘇聯軍隊中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回覆列表
蘇聯人,其實主要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人對於手風琴都非常喜愛。
尤其是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簡直把手風琴當做情人一樣。
他們的生活,不能沒有伏特加、女人和手風琴。
其實手風琴誕生於德國,但在德國並不是很流行,相反在19世紀傳入俄國以後就突然風靡起來。
現代的手風琴,巴揚手風琴,也是在俄羅斯於1905年改進完畢的。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人這麼喜歡手風琴。
俄羅斯也是音樂之國,但諸如鋼琴、小提琴、長笛之內都是上流社會的專屬。
俄羅斯民間的樂器都是三絃琴、古斯里琴、口琴之內,都是很單一的樂器。
俄羅斯民間非常喜歡舞蹈,那就需要一個樂器組成的樂隊才能演奏。
那麼,每次跳舞就必須集中一批樂師,對於鄉下來說是不現實的。
相反,手風琴卻徹底打破了這點。手風琴自己就可以說是一個樂隊。
熱烈的探戈舞曲,快的波爾卡舞曲,令人激動的繆賽特舞曲,輕快的蘇格蘭雙人舞曲,甚至快步舞曲,一個手風琴就能夠搞定了。
現代蘇聯生產的最大型號的鍵鈕式手風琴的音域,從大字一組的E1音到小字四組的f 4之間,包託了所有七十七個半音音級,超出了六個八度,這在當今世界樂器王國裡也是屈指可數的。
可以說,手風琴就是一個單人樂隊,完全符合俄羅斯人的需要。
大家都看過知道保爾柯察金是一個優秀的手風琴手。他一個人拉琴,就可以讓一群人唱歌跳舞,每次都非常熱鬧。這是其他樂曲辦不到的。
再說,手風琴的聲音,也同俄羅斯傳統民樂很接近。
資料中這麼寫:手風琴飽含了俄羅斯民族內斂的激情,音色上更有金屬般鏗鏘的氣質,低音雄厚並富有穿透力,能真正意義上完美地模仿管風琴的輝煌聲音。
手風琴的聲音兼有柔情和激情,可以非常柔和,也可以瞬間高亢激昂,非常符合俄羅斯人的個性,也最適合軍人來聽。
無數大師的推動。
很多俄羅斯音樂大師,沒有侷限於鋼琴之類傳統樂器,而是大大推動了手風琴的發展。
比如最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就曾經在樂隊中大量使用手風琴。
其他很多音樂家也是如此。
在1930年,俄羅斯大城市的音樂學院,還出現專門學習手風琴的班級,列入正式專案。
有意思的是,世界上除了蘇聯和德國以外,學習手風琴的國家並不多。
然而,中國有一段時間醉心老大哥的文化,導致我們有很多手風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