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石教育永生

    唐詩宋詞元曲,在本質上都是詩,境界上也沒有高下之分。無論唐詩還是宋詞還是元曲,各自都有佳作。

    況且是,從來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作品很難分出高下來,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在歷史上,唐詩宋詞元曲過後,到了明清,文人們覺得,唐詩的境界要高於宋詞,宋詞的境界要高於元曲。總而言之,一句話,寫詩最見才情,填詞則次之,明清以後寫元曲的人越來越少。

    看明清小說就知道,比如《西遊記》,它是小說,以散文敘述為主,但是,寫景抒情處,他還時不時的寫上一首詩,或者填上一首詞,“有詩讚曰”,“有詞贊曰”,這都是為了顯示才情。基本上沒寫過”有曲贊曰”。

    為什麼是這樣呢?

    為什麼文人對詩有一種莫名的崇拜?因為它曾經是國家提倡的文體。就因為唐朝的科舉考試,第一場考的都是詩與賦,就形成了在唐代舉國學詩,舉國寫詩的風氣。

    所以,中國詩歌在唐代蔚然大觀。

    人人心目中,寫詩是正經事。

    到了宋代,考試不寫詩,文人還寫詩,這是一種文化自覺和習慣。宋朝經濟發達,帶動了娛樂文化發達,大量的歌女需要大量的歌詞,填詞成了文人的需要,於是出現了填詞專業戶柳永。

    宋詞的發展,兩個人頗有貢獻,一個是柳永,發展的詞的形式;一個是蘇東坡,擴大了詞的內涵。

    宋詞的用途和唐詩的用途大不一樣,文人心中有隱隱的輕賤,所以稱詞為“詩餘”,是詩的下腳料。又稱其為“長短句”,意思是就是把詩截得長短不一而已。又稱詞為"豔科”,和詩不一樣,不過寫些男歡女愛的事情。

    歐陽修等人也能寫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好詞,但他更多的是寫詩,寫詞僅是應酬遊戲之作。

    蘇東坡的詞名滿天下,蘇東坡的詩在當時更是名滿天下。

    元曲,分為元雜劇套曲和散曲。

    元曲的出現是漢族文人的無奈。

    蒙古人統治中原,一開始不開科舉考試,讓讀書的漢人才情無從表現,填詞又嫌麻煩,偏偏蒙古人喜歡看漢人的戲劇,這才有了元曲的大發展,無處施展才情的漢族文人,把原來作詩填詞的本領都用在了元曲上,元曲比宋詞要散漫得多,但構思還是詩的構思。

    雖然元曲在元朝一代成就很大,但是,元代的漢族文人,從心裡還是崇尚寫詩的,也有很多好詩人,比如虞伯道等人。

    到了我們這一代,只覺得元曲光芒耀眼,沒注意到元詩,但這也說明,在我們這代人眼裡,至少沒有輕視元曲。

    到民國初年,大學裡教授元曲的教授還容易被同事看不起,比如在當年的北京大學,吳梅教授教元曲,教詩賦的黃侃就看不起吳梅。當然這是個例,黃侃看不起的人多了。他看不起吳梅,就是因為吳梅教的是元曲。

    歷史變遷,唐宋元明清都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唐詩宋詞元曲,是這些文人騷客們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他們都洋溢著才情,瀰漫著風情,寫著他們的人生,寫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悟,沉醉其中,陶然一樂。

  • 2 # 紅塵彌勒

    如果按照題主給出的設定,無端的將這幾個分別代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精粹分出高低上下三六九等,那你是真的不懂文學概念,也沒搞懂百花齊放繁花似錦的浩繁博蕪的中華文化。

    唐詩宋詞元曲,分別是三種不同的文學體裁樣式,透過不同朝代的輝煌榮光異彩紛呈地呈現在世介面前。我們作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光大者,有幸在生命中見識這些蔚然大觀、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成果,何其幸哉,何其壯哉。

    唐詩,是以李白杜甫為最傑出代表的唐朝詩人留給我們這個國家的璀璨文化之一,代表了詩歌這一文學體裁達到的最高成就。同理,宋詞也是宋代大學問家門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其代表人物更是蘇軾、辛棄疾等文壇千古奇才。其中,尤以蘇軾蘇東坡的個人成就最為突出,代表了這一文學體裁在文化表現力上的最高成就。

    還有元曲,貌似和唐詩宋詞比起來有些落寞頹唐,聲名也沒有唐詩宋詞高聳入雲,其實它的歷史地位並不比唐詩宋詞低,起碼應該是平起平坐的等價順延關係。不過就是到了一定的歷史時期,文學的表現方式發生了轉變,採用了更為口語化、更適合當時歷史背景的創作方式。

    唐詩,一般而言是指五言、七言的絕句、律詩,也還有古風、舊式樂府題材等等。總歸是以字數等量而見長。縱觀唐代一朝,無數詩人為我們留下了鉅萬的浩瀚詩作,撐得起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的一朵絢麗奇葩。

    元曲,則是在唐詩宋詞的基礎上,沿循創作慣性發展而來的文學題材形態。雖然其表現手法上大體和宋詞無二致,但其表現更為口語化、通俗化,也更接近於民間文學的傳播度和流傳性。

    在我個人看來,唐詩宋詞元曲,三者並無高下之分,而只是體裁句式上的些微變化,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集結,也都有對民族文學深遠而廣博的深刻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主動找女生聊天的男生是對這個女生有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