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情解碼
-
2 # 言君工作室
從軍國主義的軍事大國到徹底破產,軍事體制解體,日本人有深刻教訓。戰後日美同盟把日本置於美國核保護傘之下,日本人則採取“輕軍備”路線,軍費保持在GDP1%一下,得以專心經濟發展。這是日本發展的重要原因。
-
3 # 寶劍鋒
1951年9月8日,美國和日本代表在舊金山簽訂《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核心要點是美國有權在日本及其周邊駐紮陸軍、海軍和空軍部隊。這個安保條約對日本和周邊國家影響極大,成為了日本發跡的重要根基之一。
美國開始扶持日本的標誌《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簽訂時間是1951年,這是北韓戰爭激戰的年份,冷戰的大環境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全球範圍內激烈對抗,而歐洲和亞洲是重要的主戰場。在亞洲戰場,美國必須全方位扶持日本,才有可能在兩個陣營的激烈對抗中獲勝,這對日本是極為有利的。
下圖 北韓戰爭美軍登入
2 極輕的國防開支負擔由於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策源地之一,經過改造後的日本的憲法只承認有自衛權,不承認交戰權,那麼國防安全就會是個問題。1951年的《美日安全保障條約》,解決了日本的國防安全問題,而且成本極低,為日本節約大量國防經費,這筆錢可以用在科技和教育等其他領域。從1951年到現在的2019年,68年的時間,為日本節約的軍費將會是巨大數字。也難怪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覺得吃虧,讓日本掏錢。
下圖 駐日美軍圖片
選擇決定命運日本與蘇聯的矛盾和仇恨,決定了日本不可能加入蘇聯的社會主義陣營,日本天然就屬於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日本也積極加入該陣營,並與美國簽訂了足以影響亞洲周邊國家的《美日安保條約》,將自己綁上了美國的戰車。
在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中,有兩個極其重要的跟班國家,一個是歐洲的英國;另一個就是亞洲的日本。英國盯著蘇聯(俄羅斯)、法國和德國;日本盯著蘇聯(俄羅斯)和中國。
日本選擇美國,意味著不但國防負擔的減輕,而且意味著美國的市場以及西歐發達國家的市場都對其開發,還可以獲得大量的美國援助。
下圖 繁華的日本東京
《美日安保條約》對日本的危害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沖繩行政管轄權移交日本,請注意,是管轄權而不是主權。並且美國多屆總統將釣魚島也列為了日本週邊,有可能會與中國爆發衝突,因為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下圖 中國 釣魚島
因此,可以這樣講,《美日安保條約》是二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日本也作出了自己正確的選擇。
回覆列表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日並沒有立即簽署所謂的《安保條約》,新舊條約都沒有,那時的日本還處於麥克阿瑟的軍事管制之下。當時日本需要嚴格按照《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進行改革,不能擁有任何軍隊或是軍事組織,甚至連日本的警察都不許陪槍,只能帶根竹棍兒上街執法,而且任何能夠生產軍事裝備的工廠也都被取締或轉而生產民用裝置。不過這一切在1950年開始發生轉變,由於北韓戰爭的突然爆發,美國為了補給便捷,開始允許日本企業和工廠為“聯合國軍”生產武器裝備,同時也由於軍力緊張,美國政府便武裝了1萬多名日本警察來維持治安,而這些警察就成了日本自衛隊的雛形。1951年,舊日美《安保條約》因為北韓戰爭應運而生,日本開始逐漸擺脫被完全軍事管制的命運。
北韓戰爭結束後,美國放給日本的一些權利本應該被收回,但由於冷戰的持續升級,日本漸漸凸顯出其戰略位置重要性。雖然冷戰的對峙核心位置在歐洲,美蘇雙方也將大量軍事力量放在了歐洲前線,但是隨著亞洲共產運動風起雲湧,美國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由此,美國根據地緣政治的需要提出了冷戰的基本戰略概念,即在歐洲主戰場實行戰略進攻,在亞洲實行戰略防禦,而亞洲防禦的第一線就是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這條防線就是日後美國所謂的“第一島鏈”雛形。日本成了這條防線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美國東亞政策的基石,於是美國政府基於上述戰略目的,在1960年與日本重新修訂了美日《安保條約》。
兩次美日《安保條約》針對的物件都是蘇聯和中國,只不過不同時期側重點不同而已,第一次因為北韓戰爭爆發,中美之間直接爆發軍事對抗,第二次則是因為冷戰對峙的升級。然而無論是哪一次,美國都將日本當成了控制東亞局勢的橋頭堡、排頭兵,其作用不容忽視。日本作為一個二戰戰敗國,藉助兩次美日《安保條約》,從一個被嚴密軍事管控的國家發展為一個地區強國乃至後來的世界強國,這都是日本想都不敢想象的結果。因此,對日本而言,《安保條約》就是他們再次“發跡”的命根子。前陣子特朗普放風要廢除《美日安保條約》,日本卻顯得很緊張的原因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