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自唐朝滅亡到宋朝統一為止的一個歷史時期,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延續。朱溫滅唐以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建國,在華北地區先後有五個軍力強盛的藩鎮建立王朝,但五代亦無力控制整個中國,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紛紛建國,故稱為“五代十國”。
這是一個藩鎮割據、戰亂不止的時期,先後有無數風流人物爭雄,
附圖,後梁時期五代十國分佈圖
1.李存勗
李存勗是唐朝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兒子,是後唐的開國皇帝,以勇猛聞名。
李存勗即晉王位後就殺掌握兵馬大權的叔父李克寧,隨後李存勗率軍從晉陽出發,直取上黨,乘大霧突襲圍攻潞州的梁軍,大獲全勝。朱溫為此說:“生兒子就要生李存勗一樣的兒子,李克用不會滅亡了啊!至於我的兒子,豬狗之輩而已!”
李克用臨死的時候交給李存勗三支箭,囑咐他完成三件事:一是討伐劉仁恭,攻克幽州;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的威脅;三是消滅死敵朱溫。李存勗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裡,每次出征就派人取來帶著上陣,打了勝仗就送回家廟。李存勗先後達成李克用的遺志,擊敗契丹、攻滅劉守光與劉仁恭父子並最終消滅後梁,統一北方。
柏鄉之戰
這後梁與後唐之間最著名的戰役。
910年11月,盧龍節度使劉守光派兵攻擊淶水,打算攻佔定州;後梁太祖朱溫派供奉官杜廷隱率軍駐在深州和冀州,企圖消滅王鎔。因此成德節度使王鎔、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推舉李存勖為盟主,聯合對抗後梁。
梁、晉兩軍在柏鄉交戰。晉軍周德威率三千騎兵和鎮州、定州兵,梁軍王景仁率禁軍和魏博兵八萬,梁軍以逸待勞,在地形、兵力、裝備幾方面處於優勢。李存勗採用周德威的建議,引誘梁軍出城聚而殲之,因此晉軍主動後撤;梁軍主將王景仁上當派兵出城攻擊,晉軍以騎兵猛烈突擊梁軍,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此戰梁軍“棄鎧投仗之聲,震動天地”,遭斬首兩萬人,梁軍也喪失了對河北的控制權。
附圖,李存勗
2.李存孝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是李克用的養子,也是唐朝末年的著名將領,其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形象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的第一猛將。古人言“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指西楚霸王項羽;李,指李存孝。
李存孝在消滅黃巢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甚至有野史說他率幾十名騎兵就出入黃巢軍陣營。889年,朱溫派李讜進攻投降李克用的李罕之,李存孝率5000騎兵擊敗梁軍。後來在和趙王王鎔作戰的過程中,與李存信發生矛盾而歸降唐朝中央,直至被李克用擊敗。
3.王彥章
王彥章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將領,王彥章以驍勇善戰及忠於後梁政權著稱,後梁滅亡時因不肯投降而被殺。
王彥章由於戰功卓著而受到後梁的重用,911年被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及檢校司徒,後梁末帝奪得政權後被委任為濮州刺史及馬步軍都指揮使。後來晉王李存勗大舉進攻後梁,晉軍已佔領黃河北岸全部地區,並於德勝口設立鐵鎖截斷航道及跨河築城。梁末帝被迫起用王彥章,王彥章獲得勝利,但因為受到奸人誣陷而被撤銷兵權,後梁軍隊也大敗。後梁即將滅亡之際,梁末帝派王彥章率五百名新經招募的騎兵迎戰,終因兵少戰敗而被俘。
史稱王彥章驍勇善戰及擁有強大臂力。他作戰時以鐵槍為武器攻擊敵方,而其他人無法舉起他的鐵槍,軍中稱他為“王鐵槍”。
4.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是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是郭威正室柴皇后的侄子),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極大的成就。
954年,郭威死後柴榮繼承帝位,他對外積極開拓疆土。954年,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軍隊,並在戰後裁汰冗弱,訓練新軍;955年,他詔令群臣獻《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採納王樸提出的“先南後北”的統一方略,因此先擊敗後蜀的孟昶,取得秦、鳳、成、階四州,又數次攻擊徵南唐,恢復淮南十四州。959年,柴榮率軍攻擊契丹意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後周軍很快攻陷瀛洲、莫州二州與益津關、瓦橋關、高陽關三關,但是在計劃進攻取幽州時因病被迫撤退。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皇帝,為北宋的疆土奠定了基礎。《舊五代史》稱:“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附圖,後周世宗
高平之戰
954年,北漢皇帝劉旻聯合遼軍乘機柴榮剛繼位之機南下攻擊後周,後周軍初戰不利,柴榮遂決定親自領軍抵抗北漢的進攻,兩軍最終在高平交戰。
當時契丹將領耶律敵祿認為後周軍鋒芒正盛,不可貿然進攻,但劉旻仍然命張元徽率領東軍進攻。後周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怯敵潰逃,柴榮“介馬自臨陣督戰”、“自引親兵犯矢石督戰”,後周軍士氣大盛並扭轉戰局,北漢軍隊大敗。這一戰奠定了以後宋朝的基礎。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自唐朝滅亡到宋朝統一為止的一個歷史時期,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延續。朱溫滅唐以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建國,在華北地區先後有五個軍力強盛的藩鎮建立王朝,但五代亦無力控制整個中國,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紛紛建國,故稱為“五代十國”。
這是一個藩鎮割據、戰亂不止的時期,先後有無數風流人物爭雄,
附圖,後梁時期五代十國分佈圖
1.李存勗
李存勗是唐朝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兒子,是後唐的開國皇帝,以勇猛聞名。
李存勗即晉王位後就殺掌握兵馬大權的叔父李克寧,隨後李存勗率軍從晉陽出發,直取上黨,乘大霧突襲圍攻潞州的梁軍,大獲全勝。朱溫為此說:“生兒子就要生李存勗一樣的兒子,李克用不會滅亡了啊!至於我的兒子,豬狗之輩而已!”
李克用臨死的時候交給李存勗三支箭,囑咐他完成三件事:一是討伐劉仁恭,攻克幽州;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的威脅;三是消滅死敵朱溫。李存勗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裡,每次出征就派人取來帶著上陣,打了勝仗就送回家廟。李存勗先後達成李克用的遺志,擊敗契丹、攻滅劉守光與劉仁恭父子並最終消滅後梁,統一北方。
柏鄉之戰
這後梁與後唐之間最著名的戰役。
910年11月,盧龍節度使劉守光派兵攻擊淶水,打算攻佔定州;後梁太祖朱溫派供奉官杜廷隱率軍駐在深州和冀州,企圖消滅王鎔。因此成德節度使王鎔、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推舉李存勖為盟主,聯合對抗後梁。
梁、晉兩軍在柏鄉交戰。晉軍周德威率三千騎兵和鎮州、定州兵,梁軍王景仁率禁軍和魏博兵八萬,梁軍以逸待勞,在地形、兵力、裝備幾方面處於優勢。李存勗採用周德威的建議,引誘梁軍出城聚而殲之,因此晉軍主動後撤;梁軍主將王景仁上當派兵出城攻擊,晉軍以騎兵猛烈突擊梁軍,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此戰梁軍“棄鎧投仗之聲,震動天地”,遭斬首兩萬人,梁軍也喪失了對河北的控制權。
附圖,李存勗
2.李存孝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是李克用的養子,也是唐朝末年的著名將領,其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形象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的第一猛將。古人言“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指西楚霸王項羽;李,指李存孝。
李存孝在消滅黃巢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甚至有野史說他率幾十名騎兵就出入黃巢軍陣營。889年,朱溫派李讜進攻投降李克用的李罕之,李存孝率5000騎兵擊敗梁軍。後來在和趙王王鎔作戰的過程中,與李存信發生矛盾而歸降唐朝中央,直至被李克用擊敗。
3.王彥章
王彥章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將領,王彥章以驍勇善戰及忠於後梁政權著稱,後梁滅亡時因不肯投降而被殺。
王彥章由於戰功卓著而受到後梁的重用,911年被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及檢校司徒,後梁末帝奪得政權後被委任為濮州刺史及馬步軍都指揮使。後來晉王李存勗大舉進攻後梁,晉軍已佔領黃河北岸全部地區,並於德勝口設立鐵鎖截斷航道及跨河築城。梁末帝被迫起用王彥章,王彥章獲得勝利,但因為受到奸人誣陷而被撤銷兵權,後梁軍隊也大敗。後梁即將滅亡之際,梁末帝派王彥章率五百名新經招募的騎兵迎戰,終因兵少戰敗而被俘。
史稱王彥章驍勇善戰及擁有強大臂力。他作戰時以鐵槍為武器攻擊敵方,而其他人無法舉起他的鐵槍,軍中稱他為“王鐵槍”。
4.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是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是郭威正室柴皇后的侄子),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極大的成就。
954年,郭威死後柴榮繼承帝位,他對外積極開拓疆土。954年,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軍隊,並在戰後裁汰冗弱,訓練新軍;955年,他詔令群臣獻《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採納王樸提出的“先南後北”的統一方略,因此先擊敗後蜀的孟昶,取得秦、鳳、成、階四州,又數次攻擊徵南唐,恢復淮南十四州。959年,柴榮率軍攻擊契丹意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後周軍很快攻陷瀛洲、莫州二州與益津關、瓦橋關、高陽關三關,但是在計劃進攻取幽州時因病被迫撤退。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皇帝,為北宋的疆土奠定了基礎。《舊五代史》稱:“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附圖,後周世宗
高平之戰
954年,北漢皇帝劉旻聯合遼軍乘機柴榮剛繼位之機南下攻擊後周,後周軍初戰不利,柴榮遂決定親自領軍抵抗北漢的進攻,兩軍最終在高平交戰。
當時契丹將領耶律敵祿認為後周軍鋒芒正盛,不可貿然進攻,但劉旻仍然命張元徽率領東軍進攻。後周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怯敵潰逃,柴榮“介馬自臨陣督戰”、“自引親兵犯矢石督戰”,後周軍士氣大盛並扭轉戰局,北漢軍隊大敗。這一戰奠定了以後宋朝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