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牌快遞員已上線
-
2 # 好奇而已716
彈鼓供彈代表的是外動力供彈,是由彈鼓中的彈簧把子彈“推”入槍機。優點是可靠性高,結構簡單重量較輕。缺點是在壓到最後幾發子彈時可能就會壓不上去,而且裝彈很麻煩。
彈鏈供彈則是由MG-42通用機槍率先使用的一門技術。優點在於由於沒有彈匣限制,理論上火力可以無限輸出。缺點在於結構複雜,另外由於現在的機槍基本為氣冷式,根本無法無限輸出。
-
3 # 國平軍史
彈鼓,其設計比傳統彈匣供彈方式更復雜,運作時彈藥依靠旋轉的內部撥彈輪由內至外到達供彈口。此供彈方式的優點是彈容量比較大,遠在普遍30發彈匣的容彈量之上,因此具備較強的火力。
老美的湯姆森衝鋒槍早期型號有50發和100發兩種彈鼓,具備強大的輸出火力;二戰時,蘇軍裝備的波波沙41衝鋒槍,也擁有71發的大彈鼓,在斯大林格勒巷戰中,風頭蓋過了德國軍隊32發彈匣供彈的MP-40衝鋒槍。
儘管彈鼓容彈量大,火力持續性比彈匣好,但彈鼓存在體積大份重沉,不便攜行、裝彈不方便,有的需要藉助專門的工具裝彈等缺點,最主要的是彈鼓故障率較高,沒有彈匣供彈那麼順暢。
二戰時,湯姆森衝鋒槍被美軍看中,但由於彈鼓可靠性問題,所以重新設計了20發和30發兩種彈匣,因此戰時美軍M-1式衝鋒槍使用的是直彈匣,而非彈鼓。
此供彈方式,一般都採用100發、150發、200發、250發,甚至300發的大彈鏈,因此理論上彈丸可以持續輸出,具備比彈鼓更兇猛的火力,是班用機槍和通用機槍最基本的供彈形式,極大地保證了戰時班組火力的強勁輸出。
但彈鏈供彈,需將子彈一發一發地塞進彈鏈,存在著補充子彈耗時比較長的不足,供彈結構也較複雜,一旦供彈發生故障,對班組持續火力的輸出,將產生重大的影響等缺陷。
此外,其中的不可散式彈鏈,打空後攜行不方便,不如可散式彈鏈,打完就散架了。
-
4 # 味冷
拿小口徑班用機槍比吧:
比火力,彈鼓50-75發,彈鏈50-200發,同時彈鏈機槍一般配置快換槍管,火力持續性強。
比機動,彈鼓班機滿彈約6kg,空槍與重管普通步槍重量相近;彈鏈班機滿彈10公斤以上,因為撥彈機構在槍上,空槍遠重於普通步槍。
比可靠,彈鼓和彈鏈都不如彈匣(廢話,雙筒獵槍更可靠,簡單唄),但彈鏈班機開放的撥彈機構很難透過黃河水的考驗,200發彈鏈容易偶發斷裂,100發彈鏈更可靠。
比裝彈,換彈鏈時間大於換彈鼓。同時打過的可散彈鏈基本不能在前線復裝,彈藥必須以彈鏈方式送到前線;彈鼓重新裝彈方便,彈藥可散裝運輸。
總結:
彈鼓班機更適合徒步機動,或脫離載具後緊密伴隨步兵做縱深進攻,發揮單兵戰術,以靈活的走位掩護隊友,並增強生存能力。
彈鏈班機更適合固定部署,或者載具掩護下的短距離進攻和防禦作戰。有強大的空軍和炮兵支援,只要擋住對方几分鐘,洗地火力就到了。
個人認為,總體來說,空軍的20系列全面列裝以前,中國陸軍對於完全摩托化裝甲化還是信心不足的。以伊拉克,利比亞為例,失去制空權的重灌部隊完全是空軍的靶子;而北韓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和敘利亞戰爭告訴我們,反而是依託坑道工事分散隱蔽的輕步兵,能夠抑制空軍優勢,迫使對手回到地面糾纏。如果這些輕步兵的隨身武器能夠打擊堅固工事和裝甲部隊,那就是帝國的噩夢。
因此儘管幾乎全部軍隊已經至少完成了摩托化,中國的步兵武器從來都沒有放棄輕型化和人力機動能力,即使要犧牲精度、攜彈量等效能。而這些低技術含量的輕型化裝備也確實在第三世界表現良好。
以中國的體量,以及安全環境的複雜性,未來的步兵武器應該會有更多的型別,既要延續適合人力機動的輕量型,以應對叢林山地以及外貿需求,也會出現加過載具型,在20系列掩護的天空下任意虐菜。
回覆列表
彈鼓和彈鏈各有優缺點,主要看機槍的整體效能和實際需要而決定使用哪種供彈方式。
第一、彈鼓的容彈量大,容彈量大的好處還是為了保證較高的實際射速。我軍一直提倡輕步兵,和西方的重灌步兵不太一樣,輕機槍就應該做到能讓一個人拎著跑,彈鼓正好能滿足這一點,而彈鏈就不行。但彈鼓也有缺點,容彈量大必然就造成彈鼓的外形尺寸有些偏大,對於單兵來說,槍支必然顯得笨重,同時彈鼓打完了重灌子彈也比較麻煩。
第二、彈鏈最大優點就是容彈量比彈鼓還要大,能給武器提供較大的實際射速。實際射速高,火力的持續性就高。但彈鏈也有缺點,那就是結構複雜,容易出現故障,彈鏈過長也就不便於操作了等等。
第三、機槍主要執行火力壓制任務,射速快彈藥需求大,同時機槍效能也決定供彈方式,比如中國的輕機槍不能更換槍管,即便使用彈鏈連射幾百發就得槍管過熱,所以還是彈鼓來的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