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我努學社
-
2 # 國粹繁榮絢麗日
京劇《玉堂春》是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一出傳統戲,也是京劇青衣花旦演員大都能演的一出唱功戲。但不同演員不同流派演出的風格、韻味卻各有千秋。
從《女起解》又名(蘇三起解)到《玉堂春》一名(三堂會審)至《監會團圓》的戲出有多種不同的劇本。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荀慧生先生曾均有不同演法。
京劇《玉堂春》劇情講述:明朝時,名妓蘇三,和吏部尚書子王金龍(原“花部”初演,名為王景隆)結識,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在妓院錢財用盡,被鴇兒轟出院外。蘇三私贈銀兩使回南京。王走後,鴇兒把蘇三騙賣給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皮氏與人私通,毒死沈,反誣告蘇三。縣官受賄,判蘇三死罪。解差崇公道提解蘇三自洪洞去太原複審。途中蘇訴說自身的遭遇,崇加以勸慰。三堂會審,巡按恰是玉堂春原與誓偕白首之王金龍。王見玉堂春後不能自持,被陪審的潘必正和劉秉義看破,與王耍笑了一回。結果平反了冤獄,王金龍、玉堂春破鏡重圓。
“玉堂春”的故事,在明代已經成型,出自明末馮夢龍先生“宋元明話本及撰話本”自作“三言”之一的《警世通言》卷之《玉堂春落難逢夫》。在戲曲舞臺上,明未已有編本《玉鐲記》、《完貞記》等。此劇主要流傳是清代亂彈(花部)的作品,崑曲(雅部)在舞臺上即有演出。但作者難考,劇本已失傳。據載,在清代各地方劇種均有該劇的演出。京劇《玉堂春》始演,應是源於清嘉慶年間“三慶班”的演出。
現今在《玉堂春》劇中,已刪除《嫖院》一折,在劇情中極為貼切地揭示蘇三這一青樓女子坎坷、顛沛、悲慘、悽楚的生平境遇及其幽怨、纏綿、悱惻、憤懣的心情。在蘇三唱詞裡,演員大膽剔除與細心潤色。如“十六歲開懷是那王公子”,改為“初次結交是王公子”。再如“關王廟贈銀,神案底下敘一敘舊情”,改為“我與他山盟海誓訴衷情”等。使唱詞含蓄文雅又不傷原意,頗見編導、藝術家們苦心孤詣之意匠。
此劇由《起解》始,包括《會審》、《探監》、《團圓》四拆,“蘇三”唱功十分繁重,計有二黃散扳、反二黃慢板、導板、原板、搖板和西皮導板、慢三眼、快三眼、二六流水、搖板、散板多種板式,粗略統計自始至終演員約有300多句唱腔(詞)。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唱是演員展示其寬廣、充裕的音域,善於運用頓音、休止、切分等技巧強調節奏的參差錯落起伏變化。把“玉堂春含悲淚忙往前進”~“來生變犬馬當報還”~“此一去有死無有生”等幾處大拖腔,表達得逶迤婉轉,層次豐富。
京劇《玉堂春》透過蘇三這一角色,反覆交待與陳述自已坎坷生平與悲慘境遇,旨在揭露、抨擊封建社會舊官場的黑暗、骯髒與殘酷無情。
廣大觀眾、戲迷覺得對此戲雖是司空見慣,但京劇《玉堂春》的別開生面卻更加豐富了劇情並使人物形象頗有新意之感。
回覆列表
《玉堂春》是京劇一出名戲,梅程尚荀張各派名家都曾有過精彩演繹,尤其是其中《蘇三起解》(蘇三離了洪洞縣)一折更是與《三家店》一折並稱“男女起解”。各地方劇種也將這齣戲搬上舞臺,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演繹。
梅蘭芳與蕭長華二先生合作《玉堂春》帶妝照
正如人們所熟知的那樣,《玉堂春》講的的是山西名妓玉堂春與王三公子(王三公子即王景隆,劇中作王金龍,他的父親就是明代名臣王瓊,曾仕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歷任戶部、兵部和吏部尚書)相逢煙花之中,但鴇母一斗金卻將她賣給沈燕林,玉堂春不從,由此引發了一段官司。這齣戲最直接的出處自然是明代馮夢龍編訂的《警世通言》卷24《玉堂春落難逢夫》(舊刻名為《王公子奮志記》,與這個略有不同。另主要抄錄馮著的《情史》卷2《玉堂春》亦載此故事,疑京劇劇名即取於此),另外崑曲《玉堂春》也早在清初就被搬上舞臺。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玉堂春》作為一齣劇在明代就已成型,明代的《完貞記》和《玉鐲記》演繹的都是這個故事。
祁彪佳
憑筆者目力所及,未尋得《完貞記》明確的線索,一傳其為《玉鐲記》軼名,但祁彪佳《遠山堂曲品》著錄該劇,稱其主人公為王順卿,“較《玉鐲》稍勝之”,照這個意思來看其與《玉鐲記》並非同一本書,只是講的故事和《玉鐲記》相同。至於《玉鐲記》,祁彪佳的《遠山堂曲品》亦有著錄(注意:此《玉鐲記》與西路評劇中的《玉鐲記》不同,那部劇又名《夜宿花亭》,取材於《珍珠記》,另有一部傳統戲講賈知縣嫁禍劉松的故事,也叫《玉鐲記》),作者是李玉田(一作朱玉田),《舶載書目》記其名為《王順卿麗情玉鐲記》,日本有藏本。
史依弘主演《玉堂春》海報
參考書目:
祁彪佳:《遠山堂曲品》
齊森華:《中國曲學大辭典》
孫世基編著:《中國越劇戲目考》
呂天成:《曲品》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中國戲曲曲藝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