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燈問史
-
2 # 釣魚倌
龍逢比干乃是千古忠臣的楷模。
孫嘉誠,只是都察院一個五品的御史,但他彈劾年羹堯,冒死諫君,像極了關龍逢和比干。
關龍逢和比干雖說是兩個朝代的人物,但都是因為進諫忠言而被皇帝殺掉的忠臣。
關龍逢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國相,比干是商朝末代君主殷紂王的丞相,夏桀和殷紂王一樣,殘暴無道、荒淫不堪,引民眾怨聲載道,關龍逢和比干都向皇帝勸諫,結果惹昏君不高興而被殺害。關龍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死諫君的忠臣。
當年的年羹堯,恃功而驕、權傾朝野、欲霸朝綱、專橫跋扈、眼中無君、君前失禮、濫殺無辜、魚肉百姓,引民間怨聲載道,朝廷上下是敢怒不敢言。唯有孫嘉誠出於大公無私而公開彈劾年羹堯,不惜以死進諫雍正皇帝,他的行為令在場的雍正皇帝和滿朝文武震驚,尤其令雍正下不了臺,這時十三爺站出來怒目手指孫嘉誠,怒斥一句:“孫嘉誠,你想做龍逢比干嗎?”正是這句話化解了尷尬。
這句話暗示了兩個意思,這其一,以龍逢比干來暗示孫嘉誠是忠臣;這其二,以龍逢比干來暗中提醒哥哥雍正勿做昏君。
十三爺的這句話暗含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殺傷力!
說實在話,老十三允詳的這句話殺傷力實在太大了,如果不細細想,根本想不透。因為這句話,不僅對孫嘉誠有殺傷力,對雍正也具備殺傷力。
年羹堯西北大捷算是給雍正爭足了臉面,要知道此前的清查番庫和恩科都出了紕漏,讓雍正覺得很是不爽。可是,從迎接年羹堯入城的那一刻起,這個年羹堯驕橫跋扈的性格特點暴露無遺,老八兩聲“百官跪迎”明明是考驗年羹堯,他卻安然受之,這激起了清流人士的反感,以孫嘉誠為代表,開始想著彈劾年羹堯不知禮儀。
老八的計謀雍正焉能不知,但是考慮到大局,西北叛亂雖然暫時平息,但是跑了羅布贊旦增,威脅時刻還存在。雍正只有先對年羹堯進行安撫,然後再作打算。孫嘉誠的舉動雖然符合雍正的心意,但是時機不對。
可是這個孫嘉誠就是不依不饒,非要出頭彈劾年羹堯,雍正怎麼勸都沒有用,甚至還和雍正鬥毛。雍正對這位諍臣打也打不得,說也說不得,孫嘉誠算是摸清了雍正的脈搏,知道自己的想法實際上是稱雍正的意的。
這時候老十三說了一句:孫嘉誠,你想做龍逢比干?
孫嘉誠反應也夠快的:龍逢比干可是千古忠臣的楷模啊。
這意味著什麼?
首先我們看看龍逢比干是什麼意思:龍逢和比干都是遠古時代的大忠臣。龍逢早已比干,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部下,因為夏桀生性殘暴,搞得朝政腐敗不堪,無數忠臣良將被夏桀殘酷的殺害,龍逢決定為民請命,勸諫夏桀,結果被夏桀殺害了。比干則是商紂王的臣子,還是紂王的叔叔,也是殘暴無度,整日沉醉於酒色,於是,比干進行苦勸,搞得商紂王不耐煩了,就挖開了比干的心臟,將他也殺害了。
後人為了紀念他們兩人捨身大義,為民請命的精神,修了雙忠祠。對於孫嘉誠這樣一位直臣,老十三還是有意保護的。
那麼老十三此時提起龍逢比干有什麼寓意呢?
老十三對當時的局勢心裡也十分清楚,年羹堯的驕橫跋扈他同樣也很氣憤,他也知道孫嘉誠跳出來不是時候。但是沒人跳出來,同樣也不是什麼好事,那樣,年羹堯就更加無法無天,無人可約束了,雍正就會處於十分尷尬的局面。依照雍正的性格,絕對不會任由年羹堯一個奴才如此撒野的。
既然孫嘉誠自己跳出來了,那麼為何不加以利用呢,他的身後畢竟是大批的清流。也許起始之初,雍正包括老十三都沒有收拾年羹堯的意思,只是想借機輕輕側擊一下年羹堯,讓他知道收斂。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雍正將孫嘉誠派往年羹堯處,說是為他理財,實際上是借孫嘉誠的人頭為收拾年羹堯做鋪墊,年羹堯很自然就殺了孫嘉誠,於是走上了不歸路。
如果說這樣的結果不是雍正和老十三做的一個局就講不過去了。而這個局,就是從老十三那句“你想做龍逢比干”開始的。龍逢比干以死明志,孫嘉誠作為清流的領袖,以死為雍正製造證據收拾年羹堯,真可謂死得其所啊。為什麼這句話對雍正同樣具有殺傷力呢。你孫嘉誠做龍逢比干,難道雍正是夏桀和商紂王嗎?這不是對雍正大不敬了?所以,若雍正殺了孫嘉誠,就會背上夏桀商紂王的惡名,如果你不殺孫嘉誠,就不是夏桀和商紂王,這是在保護孫嘉誠啊。
雍正當然聽得出話裡的意思,這也是對他的警告或提醒啊。所以,他是不會直接殺了孫嘉誠的,依雍正和老十三的關係,他也不會殺了孫嘉誠而傷了兩兄弟的和氣。但是龍逢比干最終是死了的,所以孫嘉誠也必須死。那麼,把這個任務交給年羹堯去吧,因此,年羹堯殺了孫嘉誠,也就成了夏桀和商紂王。年羹堯背上了這樣的惡名,會有什麼好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