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塵觀生活

    農村老話“吃了重陽糕,單衫打成包”是什麼意思?

    “吃了重陽糕,單衫打成包”解析:

    這句話的關鍵是瞭解“重陽”的意思。

    重陽是一個節日,即,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指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即九九重陽節,也就是現在的老人節。重陽節通常在“寒露”和“霜降”前後,重陽節以後有的二十四節氣是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等節氣。氣候一天比一天變冷,甚至逐漸變得寒冷,所以,單衣裳就要打成包收拾起來。棉衣服就要取出來穿上!

    “重陽糕”中“糕”與“登高”中的“高”是諧音,與“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相聯絡,有吃“重陽糕”的風俗,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在民間就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這便是“重陽糕”的來意。

    綜上解析,“吃了重陽糕,單衫打成包”意思就是,過了重陽節,天氣逐漸變得寒冷起來,要把單一衣衫打包收拾起來,到了穿棉衣的時候了!

    友友們:你認為這個解釋對嗎?

    再見 !

  • 2 # 七彩祥雲意中人

    “吃了重陽糕,單衫打成包”,說的就是寒露一到,天氣就真的變涼了,要適當加衣了。

    寒露時節的農諺

    諺語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吃了重陽飯,不見單衣漢。   

    吃了重陽糕,單衫打成包。   

    重陽無雨一冬幹。   

    大雁不過九月九,小燕不過三月三。   

    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   

    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霜降到立冬,種麥莫放鬆。   

    品種更換,氣候轉暖,寒露種上,也不算晚。

    早麥補,晚麥耩,最好不要過霜降。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寒露霜降麥歸土。   

    寒露霜降,趕快拋上。   

    寒露前後看早麥。   

    要得苗兒壯,寒露到霜降。   

    小麥點在寒露口,點一碗,收三鬥。   

    菊花開,麥出來。   

    秋分種蒜,寒露種麥。   

    夏至種豆,重陽種麥。   

    夏至兩邊豆,重陽兩邊麥。   

    麥子難得倒針雨。   

    麥澆黃芽,谷澆老大。   

    麥澆苗,谷澆穗。

    重陽糕亦稱“花糕”,傳統重陽節食品。常見於江浙滬地區,全國各地區不怎麼流行。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

      吃重陽糕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傳說登高可以避禍。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陽糕源與“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步步高昇”、“百事俱高”之意。   過去,在重陽這一天,人們有蒸制重陽糕孝敬老人的習俗。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棗、栗子、山楂等果乾等為原料,既顏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時又能健脾益氣。現在的重陽糕,沒有固定品種,只要是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可稱為“重陽糕”了。

  • 3 # 駿景農業

    說到重陽節那真是中國漢民族的一項傳統節日,相傳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形成。自古以來重陽節都有很多傳統的文化習俗,比如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重陽節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項活動的背後都有著歷史典故的,這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精髓啊!可能很多朋友並不知道,農曆九月初九在過去並不是一個吉利的日子,有古老的傳說在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裡,瘟神要肆虐人間,好多人家的會不明的染上些怪病,更有甚者被奪去了生命。所以仙長送給民間的老百姓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從此瘟神徹底被制服不再敢到人間為禍了。因此重陽節特別重視菊花和茱萸!而且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登高避禍一說,所以在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登登高可以為自己清楚很多厄運!至於為什麼有“吃了重陽糕,單衫打成包”這樣一種民間說法,那就有意思了。其實這句民間諺語是流行在中國江浙一帶省份的,重陽糕在江浙又叫桂花糕。江南水鄉民間自古喜愛各式的“糕點”,而糕諧音“高”,在重陽節這天不登高望遠的人就多吃點桂花糕也可以避禍,其實就是給自己討個好彩頭!過了農曆九月初九天氣就該轉涼了,身上就不能再穿單衣了,及時增加衣物防止受寒落下病根還是很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帝后宮清靜,歷史上真有甄嬛其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