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維C牛奶咖啡糖
-
2 # 小小的酸奶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中,曹操在成為兗州牧後,成為一方諸侯,實力大增,作為兗州的鄰居徐州牧陶謙,為了結好曹操,於是派人護送曹操的父親曹嵩出徐州境。但是用人不當,派去的將領張闓原是黃巾將領,賊性不改,而曹嵩一行財物甚多,使得張闓貪念一起,最後殺人劫財,逃之夭夭。曹操得知此事,就興起大兵前來攻伐徐州。
而在《三國志》的記載中,曹操先後兩次攻伐過陶謙。而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死在第一次攻伐徐州結束後,曹嵩在徐州境內被殺。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世說新語》:嵩在泰山華縣。太祖令泰山太守應劭送家詣兗州,劭兵未至,陶謙密遣數千騎掩捕。嵩家以為劭迎,不裝置。謙兵至,殺太祖弟德於門中。嵩懼,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嵩逃於廁,與妾俱被害,闔門皆死。《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韋曜吳書曰:太祖迎嵩,輜重百餘兩。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韂送,闓於泰山華、費間殺嵩,取財物,因奔淮南。太祖歸咎於陶謙,故伐之。《三國志·陶謙傳》:興平元年,復東征,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恐,欲走歸丹楊。《三國志·陶謙傳》吳書注:曹公父於泰山被殺,歸咎於謙。欲伐謙而畏其強,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從上述資料來看,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曹操的父親死於徐州境內,但是對於曹嵩的死因如何有不同的看法。《武帝紀》與《世說新語》寫道是陶謙主觀意識上對曹嵩一行下殺手。
而第三個資料顯示,陶謙是屬於用人不當,派張闓前去護送,從而引起了血案。
後兩個沒有說明緣由,但是將陶謙描寫的極為膽小,懦弱,讓人覺得曹嵩之死責任不應該在陶謙。
其實我認為,陶謙是存在主觀上僱兇殺人的可能性的。這是因為,陶謙在之前與曹操一直在交戰。
第一次交戰兩個勢力交戰的主要原因是二袁之爭。袁術為了給袁紹下絆子,唆使公孫瓚與袁紹大打出手,同時公孫瓚還在青州開闢戰場。而袁紹就與曹操結盟,讓曹操幫忙緩解來自青州的壓力。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上述是陶謙第一次與曹操交戰。
第二次交戰初平四年,曹操擊潰袁術的兵馬回到兗州修整。而當時徐州牧陶謙主動進攻兗州,並攻取泰山華、費,略任城。而後曹操就主動出擊,開始第一次攻伐徐州,連下十餘城,打的陶謙完全不敢出城。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下邳闕宣聚觽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秋,太祖徵陶謙,下十餘城,謙守城不敢出。《三國志·陶謙傳》:初平四年,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謙退守郯。太祖以糧少引軍還。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陶謙一開始就是與曹操處於敵對勢力。陶謙也不像演義裡寫的那麼懦弱,不是那種老好人的形象,也是會主動找事的。
此外,從上述資料來看,陶謙在與曹操交戰中一直在下風,從來沒有佔到便宜,而且,徐州境內有著十餘城被曹操所佔領。我認為,陶謙為了想拿回這些城池,很有可能做出派人劫掠曹嵩之事,可能本意是想以曹嵩一行作為人質,威脅曹操交出佔領的徐州城池。
當然不排除殺人洩憤的可能,不過這種可能性終歸很小。更大的可能就是想以曹嵩作為人質進行交換。能成為一方諸侯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
綜上所述,陶謙是否真的是用人不當,只得商榷。 -
3 # 林城—布衣
題主的問題應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中央政權名存實亡、軍閥割據混戰。曹操在群雄爭霸中不斷壯大,成為割據軍閥的重要一支,一些小的地方軍閥勢力紛紛想找機會攀附於他。
曹操起兵時,其父曹嵩沒有相隨。待曹操勢力不斷壯大後,曹嵩前往投奔並攜帶大量家財。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欲交好曹操派部將張闓率兵護送。
不想張闓貪圖曹嵩家財,與兵士將曹嵩及家眷僕從盡數殺死,搶奪財物後逃亡。曹操得知訊息後悲痛欲絕,命三軍縞素進攻徐州以報父仇,並大肆屠殺。
但按《三國志》的記載,是陶謙早就怨恨曹操侵擾徐州。見其父曹嵩途經徐州地界,派兵故意截殺。
回覆列表
因為好心的陶謙用人失察。陶謙對自己的部下張闓,沒有完全深入的瞭解,沒有詳細的瞭解一下張闓以前履歷以及張闓的人品。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能力是可以培養起來 的。一個人的人品有好壞,但是人品是改變不了的。人品好能力小,可以慢慢培養起來;人品差,能力越強,危害越大。所以寧可人品好,能力弱些,也不能要能力強,人品差的人。
總之,用人一定要看人品,人品是用人的第一標準。好的人品讓人放心,人品差的人終是禍患,隨時都有可能給別人帶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