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熊貓說

    首先要先說明,像殲20這樣的空軍戰略型裝備,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所以其很多資訊是高度保密的,生產週期肯定也包括在內。就像我們不會公佈多久能生產一枚彈道導彈一樣。正因為這樣,我們很多資訊是通過公開資訊分析得出的,殲20生產週期也是分析得出,不能代表真實產量。

    要知道殲20隱身戰機是中國空軍當前最為先進的戰機,因此關於它的裝置效能、生產裝備計劃等一切資訊都是絕密的,外界根本無法得知。因此外媒一直想弄清楚中國生產一架殲20隱身戰機需要多長的時間,但是奈何中國訊息封鎖比較好他們根本無法知道。

      大家都知道殲20戰機的首飛時間是2011年,但是直到2016年才交付到空軍部隊試用,直到去年年底中國空軍裝備的殲20戰機總數還不到三十架。看得出來殲20戰機雖然是中國最先進的戰機,但是目前並沒有真正形成氣候。但是今年年初的時候中國空軍突然組建了一個殲20作戰旅,此訊息一傳出便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關注。要知道中國一個航空兵作戰旅大約就需要32架戰鬥機,如此一來到今年年底的話,中國空軍裝備的殲20戰機總數應該可以順利超過60架。

      很多人認為中國這是要大批量生產殲20戰機了,而且網上還有訊息表示殲20隱身戰機已經擁有3條生產線了,至於第四條生產線也在籌建中。但是這樣的訊息終究只是網友們的一些猜測,官方沒有任何訊息證實這一點。很多軍迷覺得既然無法得知殲20戰機的生產週期,可以看看其他國家戰機的生產速度,從而應該能夠推測出見20隱身戰機的生產速度。

      現如今隨著各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戰機也追求更高的效能、更強的作戰能力,因而勢必會採用很多先進的設計和裝備,這也對戰機的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現如今戰機生產週期越來越長,技術也愈加複雜,其價格自然也是越來越高,這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了。也許還有不少軍迷記得,在二戰時期一款戰機的年產量可達上萬架,現如今恐怕已經不存在這種現象了。

      那麼生產一架比較先進的戰機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呢?軍迷們對這個問題表示出了強大的好奇。我們不妨就拿美國的F16戰機來說吧,它不僅是美國最經典的三代機,而且還深受世界上多個國家的青睞。因此對於這樣一款戰機的需求量每天還是很大的,而美國每年的年產量也是高達4500架,這可謂創造了戰機生產的傳奇。

      如今中國成飛每年生產的殲10C戰機超過40架,而沈飛在生產殲16戰機也基本是這樣的速度。當然沈飛和成飛肯定還要生產其他戰鬥機的,因而這樣的生產速度還是非常不錯的。對於這樣的速度美國洛馬甚至都表示,中國能達到這樣的水平的確不可思議。因而外媒猜測中國有三條殲20生產線,而且年產量可超過40架也是有道理的。

  • 2 # 沐風談兵論道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生產一架殲20差不多需要一個月。這還是保守估計,在現實生產中有可能更快。畢竟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中國了,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給我們了太多的驚喜。至於說為什麼是一個月生產一架殲20,可並不是筆者胡謅的。下面就和大家來分析分析。

    先來看一下世界上同款型別的5代戰機,它們的生產週期是多少?放眼全世界,可以形成戰鬥力的只有三款五代機,分別是殲20,F22,F35。現在F22已經停止生產,F35的生產週期是一個月生產一架。雖然中國的殲20才剛入役不到兩年,但是中國的生產技術並不遜色於美國,殲20的生產週期也不會比F35更長。再來看一下幾組資料,殲20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供應架次分別為12、 12 、24。一個月生產一架殲20綽綽有餘,而且還有更大的升級空間。

    殲20的裝備入役十分順利,而且量產也十分順利。本來筆者還以為會像中國前幾代戰鬥機一樣,戰鬥機入役部隊,然後再根據部隊士兵們的反饋進行升級改造。不過殲20並沒有走這個路子,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中國的戰鬥機生產水平和製造能力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現在已經可以達到入役即可以量產的階段。

    為了能夠使殲20的超音速巡航效能更加突出。裝備部隊的這一批殲20並沒有使使用太行發動機,而是採用俄羅斯的發動機。相較於可以看到殲20穩定的生產,沐風更願意看到一個完全體的殲20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 3 # 科技之人0

    近日,據媒體報道,殲-20最新衛星照曝光,照片上可以看出有兩架戰機已噴塗制式隱身塗料,疑似是新一批2架殲-20剛出廠待交付。殲-20隱身戰機是中國空軍目前最先進的戰機,有關於它的一切裝置效能資料、生產裝備計劃都屬於軍事絕密資訊,被嚴格保密起來,外界根本無從得知,所以生產一架殲-20隱身戰機需要多長的時間也自然不為外界所知。

    殲-20戰鬥機在2011年首飛,2016年交付部隊小批量試用,到2018年底中國空軍大約裝備有28架殲-20戰鬥機。2019年初中國空軍第一個殲-20作戰旅在東部戰區某部組建,外界普遍猜測中國空軍一個航空兵作戰旅大約擁有32架戰鬥機,這樣到2019年底,中國空軍裝備殲-20戰鬥機數量應該會超過60架。外界猜測:到2020年,殲-20的裝備總量會超過一百架以上。

    此前網上有訊息稱殲-20隱身戰機已經擁有三條生產線,第四條也即將開通,但這種訊息顯然永遠無法得到官方證實,難辨真假。這裡就不談殲-20隱身戰機的生產週期,但可以通過列舉了解其他戰機的生產速度,來大概推測一下殲-20隱身戰機的生產速度。

    如今的戰機為了追求更高的飛行效能,擁有更強的作戰能力,採用很多先進設計和先進機載裝置,這對戰機的生產製造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現代戰鬥機的生產週期是越來越長,技術越來越複雜,價格也越來越高,早已經不是當初二戰時期一款戰機可以隨隨便便年產上萬架的時代了。

    那麼,生產一架比較先進的戰機需要多長時間呢?以美國的F-16為例,作為美國最為經典的三代機,F-16獲得很多國家的青睞,總產量高達4500多架,生產週期為1974年到今天,考慮到印度正計劃引進F-16的改進型號——F-21進行生產,所以F-16的傳奇還在繼續。

    資料顯示,最初F-16戰機從生產零部件到全機完成總裝工作大約需要276天,生產工時總計長達6600多小時。後來隨著F-16量產工作的鋪開,生產速度開始加快,後期F-16的生產耗時下降為210天左右。當初美國沃斯堡西部的F-16生產地一度可以達到每天產出一架F-16戰機水平,足以見得它生產規模之龐大。

    作為F-16的替代者,F-35隱身戰機的生產速度同樣比較快,正在迅速步入正軌。在2017年,F-35隱身戰機的量產交付數量為66架,在去年它的交付數量達到91架。按計劃,今年F-35隱身戰機的產量將超過130架。預計到2023年以後,F-35隱身戰機將會引來量產高峰期,屆時有望達到160架/年。

    對比來看,如今中國成飛每年生產殲-10C戰機、沈飛每年生產殲-16戰機的數量均超過40架,加上生產其他戰鬥機,生產速度也是非常可觀的。就連美國洛馬在採訪中都表示,中國速度確實不可思議。外媒認為中國擁有3~4條殲-20隱身戰機的生產組裝線後,殲-20隱身戰機的年產量將超過40架。

  • 4 # 軍武資料庫

    簡單的說說就是越是大規模的工業生產的製造業產品,那麼實際上生產出來的速度就是越快。

    在很多的人眼中,一架戰鬥機是一個複雜的無以復加的產品。但真正在生產的時候,依舊是要拆分成一個一個的部件或者元件進行組裝的。

    以量產的F-16為例子:

    機身主要會氛圍前段、中段和後段三個部分,然後再附加上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和主翼,以及腹鰭、整流罩、進氣道、起落架等等。在機內需要安裝發動機、航電裝置、雷達裝置等部件。

    如果單一按次序生產這些部分的話,一年也很難製造出來一架F-16。而目前已經生產了將近4700架F-16,採取的方式就是現代工業生產的形式。

    首先一個F-16批次生產計劃會落實到一個製品構成表(BOM表)中。依據不同的部件所需要的子部件進行展開,每個子部件都可以獲取相應的加工廠商、成本、生產時間、運輸時間、裝配時間等等的時間和成本標量。

    在BOM的驅動下會經過MRP運算得出一批F-16的生產計劃。這樣我們從生產計劃表中就可以發現,有的步驟是在滿足成本的前提下同步進行的。簡單的說也就是在製造機身的時候同步有一個車間在製造機翼,同時還有剛剛製造好的雷達正在運往裝配廠的途中。

    說個實際的例子,阿聯酋在2000年3月簽署了購買80架F-16的合同,在2001年5月11日這批F-16開始啟動生產計劃。在2003年11月10日,這批80架F-16就完成交付了。在生產計劃中可以找到的資料,最快速生產出來的一架F-16 block 60僅僅用了19天時間。

    說回殲-20,目前殲-20採用的是脈動生產線。說到這裡,得給大家解釋下脈動生產線的問題了,脈動生產線(Pulse Assembly Lines)並不是我們的一個首創,可以說這是航空工業廣泛使用的生產形式。

    和傳統流水線類似有相似點,流水線的工位上往往是在段時間內進行簡單重複的工作。例如:

    在傳送帶上簡單的安裝幾個螺絲:

    而脈動線則不一樣。工件整體移動到某個區域。停留較長時間(6-8小時),在這段時間內,大量技術人員協同操作。等這個階段的工作完工後,這個工件就會整體移動到下一個工位。由於移動時間有間隔不連續,因此叫做脈動生產線。

    從脈動生產線的特性來看,唯一的限制其實就是工位規模的限制了。只要有更大的廠房,就能生產更多的飛機。

    目前殲-20沒有太大的批量要求,因此生產線規模(佔地面積)較小。但一旦需要擴大生產的話,那麼擴建廠房規模即可。

    說個數字吧,最早的時候殲-20年產量只有2架。目前年產量大約是35架左右。生產一架殲-20所需要的時間大約是80天左右。如果需要段時間內配備更多的殲-20按照我們基建狂魔的風格,年產400架都是沒什麼問題的。

  • 5 # 薩沙

    外媒認為,殲20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生產的跡象。

    北美媒體根據衛星圖分析,目前只發現2個解放軍基地部署了殲20戰鬥機,修建有8個機庫。

    然而,2017年全年衛星圖上,沒有殲20大規模部署的現象。

    外媒認為,2018年前3個月,成都132飛機制造廠只製造了1架殲20戰鬥機。

    這架戰機,在2個月內沒有移動位置。

    由此,可以推斷,殲20的生產還有很大的困難。

    這並不稀奇,美國F22的例子在前。

    而F22在2006年首飛,頭幾年生產數量始終是個位數。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高精尖的現代化戰機,生產的難度是非常驚人。

    很多零件的生產難度巨大,甚至特種材料的製造也很困難。

    這些都不允許有絲毫含糊,不然飛機就算倉促造成,也沒有戰鬥力,甚至會機毀人亡。

    以我軍的殲15為例,這麼多年費盡心血,前後只生產了20架。

    而殲20遠比殲15先進,生產難度更大。

    殲20自然是寧缺毋濫,寧可製造緩慢也不換造好了摔掉。

    目前殲20究竟裝備了多少,外媒觀點不同。

    一般認為,在2018年,殲20總數量為十多架。

    這點數量,還是不足以和大量的F22和F35對抗的。

  • 6 # 雛菊西瓜Peterpan

    關於生產1架殲20所需要的時間,在這裡我們引入一個重要的概念:工時

    標準工時是在正常的操作條件下,以標準的作業方法及合理的勞動強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質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業時間。一個勞動者工作一小時即為一個工時

    比如1個工人花費1小時完成某件產品,那麼生產這個產品就需要1個工時。如果100個工人花費10小時完成某件產品,那麼生產這個產品就需要1000個工時。簡單來說,工時就是將該產品每個工人/工序所花費的小時數進行累加得出的時間。當然,工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該產品不同的生產階段所花費的工時是不同的,一般來說試製階段花費的工時通常是最多的,隨著生產工藝和工序的逐步成熟所需要的工時是下降的。同一個產品總工時越短證明生產效率和熟練度越高。

    從生產線的角度去看,殲20小批量生產時能做到單條線每月1-3架,等殲20徹底完善後生產線和總裝線的技術水平和效率也優化的差不多了,到時候可能就會出現單條生產線月產量超過10架的可能性。

  • 7 # 戰情解碼

    殲20作為中國最為先進的戰鬥機,歷來受到各方的關注。據相關媒體披露,預計在未來5年的時間內,殲20的服役數量將達到130架以上。除去已經服役的殲20戰機,新增殲20戰機的數量在100架左右,也就是說殲20的年產量大概在10-20架左右。

    (殲20戰機)

    單從數量來看,殲20的生產速度多少顯得有些緩慢,這是因為殲20的產量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殲20作為一款四代機,需要很多很精密高階元件,雷達、隱身材料這些都需要很高的技術,所以生產速度不快也屬正常。美國F22戰機一年的產量最高也不過24架,而俄羅斯的蘇57戰機一年也只能生產1-2架,所以相比較而言殲20的生產速度還算可以。

    (F22戰機的生產線)

    (蘇57戰機生產線)

    殲20戰機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它在設計之初就留下了升級的空間,像一些電子裝置、武器彈藥的小型化以及多用途能力開發等方面都還留有進一步提升的餘地。另一方面,殲20還需要遷就渦扇15發動機的研發進度,所以殲20生產線並沒有釋放全部的產能。

    (渦扇15發動機模型)

    據估計,殲20戰機的單價在7億人民幣左右,相比第三代戰鬥機,其價格要貴上許多,如果短時間內製造大量的殲20戰機,在經濟上肯定不划算。美國的F22戰機採購了183架後,就關閉了生產線,美方想要重新開啟生產線無疑會很困難。如果假定殲20戰機的數量在200架左右,那麼按照一年10-20架的生產速度,可以維持十多年的生產,這對戰機的升級改進和節約成本有很大的益處。

    (2011年最後一架F22完成生產後生產線宣佈關閉)

    目前,空軍和海軍都有很大的換裝需求,比較老舊的殲7、殲8以及強5戰機都已經到了服役年限,後續都將換裝成殲10、殲11B、殲16等三代戰機,所以成飛也需要生產其他型號的戰機,這必然會對殲20的生產產生影響。

    (殲7和殲8戰機)

    總的來說,雖然殲20已經採用了脈動生產線,它的生產速度依然不會太快,因為這更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和平時期,穩定的殲20產量既保證了殲20改進潛力的發掘,又可以滿足海空軍的現實需求,同時還可以節約成本,這對戰機的發展非常有益。

    (殲20和殲16戰機)

  • 8 # 大將軍威武K

    殲—20戰鬥機作為中國第一款完全擁有自主產權的第五代重型隱身戰機,從整體服役數量、作戰水平、生產規模來說都屬於絕密,外界根本無法獲得準確資訊。但是根據目前世界上可以製造五代機國家的五代機生產規模來看,多少也能管中窺豹一番。

    目前世界上可以自主研發並裝備使用五代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這三個綜合國力排名全球前三甲的國家。

    美國的五代機的代表是F—25、F—35戰鬥機。F—22作為美國的國之重器基本不對外出售。只有F—35這個新秀目前對外出售。因此,F—35戰鬥機的生產規模相對龐大,生產速度自然加快。2017、2018年兩年之內一共有157架F—35戰鬥機交付使用。按照美中國人的計劃,今年將有超過130架F—35交付。基本上可以達到3—5天生產1架!當然,美中國人的生產能力是中國和俄羅斯所無法比擬的,F—35在整體效能上也遜色於殲—20。

    俄羅斯的五代機代表是蘇—57戰鬥機,這倒是在整體能力上一個基本可以和殲—20相似的戰機。普京前一段時間去了一趟俄羅斯飛機的試飛中心,提出了要在2028年採購76架蘇——57的計劃。按照這個速度,每年需要生產8—9架,即便算上現在的13架,每年也需要生產7架。平均生產速度為50—60天/架,並且還是在總統親自督促下進行。這樣的速度除了蘇57本身費時費力外,俄羅斯本身經濟能力也相對有限。

    從以上我們看出,生產一架隱形戰機的速度完全根據實際需求和生產能力有關,快了,三五天就可以完成,慢了,那就相對時間長一些。

    殲—20的生產能力從技術、資金上考慮都不算弱,但是從需求上來說未必就能比蘇57強多少。畢竟生產出來完全是中國自己使用,並沒有任何訊息說要出口。有訊息說,殲20戰機自2017年服役至今已有20架左右入役,並且中國現在有3條殲20的生產線。從這個規模來說,殲20目前的生產速度應該在8架/年相對貼切,也就是平均一個半月生產一架。因為目前中國裝備的最強四代機殲—10C和殲—16每年也就40架左右的規模。未來殲20如果需求更大,相信以中國的能力也能達到不亞於F—35的生產速度!

  • 9 # 使用者4835658708770

    現在不是戰爭時期,沒有必要生產那麼多,而且飛機肯定還有不斷完善改進的地方,真的到了要開戰前,肯定會加快速度,就像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一樣,如果是平時的建設速度最快也要四個月吧,到緊急情況下,十天就搞定了!

  • 10 # 天下布武

    總之,目前殲-20戰機年產30架左右、平均12天左右生產一架的速度已經基本可以,畢竟目前的殲-20戰機裝備的還是渦扇-10或者AL-31F發動機,這對殲-20來說還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效能,待殲-20戰機換裝更大推力的渦扇-15向量發動機之後,再進行大批量生產也不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畫過《達娜厄》的著名畫家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