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動通訊雜談

    根據3GPP組織的規則,無線基站分為四類,分別是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飛基站,其中宏基站就是我們在外面看到的個頭較大,高高在上 的那些基站,單載波發射功率10W以上,覆蓋半徑200米以上。

    比宏基站小的,叫微基站,主要用於室內和人口密集區域的覆蓋,發射功率10W以下,覆蓋半徑50到200米之間。

    一個正常宏基站由BBU+RRU+RF天線組成,BBU就是基帶單元的意思,RRU就是射頻遠端單元,基帶信號板和載頻板的關係,並用光纖連線。直放站主要用於基站訊號過弱的地區,作中繼站用,透過直放站放大基站訊號,再傳向更遠更廣的地區,擴大了網路覆蓋範圍; 直放站是一個雙向傳輸的雙工放大器,一路是接收基站訊號經放大後發射傳向移動臺,一路是接收移動臺訊號經放大後發射傳向基地臺, 因此, 直放站的組成主要是接收機、發射機、天線。

    共址共機房意思就是一個基站可分多個小區訊號一個小區可,一個近端直放站可接多個遠端直放站,它所連線的所有遠端共用一個CID,而這個CID就是該信源基站提供的CID

  • 2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宏,也就是大的意思。宏基站是指功率比較大,主要是覆蓋室外部分的基站。

    宏基站一般都是有基帶單元,射頻單元,天饋系統組成。

    我們經常在室外看到的在高高的鐵塔上掛著的板狀的天線,就是宏基站的天線。現在三大運營商的宏基站在中國有超過600萬。宏基站在城市區域建設的密度比較大,大概200-500米就有一個,郊區大概是1-2公里一個,在農村區域覆蓋的比較稀疏一些,可能要3-8公里甚至更遠才有一個。

    按照通訊業的相關劃分,宏基站的發射功率20M單載頻在10瓦以上,現在比較常見的配置是20瓦和40瓦。

    射頻拉遠,其實是宏基站的一種。

    在最開始的時候,宏基站的基帶單元、射頻單元都是在一個機櫃裡的,而射頻單元和天線之間使用長長的黑色饋線連線,這是最傳統的宏基站。

    而到了3G時代,開始將基帶單元和射頻單元分離,射頻單元被叫做BBU,而射頻單元則被稱為RRU(射頻拉遠單元)。

    最開始的時候,BBU還和RRU是放在一個機房的,我在2008年開第一批聯通的3G基站的時候,RRU都是掛在室內的牆壁上的,也是透過饋線連線到基站的鐵塔天線上。

    後來為了減少機房空間的佔用,和節省饋線,RRU就掛在鐵塔上了,通常在天線的下方,也有在天線的旁邊的。

    這些BBU和RRU分離的基站就被稱為分散式基站。

    既然RRU和BBU可以分開了,那麼BBU也可以放在一個機房裡,而把RRU放在離BBU比較遠的站點的天線上,BBU和RRU之間透過光纜連線,這樣的分散式基站就被稱為射頻拉遠基站。

    微基站則是和宏基站分類不同的基站。

    微基站的功率比較小,由於功率小,覆蓋的距離也要小一些,而且很多的微基站還是自帶天線單元的,也就不需要外接天線。

    按照通訊業的劃分,微基站的發射功率在0.5-10w之間,覆蓋的距離大概是50-200米。

    微基站之下還有功率更小、覆蓋更近的皮基站和飛基站。

    直放站是一種中繼產品,現在我們經常說的"訊號放大器"其實就是一種微型的直放站。

    說“訊號放大器"估計就不用說直放站的功能了吧?

    直放站和基站相比有價格便宜,安裝方便,結構簡單的優點,不過引入直放站可能引起施主基站的底噪抬升,說實話在做最佳化的時候,尤其是我在電信做網路最佳化的時候,最討厭這些直放站了,呵呵。

    室內分佈系統是和室外基站相對應的一種系統。

    室內分佈系統的存在,一方面是由於現在城市的高樓比較多,基站訊號阻擋比較嚴重;另外一方面也是現在建築物的結構,使得室外訊號很難穿透建築物去覆蓋室內,尤其是一些室內深度覆蓋區域,如地下室、電梯等區域,這些區域的訊號覆蓋就必須建設室內分佈系統;還有一種原因是部分熱點區域,室內的話務量比較大,也需要建設室內分佈系統去吸收話務量。

    室內分佈系統通常有施主信元和訊號分佈系統組成,其中信元可能是從某宏基站直接引入,也可能是透過直放站引入,也可能是新建站的微蜂窩基站。

    訊號分佈系統主要有幹線放大器、耦合器、分工器、合路器、室分電纜、天線等器件組成,其中估計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在室內看到的小蘑菇頭天線了,這個還是比較常見的。

    有些特殊區域,比如地鐵,天線這塊是透過洩露電纜來實現的,就沒有小蘑菇天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枝直上的高山榕怎樣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