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075963487804
-
2 # 太空生物學
矮行星,或稱“侏儒行星” 太陽系裡的矮行星除在冥王星軌道外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類冥天體,其中有許多被認定為矮行星。太陽系中矮行星的總數可能高達數十顆。到目前為止,被正式確認並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的矮行星一共只有5顆,分別為穀神星、冥王星、鬩神星、鳥神星和妊神星。
矮行星是如何定義的?
矮行星和一般的行星很像,有著行星級別的質量,所以矮行星也是球形的,但矮行星和小行星不一樣,它們都圍繞著太陽轉,兩者最大的不同是矮行星的軌道很顛簸,它們的軌道也是其它天體的軌道,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目前承認的矮行星只有5顆,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說明,定義矮行星需要至少符合4個條件。
第一、軌道圍繞著太陽。
第二.有足夠的質量足以克服剛體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也就是接近球體。
第三、未能清除在軌道附近的小天體。
第四、不是一顆衛星。
所以它們和一般行星的本質區別就是,一般行星的軌道要乾淨得多。
由於鬩神星的出現,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
在冥王星被發現的數十年時間內,由於錯誤的估計了冥王星的體積,使得冥王星被當作第九大行星,被寫入了各個國家的教科書裡。2005年1月5日,一個註定讓冥王星顫抖的日子,來自“柯伊伯帶”的“鬩神星”被天文學家發現, 由於當時觀測資料失誤,使得天文學家將它的體積錯誤的預估,認為“鬩神星”是一個比冥王星還大的行星,因此被NASA和其發現都稱為“第十大行星”。透過這次觀測,柯伊伯帶,也正式進入了人類的視野,隨著更多的柯伊伯帶的天體被發現,這就代表著如按照現在的定義,那麼太陽系很快就會出現第十一顆行星。2006年8月24日下午,透過激烈的討論和科學的分析,國際天文聯合會,對行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將冥王星和鬩神星定義為矮行星。矮行星是一種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它的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並且沒有清空所在的軌道上的其它天體,同時也不是衛星。後來天文學家對“鬩神星”進行了更加精密的觀測,發現“鬩神星”的直徑約為2326千米,比冥王星的2371僅僅是小一些。在鬩神星的上空,有一顆衛星鬩衛一在圍繞著鬩神星旋轉,天文學家將這顆衛星命名為“迪絲諾美亞”這些伊伯帶的天體遠離太陽系的中心,在那片寒冷的區域裡,孤獨地存在。
下面簡單介紹下5顆矮行星:
冥王星
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
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執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九,質量排名第十。
穀神星
是太陽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於小行星帶的矮行星。
由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發現,並於1801年1月1日公佈。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穀神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穀神星曾被認為是太陽系已知最大的小行星,直至後來被降為矮行星。
鬩神星
是一個已知第二大的屬於柯伊伯帶及海王星外天體的矮行星。
根據早期資料觀測估算比冥王星大(2015年7月,美國航天局公佈的最新資料中,冥王星直徑約為2370公里,鬩神星直徑約為2362公里)在公佈發現時曾被其發現者和NASA組織稱為“第十大行星-齊娜”。
鳥神星
是太陽系已知的第三大矮行星,亦是經典柯伊伯帶天體中最大的兩顆之一。
鳥神星的直徑大約是冥王星的3/4,已知鳥神星有一個小衛星,小衛星比鳥神星暗1300倍。距離鳥神星大約20900公里,直徑大約160公里。
妊神星
柯伊伯帶的一顆矮行星,妊神星是太陽系的第四大矮行星,它的質量是冥王星質量的1/3。
2008年9月17日,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將這顆天體定為矮行星,並以夏威夷之神“哈烏美亞”為其命名。
所以說明太陽系不止只有冥王星一夥矮行星。
回覆列表
矮行星是一類介於大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總的來說其具有一下特點:
1、以軌道繞著恆星(如:太陽)的天體;
2、有足夠的質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體引力,使其達到流體靜力學平衡的形狀(幾乎是球形的);
3、未能清除在近似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
4、不是行星的衛星,或是其它非恆星的天體。外形,但是也不能大到足夠讓其內部發生核子融合。目前太陽系內的發現矮行星總數已達到5顆,其中一顆是被踢出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其名稱的分別是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和 Haumea(是夏威夷的生育神,似乎沒有正式的中文名)。但也另有一說,這些已發現的太陽系外緣小天體中只有冥王星和穀神星是確認的矮行星,其他的目前還真假難辨,因為距離太遠很難辨別他們是否滿足了所有矮行星的定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