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妙寶雜談

    正好這兩個碑很早以前都臨寫過。主要特點,張猛龍碑是奇險,秀麗;鄭文公碑的特點則幾乎相反,平正,雍容。真是各有好處。

  • 2 # 椰風下踏浪行

    《張猛龍碑》淋漓盡致地展示了魏碑體華美、秀逸的輝煌風貌。此碑是現存的六朝正書公認的名作,書體雄健清俊,結構跌宕舒展,逸趣橫生。《鄭文公碑(下碑)》肅穆莊重、氣宇軒昂,結字寬博舒展,筆力雄強圓勁,字型近楷書,並有篆隸意趣相附,為魏碑佳作之一。

  • 3 # 雅亮雲

    下圖前面兩張是《張猛龍碑》,後面兩張是《鄭文公碑》。

    兩者同屬魏碑中的精品,建立年代相差不大,前者刻於公元522年,後者刻於公元511年。

    他們最大的區別是:前者俊秀剛健,精雅自然,結體奇正相生,運筆以方為主;後者間架寬博,氣勢渾厚,結體勻稱舒朗,運筆以圓為主。

  • 4 # 釋一塵

    《鄭文公碑》筆鋒節制、敦厚,強調五指協調下的中鋒運筆;《張猛龍碑》俊朗、犀利,下筆由側鋒刺進,隨即迅速轉為中鋒。前者有儒者長者的氣度,後者有俠客的精神。書寫《理想與現實》一詩,以《張猛龍碑》筆法處理較理想。

  • 5 # 沂蒙山人191

    其共同點是用筆方圓兼併,內收外展,不同點《張孟龍碑》寫的是隨心所欲遊刃有佘,而《鄭文公碑》則是氣勢恢宏,波瀾壯闊。.

  • 6 # 如石書藝

    《鄭文公碑》和《張猛龍碑》皆為北魏時期碑刻,兩碑刻立時間相差11年,風格面貌截然不同。

    一、形制有別。《鄭文公碑》,實際為摩崖刻石,有上、下兩碑,書風基本相同,只是上碑磨損嚴重,字跡模糊,而下碑字跡清晰,故所見皆為下碑拓本。此碑內容是鄭羲之子、北朝書法大家鄭道昭所著,無書者留名,清包世臣《藝舟雙輯.歷下筆譚》認為鄭道昭書無疑。《張猛龍碑》現存山東曲阜孔廟,此碑有一特別之處,碑額正書,是為碑石首見。此碑宋代趙明誠《金石錄》已有著錄,但影響不大,少有人問津,直到清代包世臣等推崇,名噪一時,康有為《廣藝舟雙輯》把它列為“精品上”。

    二、筆法不同。《鄭文公碑》的筆法結體特點可概括為:“古質”、“隸勢”、“草意” 。作為北魏刻石,時值楷書初興,結體多變,而以方整為主。其點畫線條篆法圓勢,渾厚高古,如圖一中的“史”、“美”等,其撇、捺一波三折,既有篆書的圓勢,也有隸書的張力。起承轉合方圓並舉,字勢既有隸之意,也具楷書之形態,如圖二中的“風”、“大”、“夫”、“司”、“農”、“高”等。洞達開張中又顯縱逸穩健。如圖三中的“之”等。而此碑的“點”歷來被譽為高山墜石,氣象萬千。

    《張猛龍碑》的筆法結體特點可概括為“勁健”、“欹側”、“峻拔”。此碑結體茂密,變化多端,有唐楷先河之象。如圖四中的“太”、“守”、“張”,筆勢開張,筆筆皆方,而點皆取圓勢,愈顯氣韻生動。如圖五中“萬、“像”等,橫畫堅實,結體取側勢,撇放縱,捺裹勁內斂,通篇左低右高,彰顯雄強剛勁,瀟灑脫俗,翰逸神飛之勢。尤其是碑陰,風格面貌多樣,揮灑自如,筆勢流暢,結體意趣盎然,實為魏碑中獨具一格,如圖六。

    三、後世影響。兩碑自清代以來均評價甚高。清代包世臣、劉熙載認為《鄭文公碑》出《乙瑛》、《石鼓》,康有為認為是《西狹》之遺,李瑞清認為是《散氏盤》之嗣。許多書法大家學此碑,例如趙之謙、沈尹默、胡問遂等。《張猛龍碑》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清楊守敬評其:“書法瀟灑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評:“此碑風力危峭,奄有鍾梁勝景,而終幅不染一分筆,與北碑他刻縱意抒寫者不同。”康有為謂:“結構精絕,變化無端”、“為正體變態之宗”。 近代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師)深得此碑精神,自成一格。

  • 7 # 千年蘭亭

    這個題目出得極有水平,專業性很強,從筆法上看《張猛龍碑》和《鄭文公碑》代表了魏碑書法體系中的兩大派別,即方與圓;從結體上看,二者又代表了“斜劃緊結”和“平劃寬結”的兩種方式。

    《張猛龍碑》是方筆的代表,結體以“斜劃緊結”為主;《鄭文公碑》則是圓筆的代表,結體以“平劃寬結”為主。

    一、《張猛龍碑》

    1、作為方筆一路的代表,《張猛龍碑》是對《始平公》的延續和傳承,如橫豎的方筆起筆、三角形的點、轉折處的方稜等,但它比《始平公》更細膩、更精美,點畫的形狀更加豐富靈動。

    2、在結構上,《張猛龍碑》又是“斜劃緊結”的代表。

    所謂“斜劃緊結”,是指單字中橫畫的斜度較大,從而使字的內部點畫相對密集,黑多白少,反襯外部點畫疏朗,黑少白多。而“平劃寬結”則與此相反。

    《張猛龍碑》“斜劃緊結”為使內部不顯閉塞,透過主筆橫的向左引發,從而佔據大片空白,使得筆畫各就各位,各自都有足夠空間。

    二、《鄭文公碑》

    1、筆法上,以圓筆中鋒為主,線條有篆籀意。與此特點相當的還有《石門銘》《瘞鶴銘》等,這種圓厚線條,提按幅度不可過大,但又不可一味用圓,緩慢執行,應適當加入一些方筆。

  • 8 # 品茶悟茶

    該問題,提問者對兩碑在形制、筆法、後世影響上已經分析得很到位,我結合自己的臨摹體會,再就《張猛龍碑》和《鄭文公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補充如下:

    相同點:

    所屬時代相同,都是北魏時期的作品。北魏所處年代是公元386年至公元534年。《張猛龍碑》刻於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鄭文公碑》刻於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

    《張猛龍碑》和《鄭文公碑》都是產生重大影響的魏碑書法精品;歷代書法家他們都推崇備至。

    不同點:

    《張猛龍碑》是碑刻,刻勒時間晚於《鄭文公碑》11年,結體緊湊、險絕,更接近成熟的楷書。《鄭文公碑》是摩崖石刻,結體舒朗、寬博、大氣,有更多的篆、隸筆意;有一個說法,《鄭文公碑》無篆、隸基礎而不可為!因此,兩碑在筆勢和結體上是有差異的!

    《張猛龍碑》和《鄭文公碑》筆法上,都是方、圓結合,露鋒起筆的筆鋒入紙方式相同,大多都是切筆入紙,不同在,《張猛龍碑》方的更硬朗,劍拔弩張之勢更明顯。方折和圓轉是兩碑的最大差異。表現出《張猛龍碑》以方筆為主,《鄭文公碑》以圓轉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孕婦做飯都有哪些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