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疏陌侃三國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蜀漢因《隆中對》而興起,因《隆中對》而衰落,真可謂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劉備未遇到諸葛亮前,兵不過數千,將不過關張,沒有地盤,四處投靠,劉備四十餘歲仍一事無成,客居荊州劉表處。
劉備素有雄心大志,懂得用人之道,空負一身理想,始終無法實現,典型的有組織無規劃,有紀律無戰略,直到劉備遇到諸葛亮。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告訴劉備,要想創立一番事業,要先拿下荊州和益州,東邊聯合孫權,西邊和好諸戎,北邊對抗曹魏,南邊安撫夷越,對內革新政治,等到天下有變,從荊州和益州同時發兵北上攻打曹魏,漢室必然可以復興。
諸葛亮告訴劉備的是戰略規劃,這正是劉備欠缺的,也是蜀漢興起的保證,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場戰爭就是蜀漢興起的開始。
這場戰爭就是赤壁之戰。
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劉備南逃,劉備在當陽被曹操擊敗,逃到江夏投靠劉琦。按劉備的一貫做法,肯定是繼續投靠,比如孫權和蒼梧太守吳巨。諸葛亮阻止了劉備的投靠,而讓劉備以獨立姿態與孫權結盟,這就是諸葛亮存在所起的作用。
赤壁之戰後,劉備有了荊南四郡,之後又向孫權借了南郡,整個荊州七郡劉備一個人佔了五郡。再之後,劉備佔了益州,奪了漢中,勢力到達頂峰。
再之後,劉備勢力開始走下坡路。而劉備勢力的衰弱也是因為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就是襄樊之戰。
關羽在襄樊前線作戰,東吳在後方偷襲荊州,結果就是關羽身死,荊州敗亡,四萬荊州兵戴降,荊州文武皆投降東吳,劉備勢力徹底退出荊州。
襄樊之戰直接導致兩年以後的夷陵之戰,夷陵之戰中,蜀漢損失四萬精銳及一大批身經百戰的將領,國力近一步衰弱,而劉備的身死及南中的叛亂,又讓蜀漢到了身死存亡的關頭。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東吳偷襲荊州。
《隆中對》中說蜀漢要與東吳聯合,結果東吳反而背盟,諸葛亮的失誤,就在於沒有想到東吳會背叛聯盟,在整個襄樊之戰沒有提醒劉備防備東吳,為什麼怪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是蜀漢的總戰略規劃師,他必須承擔戰略上的失誤責任。
而正是這一戰略上的失敗,導致之後蜀漢一路衰弱的蝴蝶效應,戰略上的失誤大於一切戰術上的失誤。
-
3 # 每天買個股票
從劉備的一生來看,兩點很重要。一是失敗不可怕,重在堅持;二是諸葛亮很重要。劉備在公元208年之前,真的是靠山山倒,靠人人倒。先投公孫瓚,再投陶謙、呂布、曹操,袁紹都沒有弄一塊比較重要根據地,幾十年間顛沛流離,數次丟棄妻兒。但是,他沒有放棄呀,直到他去投靠劉表,才有了新野那麼小塊的根據地,他也在努力的耕耘著,直到他遇到了諸葛亮。他的人生才有了質的改變,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人生的巔峰。所以對於劉備來說堅持很重要,諸葛亮很重要。
所以劉備的蜀漢勢力開始就是從有了諸葛亮之後。公元208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在諸葛亮的茅廬中,那篇聞名天下的《隆中對》橫空出世,為劉備集團的未來指明瞭方向。《隆中對》洋洋灑灑千百字,中心思想就只有三個。
一是佔領荊州、益州;二是聯合孫權抗擊曹操;三是待天下有變,率荊州、益州之軍平定天下,復興漢室。
再諸葛亮出山之後,劉備集團遇到了最大危機也是最大轉機。曹操赤壁大敗,劉備佔領荊州,勢力極巨擴張,而後又佔益州、漢中,天下三分有其一。
至於說劉備集團的的勢力是如何衰弱的,那轉折點肯定就是關羽失荊州,讓劉備集團失去了進攻的根據地。而後,劉備又一意孤行,出兵伐吳,致使大敗,蜀中精銳消耗殆盡。
回覆列表
關於蜀漢的興起,這也有諸葛亮與魯肅的功勞,起初劉備一路敗仗,寄人籬下,雖有正統之名,卻沒有什麼實力,而曹操橫掃中原,劍指江東,劉備無處可退只好退於江東,而此時的劉備有了諸葛亮的幫助又在隆中對中得到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卻不再想寄人籬下,退於江東也是想和孫權結成合作聯盟關係,故有了諸葛亮出使江東,舌戰群儒。奈何孫權和周瑜並看不上就備著點實力,最後在魯肅的覲見之下才才得以聯盟。而經赤壁大戰後,劉備借下南郡,有了自己的地盤才開始了崛起之路,藉著劉琦幫助拿下江夏,攻佔荊州,進而發兵西川,建立蜀漢政權。可以說赤壁之戰是劉備的一大轉折點。而三分天下之後,大家都認為曹魏最強,其實不然,三分天下之後,劉備坐擁西川,又有諸葛亮相輔,物資豐富,財糧富足,曹操新敗,東吳固守有餘而攻伐不足,故以蜀漢實力最強。此時的劉備年事已高,命不久矣,內心膨脹,又想創下萬世功名。便借關羽報仇之名攻伐江東,卻被陸遜火燒連營致使兵敗,病死於途中。而後劉禪繼位,諸葛亮七次北伐失敗,蜀漢人才相繼凋零,諸葛亮也病逝途中,蜀漢人才青黃不接,逐漸走向沒落,最後被北魏所滅。以上均為個人看法,希望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