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慧算賬

    認繳制不是任性制,請收起你的孩童心

    認繳制的全稱是“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通俗點來說就是企業成立時,註冊資本可以由股東自己先報一個數字,然後約定好一定期間內把資金繳足。至於資金何時到位,法律並沒有做硬性的要求,由股東協商確定就行,也不需要出具驗資報告。所以,註冊資本沒有了即時的實繳規定,公司可以註冊成一塊錢,也可以註冊成五個億,甚至是一百個億。

    註冊公司不是玩兒抖音,“1塊錢”的任性終將會付出代價!

    舉個栗子:

    假設公司投資一個專案預算需要500萬元,不論是500萬元註冊還是1元註冊,公司要做成這個專案都得需要500萬元。若這個專案做完了,公司增值到900萬元。公司股東想股權轉讓掉公司,這時稅務“問題”就產生了。

    (為了方便理解,股權轉讓不考慮其他費用。)

    第一種情況:

    若500萬元註冊公司,900萬元轉讓。

    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900-500)*25%=100萬元。

    若分紅到自然人股東手裡,還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900-500-100) *20%=60萬元。合計納稅160萬元,綜合稅負率40%。

    第二種情況:

    若1元註冊公司,900萬元轉讓,在股權轉讓過程中,1元投資成本,為方便計算可忽略不計。

    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900*25%=225萬元。

    若分紅到自然人股東手裡,還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900-225) *20%=135萬元。合計納稅360萬元,綜合稅負率90%。

    從以上案例分析我們發現,500萬元註冊公司與1元註冊公司情況下,公司在股權轉讓環節稅務成本相差200萬元。

    另外,“實繳變認繳”並非全行業,像金融行業及部分勞務行業仍需實繳,如: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和保險經紀人、直銷企業、對外勞務合作企業、融資性擔保公司、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勞務派遣企業、典當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27個行業暫不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仍然實行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

    作為新手老闆,我所在的行業認繳多少合適?

    在選擇認繳數值是,新手老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參考。

    1、從行業性質決定:比如小的貿易公司,無需申請一般納稅人的,10萬的就可以,多50萬。

    2、從客戶需要出發:比如你的一個單子都上百萬的,你才寫了10萬的,50萬的註冊資本,那肯定不好談生意的。

    3、政府規定的低註冊限額:雖然本次註冊資本改革取消了低註冊資本的限制,但是有些特殊行業還是有特別要求的,比如勞務派遣公司低註冊資本要200萬且一次性到位,貸 款公司註冊資本500萬等。

    例如:

    1)註冊一家小規模的餐飲公司,可以認繳3-10萬不等;

    2)註冊一家一般納稅人商貿公司,可以認繳50-100萬不等;

    3)註冊一家科技類公司,可以認繳100-500萬不等;

    4)註冊一家建築外包公司,可以認繳100萬以上。

    一般建築外包工程公司與政府客戶合作,註冊認繳會更高!

    註冊資金虛高存在哪些風險?

    既然註冊資金太少有風險,那麼我“膨脹了”,把認繳金額填的高高,拿出去談判也有面兒。大錯特錯。

    我們知道,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認繳天價註冊資本的股東必須在承諾認繳註冊資本的範圍內對公司的債權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舉個栗子:

    假如隔壁老王註冊了一家註冊資本為100萬的公司,老王佔70%股權,實際出資70萬。後因公司經營不善,欠了1000萬的外債。那麼老王最多隻承擔70萬的責任。

    假如老王為了在人前嘚瑟,強行認繳註冊資本1000萬,老王佔70%股權,那麼老王就要承擔700萬的責任。

    此外,認繳不等於不繳,雖然企業的實繳資本驗資程式取消了,股東仍然應當按照章程的約定時間和方式繳納出資。一旦被監管部門抽查到企業“只認不繳”,不僅會對企業進行處罰,將其拉入“經營異常名錄”向社會公示,甚至可能會被寫入全國聯網的“黑名單”,嚴重影響企業自身誠信度,還可能承擔法律風險。

    對創業公司而言,做好創業期1-2年左右的資金預算是有必要的,註冊資本設定為預算資金的2-3倍比較合理,既兼顧了股東的出資負擔,又能夠滿足公司的成長性需要。

    發展一段時間後,註冊資金可以做增資,公司在創業初期,註冊資金設定可以適當少些,等到後期公司規模擴大,企業有能力承擔更大責任以及業務所需時再做增資處理。

  • 2 # 使用者101243983967

    雖然現在是實施認繳制,但是註冊資金越大,相應承擔的風險/責任就越大;

    註冊資本涉及到印花稅,如企業要完成實繳,登出,需按註冊資本的萬分之五繳納印花稅。

    建議適當就好

  • 3 # 每日債券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認繳不等於不繳,按規定在20年內將註冊資金實繳即可。出於各種目的提高註冊資金的額度,會帶來很多風險,筆者將主要風險梳理如下:

    公司的有限責任是依據註冊資金來承擔的,認繳的註冊資金越多,承擔的責任越大;

    萬分之五的印花稅是不容忽視的,且完成實繳和登出時收取兩次;

    股權轉讓時的公證費依據註冊資金的比例收取。

    綜上,一是風險陡增,二是成本增加,因此不建議虛高註冊資金,或適量增加註冊資金,使其在承受的成本和風險的範圍內。

  • 4 # 財務紫苡依依

    註冊資本認繳制,但不代表註冊資本越多越好。因為認繳制不代表不用繳,也不代表沒責任,如果能隨便認繳多或少,那肯定就亂套了。

    對於註冊資本認繳的註冊資本過大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風險:

    (1)首先承擔的責任肯定是更大的。特別是在企業發生破產清算,需要償還債務或承擔某些責任時,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大多是根據註冊資本的限額來承擔責任的。這個時候,如果註冊資本過大,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對企業而言並不是最佳方案。

    (2)繳納稅費方案,最基本的印花稅,是根據註冊資本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計算的。如果過多,相應的印花稅也就更多 。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公司的稅負,而且後期還是要認繳註冊資本的,過高,繳納的壓力會更大。

    (3)註冊資本過高,會無形中增加公司的一些成本。比如轉讓股權時繳納相關費用會更高,比如後期增資擴股時,想要取得相同比例的股權,付出的成本相比註冊資本適當的企業來說,成本肯定是更大的。

    所以,綜上來說,沒必要故意去把註冊資本弄得太大。因為即使是在註冊資本尚未認繳前登出,其成本也不低。還是建議註冊資本認繳時,適當的水平,量力而行,嚴格要求。別一時註冊資金大,很有面子一樣。後期各種成本增多時,肯定是不值得的。故建議,註冊資本不用太高, 保持在適中水平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狼毛皮草怎麼護理,謝謝?